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特集团智能化机器生产将产品合格率提升到99.5%以上。(青特供图)半岛记者肖玲玲
在10月30日举行的青特集团成立六十周年仪式上,青特的第400万支车桥总成和第17万辆专用车现场下线,标志着青特集团打造的汽车零部件和专用车两大业务规模化生产再上新台阶,也是青特集团发展史上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时刻。青特技术中心副主任杨朝会表示,青特集团坚持创新与“智造”,步入世界高端产品竞争环,未来将心无旁骛攻主业,以制造业为本,创新驱动多元化发展。
60年实现三步跨越式发展
青特集团创始于1958年,60年来,透过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如今已发展成为一家集专用车生产、车桥制造、铸造、锻造、机械加工、房地产开发、工程施工、国际贸易为一体的多元化、控股26个子公司的大型企业集团。
走进位于城阳区的青特集团产业园,整洁有序,再看厂房车间,智能机器生产线,高端大气。谁能想到,这一切,是从一家农具修配厂发展而来?据了解,1958年的青特还是一家农具修配厂,当时只有员工20名、民房6间、简陋的手工设备以及几万元产值,人力、技术、设备和资金都非常匮乏。
经过60年的发展,青特集团持续投入30多亿元,建成了以青岛为总部,辅以北京、成都、潍坊、长沙、太原六大国内生产基地的格局,与国际设备制造商联合研发工艺装备,立足“两化”融合,积极推动产品智能研发、智能制造、智能供应的一体化,为青特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回顾过去60年,青特集团总裁纪建奕表示,青特一直坚韧不拔,实现了从农机修配到汽车铸件和农机生产,再到特种汽车和支承桥制造,直至跨入汽车驱动桥生产领域的三步跨越。
进入世界高端产品竞争环
青特技术中心副主任杨朝会告诉记者,多年来,他们坚持围绕国际化战略开展相关工作,目前已与卡拉罗、菲亚特、戴姆勒等全球12家高端卡车集团建立商务联系,逐步开展合作。并于2014年成为卡拉罗全球战略合作伙伴,与菲亚特签署了为期五年的长期合作协议,通过多年不懈努力,正式成为戴姆勒公司的供应商,与戴姆勒德国及戴姆勒美国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并且共同成功研发新型桥壳,应用于2018年刚上市的新款车型。杨朝会坦言,与戴姆勒、佩卡等国际高端卡车品牌合作关系的建立,“代表着中国制造已经进入世界高端产品竞争环!”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紧抓新能源发展的趋势,深化与各大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加快新技术的产业化,促进新能源专用车、新能源车桥总成、电机电控等产品的研发制造,是青特未来发展思路中的重要一环,而创新,在其中至关重要。“新能源是汽车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杨朝会表示,所以他们也很早就介入了新能源行业。
制造变“智造”提质增效
“创新与‘智造’才是形成长久竞争力的核心因素。”纪建奕曾在采访中说道。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青特集团自2015年起在高端研发、制造、验证等环节加大投入,每年的研发投入都占销售收入的5%以上。如今,制造变“智造”,车间生产的自动化程度已经达到50%左右。“以前我们的一条生产线需要7个工人加2名检测人员,以保证质量,现在则用更精准的机器来保证产品的高质量,‘智能’生产线上只需要一个工人负责上料和下料就可以。”杨朝会表示。在青特集团的车桥生产车间里,智能设备已经“挑起大梁”,取代了大部分人工。智能化机器生产更能保证产品的高质量,“目前产品合格率在99.5%以上,而行业常规则在92%左右。”
纵观青特的一系列发展措施,无不契合“坚持自主创新、高质量、低成本、国际化”的战略方针。接下来,青特集团将以制造业为本,创新驱动多元化发展。引领商用汽车车桥及零部件发展,实现国内国际双翼同飞;突出军民融合产业特色,领军高新技术专用车市场;创新置业商业模式,实现产城融合。致力于三大转变:“由做大向做强、做优转变;由内向型发展向外向型发展转变;由上规模向求效益转变”。
新闻推荐
冬雪天谨防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青岛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