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3月27日讯 随着最后一艘“海上巨无霸”——新型40万吨矿砂船即将出海试航,北船重工承接的8艘全球最大的矿砂船今年上半年即将全部完工交付用户。近日,记者采访了解到,这是目前为止世界上建造的最大散货船,标志着我国在建造超大型船舶上技术再次突破,在世界造船业内赢得了话语权。
按时建造国际一流船舶
据武船集团北船重工有关负责人介绍,该系列矿砂船是为巴西淡水河谷量身定制,船长362米,型宽65米,型深30.4米,设计吃水23米。航速14.5节,续航力25500海里,拥有7个货舱和1个LNG舱,甲板面积相当于三个标准足球场,入级美国船级社(ABS)和中国船级社(CCS),各项技术性能世界领先。特别是该船在分舱、结构、推进、监测、装载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升级,重点突出绿色、环保、节能和安全。与第一代超大型矿砂船相比,该船在应用超长冲程主机、高效推进、高压岸电、拆船公约等新措施的基础上,首次在新造船阶段就为将来改装成LNG燃料动力船做好准备并提供货物液化、航速双程优化等解决方案,具有重要的行业引领价值。该船每日主机油耗从第一代的97.9吨下降到79.5吨,降幅18.8%,采用最新应力监控系统,随时对船体安全进行预报预警,满足船舶在25年一遇风浪中的动力响应。最大装卸货速度是常规船舶的两倍,满足一次装货要求,装货过程实时监控。
早在2016年3月,中国矿运、招商局能源运输股份有限公司及工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先后和国内四家船厂订购了30艘40万吨级超大型矿砂船。武船集团北船重工承接了8艘该型船订单,2017年9月,30艘船中的首艘船舶在北船重工出坞,截止到2019年2月,北船重工陆续交付用户7艘该型船。在建造过程中,武船集团北船重工以提升造船产能10%和生产效率15%为目标,积极推进智能化建设,进一步缩短了造船周期,为按时建造国际一流船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推动智能化与船舶制造融合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造船市场进入深度调整期,青岛市船舶行业要想进一步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必须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船舶制造技术融合,快速提升船舶建造质量和效率,降低成本和资源能源消耗,以智能制造助推企业提质增效,无论是从国际还是国内来看,智能制造都是实现高质量发展、构筑持久竞争力的必然趋势。
鉴于智能制造在推进船舶海工行业高质量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市工业和信息化部门确定把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船舶制造技术融合作为主攻方向,正全力做好船舶行业智能制造的顶层设计和系统指导、推进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加快推广新技术新模式,积极引导北船重工等船舶企业智能化科学发展。2018年,北船重工40万吨矿砂船被评为山东省首台 (套)技术装备,公司实施机舱总段层间总组、艉半船串联建造、艏部大型总段云轨滑车定位等新工艺,年度提高生产效率5%,船舶建造周期持续缩短,全年造船完工交付11艘/269.26万载重吨,创历史新高,并成功交付6艘世界最大新一代40万吨矿砂船,跻身国内造船企业先进行列。
“下一步,我们将落实工信部船舶‘双智计划’,把推动船舶海工行业智能制造作为长期坚持的战略任务,分类分层指导,分步骤持续推进,指导船舶海工企业从源头的设计开始,到施工现场工艺流程的改变,再到打通从设计到生产现场的数据链,探索建立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支撑的先进制造模式与新型业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智能制造引领船舶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这样说。 (记者 王婷)
新闻推荐
早报3月27日讯物业经理和小区业主发生矛盾,就雇佣人员对业主的财物打砸破坏,让业主生活在恐惧中。3月25日,李沧法院在普东刑...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