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记者刘红
改革开放40周年春风化雨,岛城市民的旅游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个旅游行业也悄悄进行了一系列的蜕变,“精准服务、引导消费,把国旅打造成百年老店。”作为岛城国有大社,中国国旅(青岛)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少康接受了本报专访,谈了改革开放以来岛城旅游的变化以及面对人们不断变化的需求中国国旅应对举措。
“刚成立的中国国旅以地接为主。”朱少康介绍,1975年,“青岛中国国际旅行社”成立,办公地点就设在现在的龙江路,作为一家涉外企业,国旅负责接待所有外籍旅行者以及外籍华人,上世纪80年代末,外联权下放才可以到国外招揽客人。这时候,很多国内社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了。
“上世纪80年代初,人们的出游也仅仅局限于家门口转转外出探亲顺便玩玩等。”说起当时人们的旅游消费意识,朱少康谈到,上世纪80年代初,青岛的旅游景点不多,基本上沿海的栈桥、水族馆(包括鲁迅公园)、八大关,当时国际啤酒节、崂山等景点都没有兴盛起来。上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收入的增加与人们旅游意识的提高,老百姓开始有了外出的欲望,前往北京、上海、烟威蓬等也兴盛起来。人们也渐渐开始有了到国外看看的想法,而这时中国公民出境游也放开了,“国旅最先做了新马泰旅游,价格在24000元左右。”朱少康介绍,1997年前后开始了中国港澳游,中国国旅的业务从刚开始的新马泰到中国港澳游再到欧美、日本,从过去游客的无选择性到出境游产品的越来越丰富,大大促进了出境游的发展。
2000年以后,随着旅游社的不断增加旅游产品的丰富,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中国国旅的旅游产品也开始从当时欧洲十国11天等走马观花式旅游到欧洲四国、两国等深度游,一直到2012年,旅行社进入高峰发展时期,中国国旅也一度发展了欧美、亚太等九个部门,每年接待6万到8万人次。
“旅行社在做好自己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有责任也有义务引导消费。”面对如今旅游市场的格局,朱少康表示,传统旅行社保持传统的同时也要不断求新求变,在进行线上线下融合的同时,开发满足游客差异化细分需求的产品,进行定制化服务,在服务上做到更周到细致,跟客人充分分析自助游存在的各种问题,做出最好的旅游计划,做到引导消费。
[改革开放40周年最美旅游人]
新闻推荐
冒充“领导”上瘾,骗财又骗色 常某先后六次入狱出来接着骗,再次因涉嫌招摇撞骗被批捕
半岛记者孙桂东通讯员孟庆玲报道本报12月11日讯11月13日,市南区检察院收到青岛市公安局市南分局提请审查批准逮...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