息烽集中营向烈士默哀,安顺文庙祭拜先师孔子,中国“天眼”探访大国重器……上周末,青岛实验高中2018年全体师生飞跃2000公里,远赴多彩贵州,开启为期8天的“红色星火砥砺黔行”贵州研学之旅。过去的6天,实高学子在青山绿水大课堂中探究喀斯特地貌、屯堡文化、天眼FAST、布依族文化,一路黔行一路成长,立体体验主动经历,不断刷新认识、增长新知。
触摸红色星火激荡学生心灵
抵达贵州的第一站,息烽集中营和遵义会议纪念馆就让青岛实验高中的学生们感受到了直击灵魂的震撼。唱国歌、默哀、三鞠躬,特别设计的息烽集中营默哀仪式,实地表达对先烈的缅怀和悼念。杨虎城、邓演达、小萝卜头……这些以往仅在历史课本中出现的人物,让学生们感知到了革命先烈的百折不挠视死如归。“属于这里的历史是灰暗的也是鲜红的,它警示着人们历史的沉重,又激励着我们大步向前,砥砺前行。”在当晚的研学日记中,高一11班的孙博雅这样记录自己心灵的激荡。
同样让学生们震撼的还有中国“天眼”——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天眼之父”南仁东科研过程中表现出的爱国情怀和工匠精神,天文体验馆球型电影展示的丰富物理知识,5公里核心观景台“天眼”的震撼和自豪……这些都成了学生研学日记中最深的体悟。作为此次研学中的重要一环,2018级师生还在安顺文庙完成了祭拜先师孔子仪式,在文化殿堂气息中,感知历史、感念文明、感受传统,以此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古代文明的感情和热望。
16班700师生关岭高中大会师
“中国瀑乡”“屯堡文化之乡”“蜡染之乡”“西部之秀”……身处风光秀丽的贵州,触目为青山绿水,学生们也在身体磨砺中感受祖国壮美,陶冶自我情操。黄果树瀑布的壮美震撼、喀斯特地貌的神奇独特、高荡布依古寨的淳朴宁静,孩子们饮米酒、赏舞蹈、学方言、唱民歌,既有学跳布依族特色舞蹈的恣意欢笑,也有用双脚丈量祖国大地的咬牙坚持。
27日,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民族中学校园里格外热闹,青岛实验高中高一年级16个班的近700名师生,经历5天的各班独立行动,从安顺、贵阳等不同地点出发,顺利聚集在此完成第一次大会师。在这所与自己高中截然不同的校园里,学生们了解留守儿童内心,深层感知祖国发展不易,激发内心责任与担当;与布依族好友学习刺绣、互学方言、互赠班级礼物,用同龄人独有的亲热消融地域的隔阂。为了帮助关岭民族高中更好发展,青岛实验高中还为学校提供了爱心捐款,家长代表也现场送上了学校家委会的爱心捐款。
特色课程提升研学旅行价值
记者从学校了解到,为保证研学旅行的开展,青岛实验高中针对研学旅行项目专门安排了一星期的课程,全体科目老师跟随所教班级全程参与研学活动。针对研学目的地选择、研学路线制定、研学课程开发,老师们进行了集体研磨,设计了四节集体课程,分别安排在息烽集中营、安顺文庙、天眼和关岭民族高中。让同学们在统一的具有强力仪式感的学习中缅怀先烈,仰慕先贤,追求科学,抵制诱惑。语文“黔语千寻”、物理探究布依古寨木建筑承力结构、化学研究黄果树溶洞成因、生物调查贵州生物多样性……各学科为学生提供了研学课题38个,学生人人有课题,人人撰写课题报告。
行走即学习,在每天的行程中,学校还把每个细节都开发成了课程。早上的诵读、晚上的自习、行车途中学习研学地相关知识,甚至连睡前的时光都被学生们当成了答疑时间和写作指导课,围着学科老师寻求指导。就餐之后收拾餐具,行进路上互帮互助,旅行途中自我管理……劳动磨砺志愿奉献,学生们的素质在贵州研学旅行中得到了全方位体现。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记者王晓雨
新闻推荐
早报3月27日讯互联网时代,向来开放创新的青岛制造抢抓机遇,在跨界融合上实现新跨越。今天,记者从发布会现场采访了解到,京东...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