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记者从中科院海洋所了解到,由该所相建海和李富花研究组主导,与国内外多家单位共同合作,历时10年成功破译了凡纳滨对虾基因组,获得了世界上首个高质量的对虾基因组参考图谱,为甲壳动物研究及对虾基因组育种和分子改良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
对虾基因组公认高复杂
记者了解到,凡纳滨对虾作为四大养殖虾类之首,其年产量超过400万吨,具有非常重要的经济价值。2016年,全球对虾养殖产值约为320亿美元,其中凡纳滨对虾占80%左右,而中国产量占世界1/4。在青岛对虾市场中,凡纳滨对虾占比超过80%,是受到养殖户和消费者青睐的品种。然而,由于种质资源匮乏,我国对虾养殖单位每年需从国外引进大量亲虾。我国自主的对虾分子遗传育种工作迫在眉睫,但是受限于没有良好的参考基因组,其进展一直相对缓慢。
10年研究破解国际难题
“我们用了10年时间去完成这项研究。之所以需要这么长时间,是因为凡纳滨对虾的基因组比较大,并且很复杂,它的基因组跟其他动物的差别也非常大。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李富花告诉记者,凡纳滨对虾的基因组大小约是人体的2/3,并且很多重复序列,成为破译难点。
“1996年,国际启动了5种水产基因组计划,包括大马哈鱼、罗非鱼、鲶鱼、牡蛎和对虾。其他4种的基因组早已破译,然而对虾的基因组却迟迟没有破译。”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张晓军告诉记者,“一代和二代的基因测序技术都无法破译对虾的基因组,后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我们对基因组测试序列后组装策略的改进,最终成功破译了凡纳滨对虾基因组。 ”
不再受限开展育种工作
凡纳滨对虾不仅能够在海水中养殖,还可以在淡水中养殖,比如新疆、青海等地,内陆地区的人们因此也可以吃到活虾,养殖产量和市场需求一直位居水产养殖业的前列。
“凡纳滨对虾不是在本地所产的,是从南美引进的苗种,进口一对虾大约需要100美元,我国每年的进口量约为20万—30万对,每年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群虾。 ”据李富花介绍,“一旦国外进口种虾出现‘卡脖子’的问题,那么种业就会受到限制,整个对虾产业将面临巨大冲击。 ”
据悉,该研究团队从2002年开始进行遗传育种工作,已培育了2个新品种,在国内的推广效果非常明显。目前,该研究团队正在开展全基因组育种工作,将建立分子育种技术平台,针对不同的养殖环境培育不同的新品种,未来自主培育新品种的比例将会越来越高。
记者 徐栋 通讯员 王敏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岛城开展非法销售、燃放烟花爆竹治理行动,为期一个月 严查占路售卖和违规燃放行为
半岛记者王洪智通讯员张君周欣报道本报1月23日讯春节临近,烟花爆竹也将进入销售和燃放高峰期。半岛记者日前...
青岛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青岛,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