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过完元宵节,在青岛市市北区镇江路街道汉口路社区的书法绘画室,70岁的曲本质和67岁的王月英夫妇就已经在为新学年的书画课和装裱课做准备了。 “我们的传统文化不能丢,我们希望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尽一点力量。 ”曲本质说。
从半路出家到装裱大师
据曲本质、王月英夫妇介绍,他们两人都不是“专职”干书画和装裱的,年轻时都有着自己的本职工作。 “我在老四方区政府工作,业余时间一直在钻研书法、绘画,1989年青岛市第一届糖球会,我负责书法绘画部分,有很多人找我帮着去装裱字画,我当时想与其到外面到处找人,不如让她(王月英)学着装裱”。曲本质说。就这样,当时36岁的王月英开始白天工作、晚上学装裱,“最初的想法就是帮老伴的忙”。大概经过三个月的学习,王月英“上手”了,“作为一点基础都没有的人来说,很难,我当时不知道废了老伴多少书画作品才练出手的”。为了更好地提升装裱技术,王月英专门到北京故宫博物院跟一位装裱师学习。 “装裱的流派很多,有京裱、苏裱、沪裱、湘裱和岭南裱等,我学习的是京裱,1991年初,听说有个故宫博物院的装裱师来到青岛,多方打听,跟他见了一面,真是受益匪浅,因为时间有限,后来就去北京跟着学习。 ”
到目前,王月英装裱过的尺寸最大的作品长1.8米,宽4.5米,年代最久远的作品是嘉庆年间的书画作品。装裱技艺里的飞托和揭裱这些高难度的技艺她都熟练掌握,尤其是揭裱技术,把年代久远的画心由旧裱上揭下来,然后重新装裱,技术复杂,稍不小心就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开工艺课堂传承技艺
退休后,曲本质和王月英开始考虑如何把书画和装裱这些传统文化传承下去,“现在很多年轻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技艺的了解太少了,尤其是对装裱更是知之甚少。我们退休了也不缺钱,就想再为社会做点事”。于是,在与社区商量之后,曲本质和王月英便在社区开起了公益书法和装裱课,一教就是17年。
因为王月英的装裱技艺在圈内名声越来越大,很多商家找到她,想高薪聘请她做装裱师,都被王月英一口回绝,“我真的太忙了,没有时间”。有人说他们“有钱不赚真傻!”可是他们觉得,“看到大家学会了一个字,学会了一道装裱程序,那种成就感和自豪感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对这项传统的技艺感兴趣,我们感觉这才是‘赚’了”。
记者 崔佳佳
新闻推荐
信报讯近日,位于市北区劲松五路以西、辽阳西路以北的地块成功出让,地块总建面27.3万平方米,商务金融占比52.5%。最终该地块...
青岛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青岛,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