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悬疑片《调音师》确定4月3日在国内上映,昨日本片在青岛举行提前点映。影片中50多次的反转剧情,让观众不敢眨眼,结尾的神来之笔更为本片增添了多种解读方式,甚至让悬念延续到影片结束之后。
14分钟原作改出烧脑长片
《调音师》的故事灵感来自于2010年轰动一时的同名法国短片,这部评分高达9.2的神级短片片长14分钟,塑造了一个假扮盲人的钢琴调音师闯入了一个凶案现场,将悬念和紧张感提升到极致,结尾的一声枪响更是神来之笔,成为悬疑剧作上教科书式的存在,被评为“史上最精彩的微电影”。印度电影《调音师》在此基础上做出了许多独特又突破脑洞的扩充,140分钟的片长却没有注水的感觉,剧情紧张,令观众不敢眨眼。
本片剧情和同名法国短片的设定相似,主角也是一位装作盲人的钢琴家,矛盾冲突点仍然是一场偶然目睹的谋杀案。与喜剧、特效大片等这些深受市场认可的电影类型不同,悬疑影片想要脱颖而出的方式只有一个——让观众“目瞪口呆”的超强剧情。全程在线的悬念感、紧张感和能够大胆挑战观众智商的剧作细节,是一部优秀的悬疑片必不可少的。 《调音师》做到了。两个多小时的片长中,剧情一再反转,都是让人意想不到但又合情合理,而故事也在这种自然平顺的状态下让观众将心一直提在嗓子眼,不到最后一秒,猜不到结局是什么。即使看到最后一秒,仍有悬念留在观众心里,可以继续遐想。
悬念重重探讨人性黑洞
如果说法国微电影版《调音师》嘲笑了主人公的自作聪明,那么印度电影版《调音师》则聚焦于人性和社会的黑暗面。电影中反复咏唱的两句歌词,点名了本片的潜在主题:“什么是生命,这取决于肝脏”“敌意不要钱,友谊要收费,为什么心脏更像一个黑洞”。前来查案的警察局长马诺哈尔竟然是谋杀案的真凶;出租车司机莫里平日里以窃取他人器官为生;邻居家的孩子故意用绳子绊倒男主角阿卡什,当他无意间察觉阿卡什并不是真的盲人时,爬窗偷录视频,并试图卖给与案件相关的人。相比原作主人公,本片主角阿卡什显然在演技方面更胜一筹。能够数次死里逃生,阿卡什靠的不是什么善良的心灵,而是其熟谙的厚黑学。这些不同阶层、不同年龄段的人,都被利欲熏心、自私虚伪的风气所影响。导演的目光显然是冷峻的,《调音师》的社会批判力度之凶猛,足以令观众冒汗。
可以说,这次翻拍非常成功,充分发挥了原版短剧中留下的所有线索和亮点,用合乎逻辑又非平庸的剧情续完了整个故事,并最大程度地做到了本土化。不仅如此,影片还在原版的故事设定上继续拓宽表现人性主题,既有突破脑洞的逆天设计,又在细节中暗藏了人性深不见底的无尽黑洞。
如果要说美中不足,就是影片后面的故事稍显累赘,可以精简一下。这部全程高能、反转烧脑的“年度悬疑片之最”《调音师》即将在中国上映,准备好迎接它的到来吧。
记者 单蓓蓓
新闻推荐
驾驶员闫金兴呼吁大家文明祭扫,有序乘车。本报3月27日讯(记者赵波通讯员宋晓蕊)为方便市民清明祭扫...
青岛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青岛,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