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记者葛梦杰
自《惜福新闻》创刊以来,近两年的时间里,以贴近居民生活、服务民生为基本宗旨,内容不断优化,通过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展示街道各领域的建设发展成果。这里有事关民生的街道政务动态,有便民利民的生活服务信息,有发生在百姓身边的新鲜事、有趣事,还有那些不为人知的感人故事。
经过两年时间的不懈努力,《惜福新闻》早已成为街道居民每月必读刊物,成为联结街道、社区与居民百态生活的重要窗口。惜福镇街道办事处经常会接收到居民的投稿,越来越多的居民在看到《惜福新闻》后有自己的所思所想。近日,记者采访到两位投稿人,来听听他们怎么说。
“我的感谢,一句话说不完”
“我第一次看到《惜福新闻》的时候很惊讶,就觉得现在街道的发展真的是太好了。”李人坦兴奋地告诉记者。李人坦今年69岁,是惜福镇街道前金社区的一位普通居民,也是《惜福新闻》的忠实读者。“以前看报纸讲的都是整个青岛市各地区发生的大事儿,真正对惜福镇街道的了解,少之又少。有一天我看到门口有《惜福新闻》这张报纸,拿起来一看反映的都是惜福镇的事儿,我从内心里觉得,现在政策是真得好。”李人坦说。《惜福新闻》立足百姓,选取刊登惠民利民政策,同时还关注居民文化健康生活,选取社区生活剪影,让居民更真切地体会到发生在身边的事儿。
而最让李人坦感到开心的,是从《惜福新闻》上看到居民越来越多的文化生活展示。惜福镇街道为更好地满足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搭建休闲娱乐平台,组织惠民演出、文体赛事,发动社区围绕自身实际,号召居民参与文体生活,让居民动起来。“我老伴前年生病在医院住了好些天,回家时医生嘱咐她要多运动,我就鼓励她去广场跳舞,现在她不仅身体好了,心情也很好。书记也在广场上讲话,号召大家运动起来,还自己出钱为跳舞的人买了两套衣服。现在一到晚上,广场上满满的人。”李人坦说。
2018年以来,为贯彻落实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惜福镇街道做出不懈努力,为让文明深入人心,《惜福新闻》专门开辟“惜福故事”栏目,通过人物故事的形式,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我非常喜欢读报纸上的这些人物故事,这种事情很多,但是不报道出来,大家都看不到。现在报道出来了,看到很多家庭和睦,助人为乐的事迹,能体会到现在社会的和谐。”李人坦说。为让更多人能读到家风故事,惜福镇街道印制两万册《阳光惜福好家风》的系列读本,发放到40000余名社区居民手中,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同时也是街道建设“阳光城阳”,创建“阳光社区”,弘扬家文化、惜福文化,打造“惜福·家”品牌的一次探索。
“我希望《惜福新闻》越办越好,有越来越多的人看到。让每个人都知道,生活在现在的社会是多么幸福,我多活一年就多享一年福,我对街道的感激,一句话说不完。”李人坦说。
“社会更加贴近民生,我写稿也更有动力”
青山相连,白云相绕,这是每个人都向往的生活画卷。94岁高龄的老人袁保鋆现在居住在铁骑山脚下的百福国际山庄,对他来说,能居住在这样的房子里,是他之前想都没想过的事情。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惜福镇街道一直坚持“像保护生命一般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将美丽宜人的生态环境作为发展前进的强大优势,本着这一原则,街道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做好防火护林、植树种树等工作,为努力创建“惜福·家”品牌,奋力打造美丽惜福、幸福惜福贡献力量。“居住环境真的是大变样了,我这个老头,整天在家待着,和外界接触的很少,知道的东西就更少,只能是在家看看报纸了解一下外界的东西。看到报纸上街道对环境保护做出的努力,又看到自己居住在这么好的地方,真的是打心眼里高兴。”袁保鋆说。
袁保鋆干了一辈子新闻工作,他一直小心谨慎,即便现在写文章,都很拘束。退休之后,袁保鋆开始写一些自己亲身经历的小故事,他想着要是报纸上能给刊登,那就继续写。“我把我的初恋拿出来写,投稿给报社,原本我以为报社不会刊登这种稿子,但是没想到两天后看见报纸上登了这篇文章,我才知道,原来社会已经变了,变得更贴近民生了,这让我写稿更有了动力。”之后袁保鋆保持着高效率的创作,基本上两天成一篇稿子。袁保鋆的外孙施展看到《惜福新闻》刊登的征稿信息,就将袁保鋆的《百福庵里有故事》这篇文章投到了《惜福新闻》,并且刊登出来。
《惜福新闻》贴近民生,听取民意,聚焦居民关心的事儿,为百姓说话,同时也让百姓说话。袁保鋆因为这样的改变,开心不已。“我直到现在还和一些同学保持书信联系,经常会提到现在社会同之前有多大的变化,他们这些人有的已经100多岁,有的已经去世了。而我们经常会说,我们活着的最大希望,就是看到先走的那些人看不到的东西。而我现在看到的每一点改变,都让我觉得无比幸福。”
袁保鋆
李人坦
袁保鋆退休之后,以书画为乐。
新闻推荐
便民箱上岗公交车内“百宝箱”温暖出行路□半岛记者马正拓实习生王瑛琪通讯员曾雪琴报道本报1月29日讯为...
青岛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青岛,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