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伴随着2018年年末的一场雪,市文联、市书法家协会“新春送温暖 万福进万家”文化惠民活动首站选择在北宅街道。昨天,记者了解到,2018年,北宅街道的文化事业蒸蒸日上,既留得住乡愁,又书写出盛世华章,让居民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 现场 /
书法名家下乡送福字写对联
窗外雪花纷飞,室内喜气洋洋,年的味道提前来到,昨天上午10时许,市文联、市书法家协会在北宅街道周哥庄社区服务中心三楼上挥毫泼墨,用苍劲有力的书法书写幸福的生活。
每逢佳节,大家微信圈里都会流行一些思念、祝福的传统诗句,这些文字大多流露出淡淡的乡愁。临近年关,来自市书法家协会的20多名书法家来到北宅,为社区居民送福字、写对联,在为居民送上祝福的同时,也是在传递一份乡愁。
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学术委员会主任、青岛市书法家协会主席范国强介绍,之所以把首站放在崂山北宅,是因为崂山区历来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群众基础广泛,文化积淀深厚。自进入新时代之后,崂山区通过“山歌海韵”一系列文化建设实践活动为引领,逐步打造形成了金融财富管理、生态旅游发展、现代示范农业等支柱产业,做到了让发展更有温度,让幸福更有质感,在做大做强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特别是北宅街道办事处历来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群众基础广泛,文化积淀深厚。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必将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营造健康祥和、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和节日气氛。
“听说有很多著名书法家来写福字,我们早早地赶来了。 ”书法家们一亮相,就被众多北宅街道的居民围住了,大家纷纷用手机拍照留念。“这个福字写得真好呀!”“你看看这幅对联写得真大气! ”居民看到书法家们的作品后,不住地赞叹道。
/ 细节 /
在北宅乡村得遇书法知音
记者在现场看到,很多居民帮着书法家们整理红纸,认真地看着书法家写字,书法家们写得最多的是福字,还有一些对联。 “除了常见的对联外,我们还首次准备了一些新对联,专门是为北宅街道量身定做的。”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说,例如“高怀见物理,和气得天真”“春安夏泰,秋吉冬祥”“三祥临吉门,五福萃华门”等等。
“我发现北宅街道的老百姓很懂书法,我们每一个书法家都会有一些自己的独特书写方法,在使用这些写法时,围观者也能看出一些门道,跟着呼应喝彩,这让我有了一种他乡遇故知的感觉,因此,写起字就格外地用心。 ”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张逸之笑着告诉早报记者,正是因为体会到了北宅居民的文化底蕴后,现场的众多书法家们纷纷拿出了绝活,一个福字最多用四种字体写成,这也让围观的居民大饱眼福。
“我们街道的周哥庄社区的文化气息历来深厚,当初村庄原址是明万历进士周如砥的一所庄院,是周氏父子兄弟及其文友们游山歇脚、吟诗作画、弹琴奕棋的休闲之处,后来招来一些佃农看守庄园、开垦土地,逐渐演变成了一处村落。”一旁的北宅街道宣传统战委员胡声锐解释说,周如砥是万历十七年进士,历仕20年,后来官至国师——国子监祭酒,赠礼部右侍郎。他的文章在当时也颇负盛名,《山东通志》称“如砥文章名天下”。周如砥写有《黄石草堂》《法海寺》《白云庵》等游崂诗篇。延续四百多年的文脉,让周哥庄社区的居民很重视文化素养的提升,特别是近年来,北宅街道的文化事业日益红火,居民的文化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 亮点 /
提升文化自信助力乡村振兴
根据2018年崂山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优化提升工作方案,经过全面的调查摸底,将对符合提升标准的卧龙、七峪两个社区进行修缮,配置文化服务设备,美化活动场地;突显地域特色,丰富内涵,让每一个文化活动中心有自己的特色,成为一道乡村靓丽的景点;按照“建、管、用”并举的原则,建章立制、加强考核,规范社区文化活动室的管理。
为合理利用文化资源,达到文化资源共享方便社区居民的目的。北宅街道综合文化活动中心整体搬迁至北宅街道成教中心院内,同成教中心共享资源,服务社区居民。新的文化活动中心面积500平方米,设施齐全,设有宣传文化、体育健身、党建、科技普及、普法教育等功能,保证免费开放时间,能够满足街道文化工作需要。胡声锐介绍,北宅街道还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促使文化向农业产前产中产后蔓延与融合。推出了“爱上北宅慢悠游”全年系列节庆活动,举办了“北宅有我一分田”活动,参与社区达11个,土地租赁份数达2100多份,预计土地效益增值400多万元。举办第23届崂山北宅樱桃节、秋收运动会、秋收采摘乐等活动板块,开发了“爱上北宅”APP软件和微信小程序,发动20个社区200多户农户加入,加大对辖区农旅产品线上线下推介力度,拉长了产业链条,打响了北宅品牌,街道全年共接待游客28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1亿元。
北宅街道还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普查、整理和研究工作。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施方案,重点扶持“沟崖高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通过举办“沟崖高跷进校园”活动,培养更多的年轻人才,营造浓浓的“校园高跷”文化氛围,形成人人热爱高跷,人人会高跷表演的良好局面。另一方面加强文物保护单位、古村落、古树名木、农耕文化遗产等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培育北宅乡土特色文化品牌。 “文化自信就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只有广大居民有了充分的文化自信,才能有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荣誉感,才能自觉地为乡村振兴而奋斗。 ”胡声锐这样说。
/ 展望 /
传承文脉留住乡村记忆
“明年,北宅街道将以乡村振兴文化引领为中心,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胡声锐告诉早报记者,北宅街道将深入挖掘村庄历史沿革、村名源起、祖训家规、名人轶事等乡土文化、孝道文化、乡贤文化等文化资源,建立完善乡村文化基因库,传承乡村文化遗产。加强文物保护单位、古村落、古树名木、农耕文化遗产等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培育北宅乡土特色文化品牌。
北宅街道将进一步结合北宅传统文化特色,丰富活动内涵,打造精品文化品牌。做好民俗展演活动,扶持东陈锣鼓、卧龙舞龙、大崂秧歌、沟崖高跷、毕家锣鼓、五龙舞龙等特色队伍,彰显北宅地域特色,打造精品文艺品牌;组织举办“蓝色之夜”夏季纳凉晚会、举办“北宅街道广场舞大赛”等一系列文化活动30场次,检验社区文艺团队组织活动的能力及节目水平,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深入推进文化进社区,扩大公益演出、公益电影、国学讲堂进社区的覆盖面,以100多场公益文化活动吸引群众参与,提高文明素养,改善精神面貌。
2019年,北宅街道还将通过每月举办一次培训、每季度组织一次文艺骨干轮训加强社区文化管理员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聘请老师上门辅导,组织社区文艺骨干外出培训等方式,重点培育5支有规模、有特色、有影响的综合性文艺团队,打造一批水平较高、能拉出来演出的社区文艺队伍,推动社区文艺队伍和文化活动蓬勃发展;推出政策调动激发基层和群众的原创精神,鼓励社区文艺团队创作戏曲、情景剧等文艺节目,演绎反映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历史文化故事,颂扬新时代各方面的发展成就。
记者 陈勇 通讯员 辛克杰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1、任涛林青岛海尔工业智能研究院科技运营总监青岛西海岸新区第三批区外引进高层次人才、领军人才,公布服务机器人国家发...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