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 即墨新闻 胶州新闻 平度新闻 莱西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青岛市 > 青岛新闻 > 正文

“甜蜜”约会,百万人沉醉 萝卜·元宵·糖球会落下帷幕,海云庵会场三天总销售额2230余万元

来源:半岛都市报 2019-02-21 01:55   https://www.yybnet.net/

最后一天,海云庵会场依然人气旺旺。

海云广场上太极爱好者正在切磋武艺。文/半岛记者肖玲玲刘笑笑图/半岛记者王滨

2月20日下午,在赏民俗、看大戏、“逛吃、逛吃”的节奏中,历时8天的2019青岛萝卜·元宵·糖球会正式落下帷幕。今年仍旧沿袭“5+3”的办会模式,前五天在各社区广场进行文化大展演活动,后三天则在海云庵会场举办文化商贸活动。据悉,20日当天参会人数达40万人次,销售额810万元。截至当天下午闭幕,三天总参会100余万人次,总销售额2230余万元。

吃喝玩乐,逛了三天没逛够

20日,2019青岛萝卜·元宵·糖球会的最后一天。上午9点半左右,记者来到嘉禾路小吃街时,眼前的场景正如预想的那样人山人海。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节会最后一天,不少市民是冲着降价“福利”而来,也有不少商户打出了“降价”的招牌,不过多数糖球和小吃的价格变化不大,虽然没淘到“福利”,但市民刘女士坦言并不失望,“本来就是来凑个热闹,咱青岛人传统的糖球会嘛,吃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感受这个气氛。而且买这些小吃也花不了多少钱。”她笑着告诉记者,自己在长途汽车站附近上班,离这边很近,“前两天没过来,这最后一天了,我就和几个同事趁中午休息的时间出来逛逛。”

除了刘女士这种踩着节会尾巴的人,节会上还有不少“常客”,连续逛了三天会,56岁的杜福全就是其中之一,不过,他不是自己过来的,而是带着6岁的小孙子,“这孩子就喜欢来逛糖球会,都来了三天了,一天不落。”杜福全说,“小孙子最爱吃大土豆,就是那个一串串的,20元一串,每次来都买那个。”据悉,2月20日当天参会人数达40万人次,销售额810万元。截至当天下午闭幕,三天总参会100余万人次,总销售额2230余万元。

剪画绣染,手艺荟萃开眼界

除了海云庵会场的“逛吃、逛吃”,在青岛中央商务区举办的青岛市首届手工艺大赛如火如荼,60位手工艺家同台竞技,为岛城市民带来一场顶级手艺荟萃的饕餮盛宴。大赛共吸引186位手工艺术家携400余件手工艺作品报名参赛,作品涵盖剪纸、刺绣、年画、面塑、泥塑、印染等20余种手工艺门类。经评委会近10轮的评审,遴选出60位参赛艺术家进入决赛,并最终从中评选出金奖2名,银奖5名,铜奖10名,优秀奖若干名。此次大赛获得铜奖以上奖项者,将入围首批“青岛市手工艺大师”评审资格。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刘锦波带来的作品《蛋壳陶》、慕志柏带来的作品《喜乐图》分别获得大赛金奖。

随着此次手工艺大赛的结束,2019青岛萝卜·元宵·糖球会中央商务区分会场活动也圆满落幕。分会场于2月13日启动,历时八天,从民俗、运动、科技、新媒体四大潮趣板块多维度呈现兼具传统与现代的高品质民俗文化体验。节会期间,丰富的“泥人张来啦”民艺系列展演让市民大饱眼福;年味十足的《年画说年》展览让传统工艺重回现代生活;更有“垂直马拉松”、无人机表演、短视频大赛等创新互动项目吸引大批年轻人参与其中。未来,青岛中央商务区管委会将继续致力于打造有温度、有厚度的产城融合示范片区,让“青岛1平方公里”焕发无限生机。

