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青岛二中
记者:作为青岛最好的高中学校之一,青岛二中早已经闻名全国。在二中已经担任校长16年的您,会如何介绍青岛二中?
孙先亮:青岛二中是一所始终把学生发展作为第一追求的学校,一切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方式、教育的行为、教育的设计是围绕学生的发展展开。
二中是一所始终充满激情与创新活力的学校。我们对人的认识实际上是教育学、心理学、脑科学等更多的学科不断发展的过程,这意味着我们要换一种思维方式认识我们的孩子,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符合学生发展要求,走进学生心里。想看国内对于孩子最前沿的教育,一定要看二中:移动互联网教学、MT建设、创新人才培养,甚至现在正在搞的学校管理的转型,四个方面的变革都证明二中始终是在不断的变革创新,来创造学生发展的良好环境,打造让每个生命不断激扬,不断得到充分发展的平台。
二中也是一个始终以最现代的理念不断发展的学校。二中始终以最现代的理念,围绕学生的终身发展,把自主化作为追求,为孩子提供这样一种最有价值的平台支持,让每个孩子充分的张扬自我,展示自我。
二中的教育已经做到了三个结合,一是高效课堂教学与发展素质教育的结合,我们课堂效率很高,不需要大量的时间做作业,不通过频繁训练提高学生的成绩。二是严格有序管理与发展环境开放的高度统一结合,二中的管理是管底线,控制学生的道德文明底线、法纪底线、健康底线和安全底线,学生的任何行为只要不超过这些底线的范围,就可以去说去做。能力素质是最可持续的能力,我们的目的是走向未来,但前提是必须把今天发展好。
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
记者: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不同的个体,二中的教育如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如何激发每个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
孙先亮:学校改革创新都包含着学生个性化发展内容,学校高度认可学生的个性存在。比如学校推行的互联网教学,学生可以自主性地学习学生按照老师提供的学习任务单(视频、音频、图片等),选择自己合适的时间,喜欢的方式进行课前学习,自己去理解和掌握教材的相关知识,突破难点和重点问题。学生不再是传统的被动地接受,不是消极地等教师的讲授,而是主动地学习。
在互联网教学支持下,二中学生还可以个性化地学习,对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学生一方面可以通过自己思考解决,或者与同学交流解决,另一方面则可以与教师进行交流,得到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学生拥有思考权利、问题提出和解决的权利,这种学习,对于学生而言就是“私人定制”,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使其学习更加富有针对性和有效性。互联网+教学能够对学生的持续发展提供支持,能够个性化地体现出自己内在的需求和发展的追求,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质,实现自己最好的发展,实现对社会的最大贡献和价值。目前,构建“六大类别”、“三个层次”的立体课程结构,根据学生的兴趣发展将课程划分为六个类别,分别是人文类课程,经济类课程,外语类课程,数学类课程,自然科学类课程,工程技术类课程。
吸引力团队MagnetTeam(简称“MT”)也是基于学生的兴趣和发展而设计的,我们是在学生打好基础上,体现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兴趣的培养。像学生的自主管理、领导力的培养、课程选择,学生的社团可以提供个性化支持,学生的学术素养研究和实践基地建设同样可以提供支持。总体来讲,强调学生基于个性选择和发展、创新的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这个是更有意义的。
我们现在正在做研讨,下学期打算把学生课间的时间压缩到5分钟,一天有长课时、有短课时,上午给几个学科增加一个两节课连起来的长课时。上午的时间按照40分钟就可以安排到六节课。下午就是“3+1”,3节课加上1个小时体育课。课时调整后,每天所有学生都有一个小时的体育课,学生可以充分地运动。
团队合作创新性教学
记者:2016年,青岛二中创造性地推出了“MT”团队,每名学生在高一入校的时候,根据兴趣和智力发展方向选择适合自己的“MT”。 “MT”首届学生也将在明年参加高考,经过两年多的检验,“MT”模式效果如何?
