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良辅院士专家团队为患者会诊。本报记者台雪超本报通讯员谭华范晓苹
大脑是神经系统最高级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神经外科医生,每一次处置都必须严密而谨慎。借助于先进的精准医疗技术和周良辅院士团队雄厚力量,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神经外科为大血管狭窄、颅内动脉瘤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机会,并发症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
脑动脉瘤:
人体内“不定时炸弹”
今年6月,一位70多岁的患者动脉瘤出血后陷入昏迷状态,被紧急送往海慈医疗集团神经外科就诊,患者入院后迅速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术(DSA),经检查确诊出血量很大。海慈医疗集团神经外科主任刘隆熙细心查看患者及影像资料,在完善术前检查及评估后,迅速制定周密手术方案,并在当天进行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目前,患者恢复良好。
据了解,脑动脉瘤是以血管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为主要表现的脑血管病,它被称为人体的“不定时炸弹”。动脉瘤一旦破裂,患者在意识水平下降前,常常叙述头痛“是一生中最剧烈的”,常用“爆炸”“撕裂”这样的词汇形容。研究数据显示,首次出血患者的死亡率为30%-40%,同时约有40%以上的病人在两周内会发生再次出血,如果不进行治疗,按疾病自然史超过50%的病人会死亡。需要引起人们关注的是,大约25%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症状早期被误诊,对于没有或只有轻微反应的患者,误诊率高达38%。
40岁以上人群
应定期排查
如果在动脉瘤破裂以前能够及时发现,对有破裂倾向的动脉瘤进行及早干预和治疗,就会避免难以挽回的后果。刘隆熙介绍,针对动脉瘤的治疗,一种是显微外科夹闭术,需要开颅;另一种是微创血管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不需要开颅。海慈神经外科不断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成熟开展这两项手术,相当于“两栖排雷”,可以根据病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大大提高治愈率和好转率。
脑动脉瘤如何排查?刘隆熙介绍,40岁以上人群体检时,经济条件允许可以加做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或全脑血管造影术(DSA),尤其是烟龄长、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血管疾病和有脑血管病家族史的人群,更要加强排查,避免动脉瘤突然破裂出血。
院士工作站
助力技术提升
自2015年周良辅院士工作站成立以来,海慈医疗集团神经外科依托上海华山医院的雄厚技术力量,双方开展义诊、远程会诊、疑难高技术手术、学术交流、骨干进修等活动,已顺利开展60余例国际级水准的高尖端手术,让岛城患者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同样高水平的诊治,家庭医疗费用负担也大大减轻。10月20日-2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周良辅院士、华山医院神经外科胡锦教授、车晓明教授莅临海慈医疗集团进行学术交流及工作指导,完成高难度脑部手术,解除病人疾病痛苦。
周良辅院士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说:“我们建立院士工作站的目的是通过传帮带的方式,推动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乃至青岛地区神经外科的发展,提高神经外科专业的诊治能力和科研水平,造福当地老百姓。”神经外科刘隆熙主任介绍说,2015年建立院士工作站以来,院士团队成员不定期前来门诊、会诊,并进行手术。遇到疑难杂症病例,可以通过远程会诊进行讨论。下一步工作将进一步紧密协作,包括疑难病例会诊、高难度手术治疗、即时医疗互动等,加强团队建设与医护人才培养。
周良辅院士工作站取得阶段性成效,磁场效应凸显,岛城市民足不出市享受国内顶级三甲医院的优质资源外,院士工作站的建立有力推动和提升了神经外科肿瘤方面的疑难杂症诊断、手术治疗水平及学科建设水平。据介绍,海慈医疗集团颅内颅外动脉吻合术开展明显增多。该手术又称脑血管搭桥术,当颅内的大血管严重狭窄或者已经闭塞,导致病人脑缺血,支架等办法已经无法解决时,把颅外的血管通过显微血管吻合技术接到颅内来实现搭桥,颅内的缺血区域得到充分供血,症状缓解,可以预防脑梗塞。手术中,需要先分离出颅外的血管,再找到颅内的受体血管,经过一系列显微外科的精细操作,把血管吻合接通。高精尖手术的开展,极大提高了神经外科的医疗服务能力,守护岛城百姓身体健康。
新闻推荐
冷空气动真格!青岛迎来空调取暖高峰 海尔空调“提前供暖”公益行即日启动,报名可享深度清洗服务
半岛记者文鸿飞霜降过后,早晚温差越来越大。据最新天气预报显示,受冷空气影响,即日起岛城最低气温将直接跌到个位数。...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