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青
毛线编织小乳猪文/图半岛记者韩英子
“见缝插针”两个月时间编织22顶暖心帽和各种物件;上网自学编织教程,义务教组员;传递正能量,让家人加入暖心帽编织组奉献爱心。今年63岁的刘青是4S暖心帽编织组组长,2018年毛线组25位志愿者利用个人休息时间一针一线织出516顶暖心帽,这些凝结着爱心的暖心帽全部捐献给了需要帮助的人。
兴趣使然加入毛线编织组
2017年3月份,家住三明路社区的刘青加入到4S暖心帽编织组。据刘青介绍,当时孙女已经慢慢长大,可以空出自己的一些时间参加社区活动,看到4S活动充满爱心和正能量就加入到毛线编织组,奉献自己的一点爱心。
“喜欢就有动力,以前就喜欢织毛衣毛裤,中间一段时间把这活儿放下了,现在重新织起来,感觉又找到了生活的乐趣。”刘青说道,现在每周一下午两点编织组开始上课,每次上课之前,要把所有的毛线都准备好,课后,需要把大家当天交上来的帽子、手工品分门别类,挂上4S标志牌,然后回家在电脑上归纳总结当天编织品数量,做好表格后在4S微信群里公布。“表格形式可以让大家一目了然地看到当天学员的编织成果,便于后期数据的统计。”刘青说道。
“缠毛线团、织帽子、交流学习新花样,每节课姐妹们在一起都会真诚地交换编织意见,集思广益。”刘青说道。据4S服务队队长王洽介绍,组长刘青责任心很强,每次都反复耐心地介绍新样帽子的针数、针法,并提供针法口诀,一顶帽子不停地织也得织5个小时,大家都是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见缝插针地织。
带动家人参与献爱心活动
“有时织起来就会忘记时间,织完发现已经十一二点了,虽然很累,但看到织的成果,心里感觉很高兴很满足。”刘青说道,每次在4S服务直通车上,很多人都问志愿者怎么参加活动,现在很多年轻人加入到这个爱心活动里。据了解,2018年,刘青还把自己的妹妹刘霞拉到毛线编织组中。“我妹妹看到我在家编织,听说编织的物件都捐给了需要帮助的人,也加入过来献爱心。”刘青说道,看见自己和组员编织的帽子为最需要的人送去温暖,就觉得生活有了乐趣,有了目标,每天都很充实。
现在,刘青每周都会给自己定个小目标,每星期织两三顶帽子和其他小物品。“既然做就要做到最好,今年会研究十二生肖的编织,只要条件允许就会一直做公益。”半岛记者了解到,虽然这些工作都是公益的不计报酬的,但编织组里的每位学员都很热心,都在传递分享爱心,有的组员已经80多岁了,但大家不顾颈椎和手关节的疼痛、眼睛的酸累,坚持着志愿服务的初心。
关爱社会延续温暖
据了解,2018年,编织组的25位志愿者一针一线织出516顶暖心帽。在去年冬天的一次献爱心活动中,毛线组只用了一周的时间,将30顶花色、尺寸完全统一的暖心帽送到了青岛安定辅助中心残障人士的手中,为他们送去温暖。
身为组长,刘青以身做则,利用闲暇时间一年织了80顶暖心帽;刘滋瑅晚上活动时,借着商场灯光织帽子;于素珍肩炎犯了也放不下编织;刘霞、郭家珍在家养病仍坚持织帽子;2018年刚加入毛线组的年轻人王雪峰,被志愿者精神感动,一年织出46顶帽子。
据王洽介绍,“暖心帽行动”是4S2015年底发起倡议的,参与编织的志愿者近40人,人均年龄64岁,4年来,她们共编织1416顶暖心帽。从困难儿童到孤寡老人,从残疾朋友到新市民;从城市到农村,从青岛到贵州……这些暖心帽带着志愿者的爱心,全部捐赠给了需要帮助的人。
“我们还将号召各位朋友,把家里闲置的毛线捐出来,编成衣物赠给那些需要的人,用我们手工编织的方式为社会做点儿公益,为弱势群体送去力所能及的一点关爱,让爱心传递永远在路上。”王洽说道。
新闻推荐
半岛记者魏海洋青岛旅游学校是公办全日制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这所岛城职校名校里,有着实力雄厚...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