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前,他在北京是一名精通大数据的IT男。一次偶然的机会,小小贝壳背后浩瀚的知识世界开启了他人生的新大门。2013年,他毅然辞去工作回到青岛,在贝壳博物馆工作到现在。这位痴迷于贝壳知识的IT男名叫李宗剑,他自言是在好奇心的驱动下从互联网行业跨界到了贝壳业。也许很多人并不理解这位80后的做法,但他用五年时间靠持之不懈的学习,快速成长为一位贝壳行家。
二度回青打开人生新世界
37岁的李宗剑毕业于青岛理工大学电子商务与计算机专业。2005年,他拿起背包离开母校,前往北京开启了打拼生活。一次偶然的机会,李宗剑回青时得知西海岸有家贝壳博物馆。带着好奇,李宗剑第一次走进了青岛贝壳博物馆,“没想到这个贝壳真的不简单。”
当时老馆长为李宗剑一行人讲解了一个多小时的贝壳知识,他才第一次知道世界上的贝壳多达十一万种。小小的贝壳不仅仅是人们吃到的海鲜,其背后还蕴藏着自然学、生物学等多达20多种学科知识。相比于恐龙,贝壳化石在地球上存在的时间更长,可追溯到五亿年前。李宗剑直言,第一次参观就被深深地震撼到了,小小的贝壳原来蕴藏了大大的世界。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李宗剑决心从互联网行业转行贝壳业,开启人生新的征途。
贝壳文化带领孩子认识海洋
“我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心态归零。”在博物馆工作五年来,李宗剑像海绵一样,汲取一切和贝壳有关的知识。跟老馆长学习知识,跟团队的同仁们一起了解贝壳,跟着海大专家学习贝壳文化,李宗剑一点点揭开了贝壳背后的神秘面纱。李宗剑告诉记者,全国大大小小的博物馆很多,但是历史类博物馆居多,自然科学类的博物馆并不多,尤其民营的就更少了。青岛贝壳博物馆每年大约吸引12万人次前来参观,其中一半的游客都是免费参观的。“每一波客人对我来说都是全新的,我要通过讲解把我掌握的知识传播给他们,这就是我最大的收获和成就。”李宗剑说。
对孩子们来说,走进青岛贝壳博物馆也是开启了认识海洋的一扇大门。“我认为经略海洋首先要从孩子抓起,让他们从教育中先有所认知。”李宗剑回忆,五年间他办了约1600场讲座,六万多人参与,观众主要是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每每台下小观众用崇拜和信任的眼神看着李宗剑,他都觉得身上的责任重大,每晚不去读书研究贝壳,心里都会觉得愧疚不安。
打造世界最大贝壳博物馆
如今,作为青岛贝壳博物馆的执行总监,李宗剑一直践行着入行时的初心——实现个人价值。关于博物馆,他也有了许多感悟。“我们去一座城市旅游,第一站不妨先去看看博物馆,用一个小时的时间了解城市的简史,尤其在旅游旺季,特别提倡游客在赏花赏景的同时去看看当地的博物馆。”李宗剑将博物馆与城市风景比作诗和远方,“‘诗’就是博物馆,有先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也有自然界给人类的馈赠,而‘远方’指的就是风景了。”
目前,青岛贝壳博物馆正在新区唐岛湾筹建新馆,预计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建成世界最大的博物馆。“希望以后人们来到青岛,吃蛤蜊喝啤酒的同时也来看看贝壳博物馆,感受不一样的贝壳文化、海洋文化。”李宗剑说。
新闻推荐
“拓荒”七年,园区招商完成华丽逆袭 青岛西海岸投资促进有限公司曹正飞见证招商引资发展之路
在曹正飞的朋友圈中,7年的工作所在地——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的中德生态园屡屡出现。跟随园区一起成长,曹正飞从初出茅庐的...
青岛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