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 即墨新闻 胶州新闻 平度新闻 莱西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青岛市 > 青岛新闻 > 正文

张充和 获得重生,青岛是她的福地

来源:半岛都市报 2019-02-26 04:19   https://www.yybnet.net/

太平路75号,依然宁静。时隔80多年,几经沧桑,容颜已改。

1936年,张充和坐在廊前,目光温柔,面带微笑,拍下了一张照片。站在同一地点,虽然宝瓶形立柱已被改造,但还是能认出它。只是,站在廊下已然很难看到大海,新的建筑阻挡了视线,需要穿过院落眺望。墙角处的小狗见到生人吠个不停……

张家姐弟,同抵青岛避暑

1936年7月7日,北平。

“说是今天要走了,但是我还是不想走,我不想一个人在青岛呆得太久。明天走,九号下午到,四姐九号动身,十号不到,十一号也一定到了”,“到从文家拿了他一本书,回去打点好行李,和老刁一块上车站。许宝巴巴地坐了汽车来,告诉我一声,青岛的房子是太平路七十五号”。这是《一生充和》的作者、作家王道先生给半岛记者提供的张宗和日记内容。

9日,“八点到青岛,叫车找到太平路七十五号”,张宗和对自己新住处第一印象并不太好,“房子很大,就是太旧了。墙上有斑点,抽水马桶不灵,浴缸的管子也破了,纱窗一碰就破”。这不是张宗和第一次来青岛,因为他提到“回到海滨,到栈桥上走了一下。青岛和三年前差不多”。也就是说,三姐和三姐夫在青期间,他来过。

1936年7月10日,张充和来了。“到十二点过一点,我们坐车到第二码头……在船尾上,看见四姐,戴了眼镜在望,心里真是高兴极了。船愈靠愈近,看着就是她了。下船走出码头,她一路就和我说上海昆曲的事情”。

张充和1914年出生于上海,与三个姐姐所不同的是,在她不到一岁时便过继给二房的奶奶当孙女。养祖母对小充和溺爱有加,花重金延请吴昌硕的高足、考古学家朱谟钦为塾师,悉心栽培。1930年养祖母告别人世后,16岁的充和“归宗”回到苏州,承欢在父亲的膝下,与姐妹们共同生活。由于对昆曲的痴迷,张充和师从昆曲名家沈传芷等名师,此后对昆曲愈加迷恋,直至终老。

19岁时,张充和虽“数学零分”,却因国文出众,被北大破格录取。这一年,三姐张兆和和三姐夫沈从文婚后定居北平,她也就有了“新家”。

然而,命运的考验降临,1936年,严重的肺结核让张充和苦不堪言,最终不得不办理休学,遗憾地中断了学业。这次意外对张充和打击不小,她心底里涌出一丝绝望。“记得一位朋友说:‘如果你的病能够维持原态,还可以挨上七八年,如果有个小变更就难保了。’他又不是医生,可是我有几分相信他”(《病余随笔》)。

1936年的夏天,张家大弟张宗和从清华大学毕业,“当很多同学忙着找事做的时候,张宗和却想找个地方去避暑。并非因为家境优越而安于享乐,主要是父亲催他回家到乐益女中任教。他觉得在自家工作脸上无光想出去自己闯闯”(《一生充和》)。就这样,张宗和选定了曾经到过、印象不错的城市青岛,而且这里也是不少学人和曲友的聚集地。他写信给休假在家的四姐张充和,两人决定一起来青度假。于是,姐弟二人在青岛再次重逢,度过了一段闲适、恬静的时光。

昆曲悠扬,名家雅集成佳话

吸引张充和来青岛的,还有一位,那就是她的恩师沈传芷先生。据王道先生称,这年春天,沈传芷随“仙霓社”流转演出于杭、嘉、湖一带水路码头,后携同人一起离班赴青岛青光曲社授曲。

青岛文史专家鲁海先生在孙子鲁继勇购买的一本书中,看到了青光曲社的介绍,社址位于信号山路,这里就是沈传芷和张充和姐弟切磋昆曲的地方。

姐弟俩所住的太平路75号是静寄庐,南浔富商刘锦藻的藏书楼。两人一见面首先唱了几首昆曲,1936年7月12日,“传芷早上来,拍了我一段《茶叙》‘博山云袅袅’,四姐拍《痴诉》《上香》”。

7月14日,“传芷说他们这儿的青光曲社今天晚上会拍,让我们今天晚上去,还说要派汽车来接呢”,“一个颇大的房子,人很多,一时也记不清。慢慢的,总算弄明白了,有路老先生、路先生、路小姐(有几位),此外还有王百雷、罗先生、唐先生、孙先生、王太太、孙小姐,有十几个人的样子,倒是济济一堂的。我们一到,他们就叫我们唱,四姐唱‘没乱里’,我接着唱‘则为你’。接下来许多人都唱了。王百雷唱《倒凤心》和一曲《三醉》。孙小姐、王太太合唱《琴挑》……孙小姐倒还唱得好……到十点钟我们走了,王局长的汽车送我们走的,明天还得去崂山。”

这里的路先生一家指的是路朝銮,他时任青岛市府秘书,和王百雷、孙誉清是青光曲社的主要成员。而张宗和着重表扬的孙小姐则是令他一见倾心的孙凤竹。张充和也觉得这个小女子好看,“虽然不是那么漂亮,牙齿也有点稀。充和用了一个英文词来形容——charming,可爱又有点迷人”。日后,在张充和的支持下,有情人终成眷属,这位热心的四姐1937年还专程再来青岛为弟弟提亲,这是后话。

昆曲声声悠扬,张充和沉浸其中,似乎完全忘记了病痛。

第二天一早,姐弟俩同一位姓刘的先生出发上崂山,他们提前“在中国旅行社订好汽车,花了十二元半”。在《崂山记游》中,张充和记下了这次游历。鉴于自己的身体,张充和决定不做英雄,一年前虽然身轻如燕,如今只能雇一顶“山兜”,被抬上山。第一次看到泉水,张充和大喜过望,“把人的情绪都流得柔和了”。“这整个的山,或一块石头,一粒砂子,敢说它不精致雄奇么?”

新闻推荐

本市2019年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启动

半岛记者娄花报道本报2月25日讯25日,青岛市2019年度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启动会暨第一场专题政策培训会在城阳区夏...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张充和 获得重生,青岛是她的福地)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