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晓帆薄克国
1月8日,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共授予285个项目(人物)国家科学技术奖。青岛14个项目获奖,其中主持完成6项。获奖项目中,自然科学奖1项,技术发明奖1项,科学技术进步奖11项,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1人,实现了从基础科学发现、原始创新发明、企业自主创新应用到国际科技合作的全方位发力,获奖总数和质量均为青岛获国家奖历史最好成绩。
本年度,青岛在海洋领域成绩突出,6个主持完成的项目有4项是海洋领域成果,涵盖4个奖种。其中中国海洋大学吴立新院士主持完成的“大洋能量传递过程、机制及其气候效应”,系统阐述了海洋能量传递过程、机制及其气候效应,为正确预测未来海洋环流与气候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是本年度自然奖中唯一一项海洋科学获奖项目。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青岛实现了技术突破。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主持研发的“毫米波与太赫兹(50GHz-500GHz)测量系统”,研制了国内首套500GHz的太赫兹矢量网络分析仪等四种基础测试仪器,性能指标全面达到或优于国际同类技术成果,解决了太赫兹通信、雷达、空间探测、气象遥感和安全检测等涉及国防科技和重大装备的测试计量问题,有力保障了我国5G通信技术研发,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参与完成的“数字电视广播系统与核心芯片的国产化”,成功研制了国内首颗超高清画质增强引擎芯片并实现规模化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青岛还注重家电、纺织等传统领域的产业升级,青岛海尔滚筒洗衣机有限公司主持研发的“滚筒洗衣机分区洗护关键技术及产业化”与青岛海丽雅集团有限公司参与完成的“高性能特种编织物编织技术与装备及其产业化”,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后一个项目实现了四大关键技术及创新点,非正交无接头封闭绳缆编织技术,使绳缆的抗拉强度提高2倍以上;恒捻度保持机构和大张力控制方法,保证了大规格负载下编织时绳缆的稳定性和高品质,且编织直径提高了2.5倍、无接头编织长度提高了9倍;仿形变径变节距编织方法和实现机构,实现了可伸缩编织物原创编织、大伸缩比伸缩节距在线调控和编织后在线定型;多爪协同复合编织概念,可原创性编织海洋伪装植物。其中海丽雅集团的无接头编织技术成功应用于蛟龙号、雪龙号、科学号以及国家重大海洋科考项目中。项目成果填补了国内外空白,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组织鉴定的结论为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在国际合作领域,继2016年与中车四方多年合作的德国籍专家维尔纳·胡芬巴赫院士获得国际合作奖后,时隔一年,与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等单位长期开展合作的美国籍专家彼得·乔治·布鲁尔博士获此殊荣,成为本年度5位荣获国际合作奖的外籍人士之一。布鲁尔博士是国际知名海洋地球化学家,开创了海洋酸化研究,提出了气候变化对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影响的新观点,并在世界范围内领导海洋科学考察。
近十年来,布鲁尔博士一直致力于与我国开展合作交流。他与我国科学家联合开发深海原位探测技术,首次发现深海沉积物中甲烷浓度被低估了约30倍,被自然和科学杂志同时报道和正面评述。在他的帮助下,中国科学院成立了深海极端环境与特殊生态系统创新国际团队,取得了众多合作成果,包括使用我国深潜器平台和自主研发的系列原位探测技术,在南海首次发现裸露在海底的可燃冰,在自然界中发现存在超临界态二氧化碳等,引领了西太平洋深海科学发展。
新闻推荐
文/半岛记者杜金城图/半岛记者袁蒙1月15日晚,CBA常规赛重燃战火。这是全明星周末过后的首轮比赛。坐镇主场国信体...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