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青岛古典音乐推广人翁亚明在城市艺术馆西方音乐史讲座已推进到浪漫主义晚期;相距500米之外的青岛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电子培训教室内,致力于古典音乐欣赏普及的电台主持人方圆正在进行音乐剧《悲惨世界》的解析;本周四晚,聚集在人民会堂乐友沙龙的青岛爱乐人,将听到青岛交响乐团艺术总监、指挥家张国勇的重磅导赏——两部音乐“巨著”:布鲁克纳的《第六交响曲》和理查·施特劳斯的《唐璜》……
过去的十余年间,这座打出“音乐之岛”文化品牌的城市,有关交响乐的传播与普及从未中止,并日益密集。万物有时,仿佛是积聚到一定程度,注定要迎来喷发的节点,一个持续精进、稳固的城市经典音乐文化生态圈的样貌日益清晰。
交响乐开启另一种读城方式
电台主持人方圆坚信,2010年作为古典音乐在青岛普及交汇的一个关键节点,不是出于巧合,而是源于青岛人文化需求的一次持续积聚的喷发——
2010年,青岛大剧院正式启动运营,青岛拥有了专业标准的音乐厅和歌剧厅;2010年,青岛交响乐团孕育创建乐友沙龙,将交响乐演出前的导赏活动固定下来,并最终形成了一支交响乐演出现场的“铁杆粉丝团”;同样在2010年,方圆的一档古典音乐电台节目延伸到线下,开启首场面向大众的经典音乐赏析会,最终以每年50余场的频次延续至今……
在青岛交响乐团2018年乐季的开幕演出上,青交艺术总监、著名指挥家张国勇的一句话令现场许多资深乐迷为之动容。他说:现在青交终于可以在作品的选择上无所顾忌了,因为有像你们这样一群懂行的观众。那场开幕音乐会演奏的是以难度表现力著称的理查·施特劳斯的交响诗巅峰之作《英雄的生涯》。此语,被看作是对这座城市交响乐演奏与欣赏水平最动人的溢美之词。
今年是张国勇受邀正式出任青岛交响乐团艺术总监的第六个年头,这期间每一场重要演出前的导赏课他一定会亲临开讲,这个周四晚,他将在乐友沙龙解析周六音乐会即将上演的两个“大部头”:布鲁克纳的《第六交响曲》和理查·施特劳斯的《唐璜》。他告诉记者,“拥有300年历史的交响乐,作为一种可以跨越国界的成熟的艺术表现形式,已经成为我们的城市实践国际传播力、提升文化影响力的重要载体。如何用这一无国界的经典文化传播方式讲好青岛故事,需要的不仅仅是一支技术过硬的交响乐团,还要有大批懂行的观众。”
“外宣城市 内惠市民”,这是青岛交响乐团在建团之初既定的治团方略。在张国勇看来,后者尤为关键。“我们的艺术形式是为市民服务的,音乐要接地气,要有更大的受众面,才有存在的价值。”每年除了乐季演出,青岛交响乐团都会有专门的演出场次走进校园、社区和企业,培植交响乐更广泛的群众基础。“雅乐惠民”作为引领音乐爱好者入门的公益演出品牌,低票价而不低品质的演出,每次总会有国内外知名音乐家加盟制造惊喜,前晚的一场大提琴专场“雅乐惠民”,就是由大提琴演奏家、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师王莹领衔,《鸿雁》等一系列民族经典的新鲜演绎,让人们直观感受到了这一西洋器乐之妙。
前不久,青交的一场主打巴托克作品的音乐会,出现了满场的盛况,这样的局面令加盟演出的外籍音乐家们倍感意外和惊讶,要知道巴托克的作品绝非通俗悦耳的一类。张国勇骄傲地回应:青岛的交响乐团虽然暂时还没有达到国内一流水平,但我们的交响乐观众绝对是国内一流的欣赏水准。他说,这只能算作一个好的开端,“一个城市的文化审美的提升,不是‘急就章’,我们还需要把听众培养得越来越多,越来越精。”
乐迷引领的另一种精致生活
在青岛大剧院的全年演出比例中,经典音乐演出项目相对并不占优,上座率平均算下来达到六成以上,算不上突出。但是每年的观众问卷调查中,都会有关于增加交响乐、室内乐甚至合唱和歌剧内容场次的 “呼声”,并不时制造几个惊喜的爆点:前晚的那场斯特拉迪瓦里四重奏室内乐音乐会,1200张入场券便是提前一周全部售罄。
对于在青岛交响乐团长期负责主持乐友沙龙的徐学敏而言,在青岛一场古典音乐会能够单凭零售销出1000张入场券,并不在意料之外。他曾粗略算过,目前青岛交响乐团前来参加乐友沙龙活动的固定在200人左右,青交的年度600张乐季套票每年总会售罄,而最初参加乐团交响乐推广的30位发烧友级的核心骨干成员,现在业已在青岛各地分别开启了小规模的经典音乐推广普及活动。无论如何,一场高品质的古典音乐会足以吸引到超过1000名青岛爱乐人。
翁亚明,是徐学敏所说的最初参加青交乐友沙龙的30名核心成员之一,退休后他几乎将全部精力都用于古典音乐的普及和推广。今年他加入到城市艺术馆馆长邵文辉开启的 “看欧洲油画 听古典音乐”城艺·乐事系列赏听活动中,与艺术馆正在展出的欧洲油画作品配合进行西方音乐的赏析。这次新鲜的尝试,也被看作是倡导本土精致生活的一种范本。
