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随(1897~1960),本名顾宝随,字羡季,笔名葛矛。河北省清河县人,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英文系。现代作家,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教授,一代词人。顾随先后任教于燕京大学、辅仁大学、天津师范学院。顾随词融会古今,自成一格;小说、诗歌创作也有一定的成就;执教40年,培养了大批文化名人;在中国古代词学理论、诗歌理论、戏剧研究、禅学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著有《顾随全集》(河北教育出版社)。
□刘宜庆
顾随被称为“隐藏的大师”,他是周汝昌、叶嘉莹、邓云乡、史树青、吴小如等人的老师,治佛学,工诗词。红学大家周汝昌说顾先生是“一位正直的诗人,而同时又是一位深邃的学者,一位极出色的大师级的哲人巨匠。”这位著述丰厚的国学大师曾客居青岛多年,先后做中学教师、报纸总编。顾随在青岛期间,他像一块磁石,吸引了国内众多的作家来青,不仅留下多首歌咏青岛的诗词,也为青岛文脉的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
1924年初青岛建立了私立胶澳中学(现青岛一中),聘顾随为国文教师,同时也教英文。7月,28岁的顾随从济南来到青岛,和冯至一起来青岛。冯至在青岛住40多天,离别而去。
冯至回忆道:“1924年夏,羡季(顾随)辞去济南女一中的教职,接受青岛新成立的胶澳中学的聘请。他邀我先到济南,然后一起去青岛度夏。我们于7月2日到青岛。我们这两个土生土长的燕南赵北人第一次看见海,非常兴奋。无论是海、是山,是花木园林以及一些建筑,无处不是新鲜的。”他俩又请陈翔鹤、陈炜谟也来青岛(两人也在胶澳中学任教,后改名为青岛市立中学),“浅草社”主要成员中除已出国的林如稷、在济南的杨晦外,都在青岛胶澳中学了。当时,他们多为北京大学的高材生,都热爱新文学,大多在北京、天津、济南、青岛等地中学任教。当时在青岛胶澳中学任教的年轻人,都已在文坛崭露头角,后来,都成为著名作家和学者。
顾随和冯至住在胶澳中学的校舍楼,这座掩映在太平山绿荫丛中的二层德式小楼在他们的文章中称为“山海楼”。他们白天逛山东路(今中山路),路之尽头是栈桥和大海,海边有很多德国人、俄国人开的咖啡馆,还看到日本少女歌舞团。马路上车马稀少,两人漫步街头,感觉清静。他们天天去海滨洗海澡,沙滩有许多西洋与日本女子。海潮退后,两人饶有趣味地捡拾蛤蜊、海螺小海鲜,回去以水煮,味道鲜美极了!晚上,住在“山海楼”,虫声四溢,一片静谧,“夜间宜于静思”。
冯至对顾随的多才多艺印象深刻。写诗,填词,作曲,顾随都有新的境界;小说,信札,也独具风格;教学、研究、书法,无一不取得卓越的成就。有一段时间,说禅论道。顾随偶尔写点儿幽默文字、调侃词章,既讽世,又自嘲。上世纪20年代,顾随生了一次病,病重时,他自拟挽联:“昔为书生,今为书死;人恨才少,我恨才多。”顾随生性寡言平和,这自拟挽联之中,狂傲闪光,偶露峥嵘。
是年8月14日,冯至离开青岛。顾随填词一首《临江仙·送君培北上》:
去岁天坛曾看雨,而今海上秋风。别离又向月明中。沙滩潮定后,戏浪与谁同。
把酒劝君君且醉,莫言我辈终穷。中原逐鹿几英雄。文章千古事,手障万流东。
冯至别后,顾随致力于诗词创作。从顾随给朋友的信中可知,顾随在胶澳中学组织诗社。“以连日为诗社社课所苦”,忙得没有时间给朋友写会信。随后,顾随给朋友抄写了社课所作的词作《如此江山·青社第四次例课》,这首词“序”说:“秋间与友人游太平湾一带,见德人所筑战垒炮台,遗迹犹有存者。欲以小令赋之,久而未就。会社课题为‘咏青岛战迹’,乃填此阕,仍书旧游所感也。”顾随创办了名为“青社”的诗社,有多少社员?聚会几次?什么时候解散?有无诗集?等等问题不得而知。
顾随在青岛教书期间,游览青岛山海风光,创作了大量的诗词,从他给卢伯屏的信中,可以看出,他创作的转折:“弟词近渐趋于平淡工稳一旅——所谓由北宋词派转入南宋词派也。”
1925年3月21日,顾随写信邀请卢伯屏来青岛赏樱花。顾随热情地邀请在济南、天津等地中学任教的朋友,二十天过后,中山公园樱花大会时来看樱花。随后的信中,报告青岛的花期,并作词,说青岛的春天来得晚。济南杏花开残、桃花将要绽放,而这里杏花桃花均无消息。“不道春来此地太姗姗,可怜三月三。”
此后,顾随几乎每天一信给卢伯屏。1925年5月2日信中说:“此间樱花虽落,而桃花、海棠、藤萝、紫荆都在盛开之期。饭后散步,颇不寂寞。”5月6日信中说:“公园中樱花虽落尽,而海棠崛起代之,令人更生花天香国之思。月下饮酒,尚未实行,会当不远矣。”那一代来青岛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和现在来青岛工作的年轻人一样,“青漂”一族,有闲暇时光,风花雪月,只不过,现如今,无顾随那一代人写诗作词的古典情怀。
顾随几乎每天都去中山公园看花,良辰美景,没有三五知己同赏,青春年少,未免心情阑珊。顾随想起卢伯屏来访,和胶澳中学的同事五人大醉“畹江春”,面对好花好月好酒,叹息一声,颇感孤单。
5月初,顾随将樱花残瓣寄给冯至,冯至作诗《如果你》(三春将尽,K从海滨寄我樱花残瓣,作此答之)。全诗为:“如果你在黄昏的深巷,/看见了一个人儿如影,/当他走入暮色时,/请你多多地把些花儿/向他抛去!//‘他’是我旧日的梦痕,/又是我灯下的深愁浅闷;/当你把花儿向他抛散时,/便代替了我日夜乞求的/泪落如雨——”诗题中的“K”指的就是顾随先生。
顾随对青岛樱花情有独钟,未开时盼望开放;盛开时日日往观;衰败时无限怜惜。1926年4月25日写给卢伯屏的信中说:“此间樱花已由盛而衰,落花满地,残蕊缀枝,甚可怜。”
1926年9月13日,刘次箫、王少华、王赞臣等胶中旧友在青岛顺兴楼为顾随践行,他要告别青岛,到天津教书去了。
新闻推荐
“核武老人”魏世杰进央企传经 跨越半个世纪再度结缘中铁二十局,分享不平凡的人生经历
“核武老人”魏世杰。本报12月2日讯(记者台雪超通讯员刘斌斌彭丽娟黄梦凡)12月2日,中国“核武...
青岛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青岛,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