孙先亮:以往大一统的教育,以课堂、教师、教学为中心的方式把教育困住了。我们强调素质教育,真正的素质教育其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个性发展。
2013年在二中分校做学院制,2016级高一开始在二中做的MT,就是让学生一进高中就要思考将来要学生什么、将来要研究什么、要从事什么行业。刚开始,老师也没大吃透,家长也有些蒙了。我们就找来老师反复研究,学生高一进来就开始选MT,阻力不是家长,不是老师,而是推行中的困难。比如说,老师当首席导师,要组织团队,可老师以前没做过这事,就感觉做不了。有些老师遇到了很大的压力,平时自己单打独斗,选人组建团队时却很难合群。在这种情况下,合作交流的能力就成为老师必备的素养。还有就是学生组织、学生自主管理等的设计,老师需要作出指导,让学生自主设计,这对老师来说压力也是很大的。除此之外,特色课程、社团建设、学术研究,参加一些国内外比赛等,都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
不过,今天来看,第一届MT的学生是很成功的,两年多的时间里,他们获得的成果远远超过上一届学生,家长们的评价也很高。学生在高一参加比赛,高二参加课题研究,更重要的是这届学生的学习品质特别好。学习品质好,互联网教学有很大的关系。
2020年开始实施新高考,这对学生又有了新的要求。 2016级学生参与了很多课题研究,做出来的东西非常了不起,对他们进入优质高校,提供了充分保障,以后毕业的学生也会更加优秀。今年10月14日,学校举办了第二届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成果展示大会,北大、浙大、复旦等全国双一流大学及985院校共48所知名院校的招生负责人来到了学校,为学生参加自招做一些政策辅导,同时向学生宣讲学校的招生政策。为了方便高考查看每名学生的情况,学校做了一个大册子,还有网络版的,学生的成果都在上面。学校可以直接对照册子选学生,这对学生参加自主招生是非常有帮助的,当然学生们的成果也获得了高校的极大认可。
学校管理独树一帜
记者:前几天您作为嘉宾参加海尔集团的“人单合一模式国际论坛”,办学有独特的教育规律,与企业管理是相通的吗?
孙先亮:管理企业和管理学校相同的地方都是对人的管理。海尔能够持续保持领先地位,就是因为他们对人的激发超乎一般的企业。作为学校,我们的“产品”是人,人和产品不一样的是产品是死的,人是活的,但人是自身发展能量的携带者。
每名学生都是自己发展的重要的资源,心理、身体、思维、道德等,都是学生自身发展的资源基础,可以说每个人可以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基础发展自己。学校把学生看做产品,但这个产品本身是活的东西,能够自身发展自己,所以学校要激发他潜力,给他们提供各种支持。同时,我们还要兼顾个性化,要激发学生做自己做喜欢的事情,激发学生实现自己期待的价值。这样一种教育的激发,让每个孩子找到了自我,找到了正确的方向,让他们找到了马斯洛理论中的“自我实现”,也就是自我实现的价值个体。
培养国际化创新人才
记者:从坚持素质教育,到探索创新教育模式,青岛二中未来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孙先亮:二中此前就制定了三个阶段的战略,这个战略也是今后要一直走的路。第一个阶段2010年之前以升学为基础的素质教育,是深化素质教育的阶段;第二个阶段是从2010年开始,以素质教育为基础的创新人才素质培养阶段,现在就走在这个阶段上;第三个阶段以创新人才为基础的教育国际化,其实就是培养具有国际意识、素国际养、国际品质的人才,让我们的人才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发挥作用。
我们做教育,要站在世界看中国的教育;要建设现代化强国,就要站在世界的角度去评判和分析我们的教育,要站在未来看待今天的教育,未来世界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具有创新能力和素质的人才,因此,今天我们就必须要把创新能力和素质作为核心来培养。我们的学生将来要服务于国家和社会,需要让每个人学会做贡献,现在学校推荐省优、市优、校优,有一项重要的标准,就是贡献度,要看他对别人、对社会的贡献。这些年我也走了很多学校,很多优秀学校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就是今天的青岛二中。我们正在建设“学生发展中心”综合楼,楼内将配备40余个高端创新实验室,该项目启用后,青岛二中的优势将更加明显。
花絮
如果您想要了解一个人的思想,从他阅读的书单就能找到答案。孙先亮喜欢看书是众所周知的事儿。前段时间,他的新书《走向价值领导》出版。记者看到,他读的书非常广泛,大都是比较难读的书。随手拿出几本他刚读完的书,瑞达利欧的《原则》、《量子领导者》、《量子飞跃》、《海尔转型——人人都是CEO》、《我的简史》、《今日简史》、《TED演讲》……
这些书有投资领域的、有企业管理领域的、有自传类的、有历史类的、也有工具类的,“我读的书比较杂,也比较快,主要是看看别人的观点,各个领域的观点,这些观点都可以转化到教育中,转化到学校日常管理中。 ”孙先亮说,今天的教学都在说量化,看孩子考了多少分,老师加了多少班。很多人认为学生学了10个小时,就应该有10个小时的成绩出来,可事实上并不是这么回事。学生们第1个小时可以保持情绪高涨,到第3个小时可能就打哈欠了,这就可以用西方现代经济管理中的边际效益递减规律来解释,从而让他们劳逸结合。 记者 王世锋
新闻推荐
作为武侠泰斗的金庸尽管没来过青岛,但他与有着“北派五大家”美誉、在青岛从事创作12年的作家王度庐有着奇妙的联系。青岛...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