在翁亚明看来,古典音乐的演出和聆赏气氛,在青岛正渐入佳境,足以让青岛乐迷感到骄傲。“绝大多数我们熟悉的西方古典音乐的经典曲目,包括老肖、马勒等比较偏涩的曲目,我们在青岛本地都能听到,真是很大的福气。”翁亚明始终认为,目前的青岛交响乐团完全具备挤入国内十大交响乐团的实力,而作为古典乐迷,他表示也在尽力把自己爱惜的这一本土精致生活推及更多的友人。“我们各自的朋友圈都在放大,已经从老城区扩展到东部,还有城阳、李沧、西海岸……”
翁亚明告诉记者,今年又有一批来自西海岸的音乐音响发烧友加入到听现场音乐会的行列,尽管每次都要驱车,提前几小时赶到,尽管有的家中拥有数百万元的音响设备,但现场音乐会的音场、气场,还是让这些技术流发烧友感受到了不可比拟的强大感染力,发出“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感慨。
在翁亚明的朋友圈里,还有像老郑这样的“特例”。据说也是发烧友级的老郑,原本已去美国定居,在那里的音乐厅聆赏世界顶级乐团的演奏,可老郑总觉得不对劲,还是返回青岛,他告诉身边的乐友,顶级的艺术氛围里缺少的就是熟悉的亲切的人气,相比而言,他更愿意坐在大剧院和人民会堂里,感受身边正变得更浓的熟悉的音乐气氛。
就在上月,青岛大剧院以实际行动回应了本土乐迷的热情。青岛成为悉尼歌剧院演出的普契尼经典歌剧 《蝴蝶夫人》国内五城巡演中的一站,制造了青岛经典音乐文化的一大盛事。据透露,为此大剧院不惜付出了600万元的高额演出成本。提及这场注定没有收益的演出项目,院方一位负责人的答复是:一座名为音乐之岛的城市,每年理应有几场世界顶级水准的演出,作为青岛最高端的演出设施,大剧院理应行使职责,提升青岛音乐文化的品质,同时也为本土乐迷设定一个更高标准的精致准则。
小众倡导的另一种主流精品文化
不久前英国爱乐乐团在上海演出时新掌门人曾有这样一席话:“除了艺术追求以外,我特别要注重乐团跟城市、跟城市中的每一个人都建立一种密切的关系,不管他是否会买票来看音乐会,这个乐团是在使这个城市更加美好,为这个城市市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他希望乐团能够与市民建立一种密切的关系,唯有此才能担负起推广古典音乐,提升城市音乐品位的责任。”
培育观众,拓展市场,提升观众的艺术欣赏水平和品位,甚至引领他们改变文化消费和生活方式……全球古典乐团都在做着相似的共同努力。然而,从事了20年古典音乐普及和推广工作的方圆认为:“我们原先称之为高雅音乐的西方经典音乐,永远不可能成为每个人都喜爱的大众文化,而将随着这个日益分众的时代,趋于小众。但是它理应作为一种精品文化,成为被时代倡导的主流文化。”
“正像一个城市总要有几个博物馆,音乐厅,美术馆,尤其是像青岛这样一个多元文化聚集的城市。我希望有需求的人能找到他们在青岛的音乐同道聚集地,让他们感觉到对这座城市的认同。毕竟青岛在我看来始终是一个有着深厚音乐文化积淀和群众基础的精致城市,人们的音乐热情将再度被激发壮大。”方圆说。
就在上周,中国乐团艺术管理论坛聚集全国近50家交响乐团及行业团体掌门人共同探寻交响乐的未来。苏黎世室内乐团艺术总监麦克·布勒透露,欧洲的古典音乐会已不再局限于正襟危坐的传统模式,而是针对不同的目标消费者开发各种新的演出形态。他们甚至针对六岁以下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家庭推出了婴儿音乐会、爬行音乐会和翻滚音乐会等等……
徐学敏透露明年青交将在导赏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上再行创新,更重要的是与高校音乐师资力量合作,全面提升音乐普及品质。就在今年,青交的基层交响乐普及活动首次走进了幼儿园。
与此同时,一系列政府主导的社区经典音乐惠民活动也在协同推进。方圆已将线下的普及活动细化分类,著名的“柴迷会”即将完成柴可夫斯基的40部主要作品的解析;受众更趋年轻化的音乐剧聆赏也已开启。从去年开始,他在筹划推出一年一度的乐迷旅行团,甚至野心勃勃计划用十年时间走遍欧美重要音乐胜地,“或许,我们对古典音乐这种主流精品文化的倡导和普及应该向更加立体化的方向发展。”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李 魏
新闻推荐
16所高校“打官司”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