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名逝者的骨灰被安葬于草木之间。文/图半岛记者肖玲玲通讯员田安峰李玉萍报道
本报12月1日讯12月1日下午,以“绿色让生命更美丽”为主题的陆地节地生态安葬活动在青岛市殡仪馆正式开启。在文明与自然相统一、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仪式中,20位逝者的骨灰在生态人文公园有序安葬。标志着以树葬、草坪葬、花葬为主要形式的陆地生态葬活动正式启动,这是继1991年青岛海葬开始以来,青岛节地生态安葬的又一个里程碑,影响意义重大。
“等我死了,就把我葬成一颗树吧/葬我成一棵普通的树/但要会开花。会开花多好看呀/哪怕然后落花,哪怕然后落叶/更哪怕落叶落得只剩下树丫和枝丫/如果小鸟愿意,就在我的手上来筑巢/如果孩子愿意,就爬在我的头上偷走鸟蛋……”12月1日下午,在青岛市殡仪馆生态人文公园,伴随艺术家赵慎之朗诵著名诗人海桑的作品《树葬》中,逝者家属们缓缓地将可降解骨灰坛放入福穴,撒入鲜花花瓣,添土安葬,叩首祭拜。最后,在树上系下了写有亲人心语的黄丝带后,缓缓离开。
当天,以“绿色让生命更美丽”为主题的陆地节地生态安葬活动在青岛市殡仪馆开启。节地生态安葬是指使用可降解容器将骨灰安葬于土中,安葬区域以植树、植花、植草等生态方式进行美化,不建墓基、墓碑和硬质墓穴的不留碑、不留名、不保留骨灰的安葬方式,可降解容器降解后,骨灰与土壤融为一体,回归自然。此次活动就是采取将逝者骨灰装入可降解骨灰坛,伴随着花瓣、泥土一起葬于树木之下、花丛之内、草坪之中的全新的生态安葬方式,骨灰和容器最终都会降解为泥土,回归自然。
“这次总共安葬了20位逝者的骨灰。”青岛市殡葬管理所副所长田安峰告诉记者,此次活动采取的是市民自愿预约的方式,之后再由工作人员电话邀请已经预约的逝者家属参加本次活动,并最终确定安葬20名逝者。
据悉,青岛从2016年开始进行海葬工作的常态化、多样化、个性化改革,海葬形式也满足了不同群众的多样化需求。今年开始的陆地节地生态葬,更是开启了青岛绿色节地生态安葬工作的新篇章。“接下来我们每年都会举办类似的活动。”田安峰表示。
■延伸
岛城组织海葬302批次
16150位逝者魂归大海
据了解,青岛自1991年10月31日在全国较早开展骨灰撒海活动,开创了青岛市节地生态安葬的新篇章。27年来,青岛市共组织海葬活动302批次,16150位逝者魂归大海,已累计永久性节约土地300余亩,特别是近几年来,参与群众不断增多,海葬减免费用也提升到了1000元。青岛海葬,不论是组织形式、群众认可参与程度,还是影响力,都在全国走在了前列。在去年民政部组织的绿色殡葬建设培训班和今年中国殡葬协会举办的海葬工作会议上,工作人员都做过经验分享和汇报。此次以树葬、草坪葬、花葬为主要形式的陆地生态葬活动的正式启动,是继1991年青岛海葬开始以来,青岛节地生态安葬的又一个里程碑,影响意义重大。
绿色殡葬工作,是近年来市殡葬管理所一直坚持推进的,分阶段先后建设了环保祭奠炉、全面禁止了露天焚烧、禁止了衣物被褥纸扎品焚烧,并一直坚持在祭扫节日期间进行“鲜花换烧纸”活动。从今年清明期间开始,又开启了大型绿色公祭活动,群众积极参与,已成为绿色祭扫的主流。
新闻推荐
17种抗癌药纳入医保 市中心医院昨开出我市首张国家谈判抗癌药物处方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