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阳区向日葵家庭医生志愿服务队成立。
区二医筹建工程开工仪式。
◤现场教产妇给宝宝做抚触。▼澳洲中国医师联合会签约城阳。
半岛记者张彤通讯员张岩
今年以来,城阳区卫生计生系统按照“阳光城阳”建设总体要求,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认真落实区委“一三五一”工作举措,紧紧围绕卫生计生改革发展这条主线,深化服务改革,强化服务措施,优化服务环境,全力保障居民的健康福祉,促进了全区卫生健康事业的稳步发展,全面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指数。
推行药品零差率,推进医共体建设,全面深化公立医院改革
据了解,城阳区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建立药品采购“两票制”、医疗费用控制动态监测制度、推行药品零差率。截至9月底,3所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让利惠民达3098万元。以区人民医院为主体,建立了医学影像、心电、消毒供应、临床检验、病理诊断等五个区域性医学中心,初步实现区内资源共享。
深化医共体建设改革。印发《城阳区医共体试点方案》,区人民医院、区二医,分别与青岛市立医院、青岛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签订了医联体协议。区人民医院与北京大学第三人民医院合作组建了青岛北部肿瘤医疗中心。辖区六处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青岛市立医院、海慈医疗集团(中医特色)、中心医疗集团、青岛阜外医院(心血管专科)、城阳晓明同德眼科医院(专科)分别确立了医联体合作关系,实现了转诊服务互联互通,把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社区,让老百姓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专家”的健康服务。
合理优化医疗布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医疗服务信息化
推进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区二医迁建工程建设方案的优化调整和手续变更工作,年底完成主体工程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亿元;完成流亭、棘洪滩街道中心建设工作,并于年底交付使用,累计完成投资5000万元;完成夏庄街道新建中心前期手续办理并适时开工建设。
推进基层医疗机构规范化建设。投入4300万元用于流亭、棘洪滩两处新建中心医疗设备购置和内部设施配套,预计年底前全面完成。
推进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投资338万元,建设了区级卫生计生数据中心,改造升级了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实现了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集体卫生室的信息化管理。投资900万元,新建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和区域心电平台,初步实现区域内医疗机构之间以电子病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基础的数据互联互通,达到了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效果。
狠抓学科建设,推进医养结合,打造“向日葵”家庭医生志愿服务品牌
抓好重点学科建设。创建青岛市B类重点学科1个、C类重点学科6个,总数量位居青岛市各区市首位。抓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创建“向日葵”签约服务品牌,完成签约服务11.7万人,10月27日,央视新闻直播间进行了专题报道,引发广泛社会关注和好评。深度融合社区巡护与失能人群个性化签约服务,累计完成服务3.7万人次。代表省市迎接国家卫健委督查获得好评。全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现场会、山东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培训观摩会在我区召开。老年人体检服务年龄由65岁扩大至60岁,拓宽了老年人查体惠及面。
打造医养结合新模式。出台《城阳区关于加快推进医养结合工作的实施方案》、《关于建立老年人绿色通道的通知》,建立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顺利通过了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区验收。目前,全区已建立医养结合服务机构54家,其中3家区级公立医院全部开展老年病门诊及病房服务。心理健康服务模式探索走在前列。在全市首家成立心理卫生科,创办心理专刊——《心理健康报》季刊;在全市医疗机构中率先成立了“幸福家·心沟通”心理援助服务基地。
锐意改革创新,全力保障民生,全区多项医疗卫生服务获殊荣
荣获青岛市唯一区市全国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均等化服务示范区(山东省2个,济南历下区、青岛城阳区)。流亭街道天河小学和惜福镇街道悠进电装公司获国家级流动人口健康促进单位;在全国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培训班上承担了两个现场教学观摩点;被市推荐,先后完成了国家改革局及省社科院的相关课题调研并给予充分肯定。顺利通过省级健康促进示范区、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区专家组评审,近期将获2个省级荣誉称号。
基层卫生改革成果和先进做法受到上级肯定。5月份,中央改革办以《为百姓谋求更多健康福祉--城阳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管理的改革和实践》为题对城阳区的典型事例进行了专版刊发。《青岛改革》、《城阳改革动态》也相继转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获殊荣。城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王建超团队荣获省级、市级优质签约服务示范团队长称号,上马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颜芳龄获评青岛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示范团队长称号。
新闻推荐
半岛记者禚佩佩通讯员王相辉报道本报讯10月20日上午,在青岛平度新河化工基地某化工公司吊装作业现场,化工...
青岛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青岛,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