飞翻跳蹬,杂技绝活最惊险

一个人站在一个一米见方的透明玻璃板平台上,将左手里8个直径10厘米的橡皮球扔到平台上,皮球随之逐个弹起,又被他用右手逐个准确抓住,接着再次将球扔向平台,再由左手抓住……一次次循环往复,让人眼花缭乱,正在进行表演的是22岁的高琦。

当天下午两点,吴桥县杂技团在海云广场献上了一场惊险刺激的杂技绝活,这些来自“杂技之乡”吴桥的杂技演员们个个身怀绝技。据主办方工作人员介绍,吴桥杂技享誉世界,但能代表吴桥杂技的当地演出团体主要有3家,此次受邀到萝卜元宵糖球会演出的吴桥县杂技团就是其中之一。

2013年高琦还曾登上过央视春晚,他告诉记者,自己从小进入杂技班,这个击球绝活一练就是5年。不光是高琦,每个演员都能拿出让观众叫好的绝活儿。当天上台表演年龄最小的演员、9岁的郭程,和师兄们上台表演地面蹬人,最初这个小不点并不起眼,随着演出逐渐进入高潮,4名杂技演员做成叠罗汉状,坐在最高处的郭程突然一个后空翻,从半空稳稳落到地面上,惊得观众席呼声阵阵。还有美女杂技演员表演蹬缸节目,一口百斤重的铁缸,得由4名小伙子抬上舞台,23岁的女孩王茹却可以躺在舞台上稳稳用双脚将铁缸蹬得滴溜溜转……

■特写我有金刚钻专揽瓷器活

被摔碎的碗、茶壶,经他的手打眼、锔钉后,不仅能滴水不漏,还更加美观……在萝卜元宵糖球会的非遗展区,青岛市锔工技艺博物馆馆长陈大雷的一手绝活儿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

“我有金刚钻,专揽瓷器活。”作为青岛陈氏锔艺的掌门人,陈大雷印在名片上的这句话,流露出的是对自己手艺的自信。锔艺又称锔活儿,早年间谁家里有个瓷杯、瓷碗、水缸、面缸残损,全靠这些挑着扁担走街串巷的锔补匠。这门手艺说起来并不复杂,把破碎的器皿接好,再用金刚钻钻孔,用锔钉抓牢,补后恢复原样。但这同时又是个精细活儿,“锔钉必须三锤砸出一个,碗上钻眼不能超过碗壁的三分之二,钉爪不能超过碗壁厚度的一半,这样锔出来的碗才能不漏汤……”陈大雷说,他的手艺是从爷爷和父亲那学的,之前物质贫乏,碗、盆等都比较珍贵,砸坏了个碗都舍不得扔,基本上都锔起来。不过,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有锔碗需求的人越来越少了。

时代变了,来锔碗的人、需要锔的器物也变了,“过去锔碗主要是老百姓为了实用,不太讲究美观,锔的碗都很粗糙,现在大家拿来锔的都是精美的工艺品甚至是文物。”这意味着,锔碗的工艺也得变了。为此,陈大雷还特地到无锡、济南等地去拜师学艺。“差不多从2006年之后吧,锔补的生意开始好起来了。”陈大雷说,这几年古玩生意火爆,锔艺这门老手艺也随之复苏,这对于一直坚守工艺的手艺人来说,有一种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意义。

在萝卜元宵糖球会会场的非遗展区、手工艺展区、“手绘青岛”创意展区转一圈,像陈大雷这样的手艺人还有很多,内画鼻烟壶、核雕、木雕、烙葫芦……一众老手艺人的绝活儿让来逛会的市民大饱眼福。

新闻推荐

首届奥帆中心元宵民俗文化展启幕

□记者薄克国报道本报青岛讯2月17日至19日,由青岛旅游集团、市南区珠海路街道联合主办的“左邻右舍”月色灯山...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剪纸闹元宵2019-02-20 00:00
金质火车票来了2019-02-20 11:32
猜你喜欢:
评论:(“甜蜜”约会,百万人沉醉 萝卜·元宵·糖球会落下帷幕,海云庵会场三天总销售额2230余万元)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