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心脏是人体孕育的‘艺术品’,心内科医生就是修复心脏的‘工匠’,一名好医生也是工匠精神的传承者。 ”青岛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主任朱为勇从事心血管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30余年,他认为,一名优秀的医生不仅仅要追求高精尖的手术,还要注重手术前的严格检查和手术后的密切观察,注重围手术期的细节管理,追求最好的疗效,让患者最大程度获益。
精研32年只为守护一颗初心
朱为勇1986年大学毕业后来到市中心医院内科开始从事心血管内科专业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早在1992年,他就开始从事心脏病的介入性诊断与治疗,他先后前往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进修学习心脏起搏器的植入手术技术,以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最早冠状动脉介入手术都是通过大腿根部的股动脉进行的,这种方式相对简单,但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朱为勇说,2001年底,心内科邀请法国的心脏介入专家阿蒙来青岛进行经手臂桡动脉途径的冠状动脉介入演示手术,该方法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住院时间,还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此后朱为勇带领心内科团队成为青岛市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主要推动者,每年冠脉介入手术中的90%以上都采用该途径。
心动过缓是心律失常的一个重要类型,严重的会威胁病人生命。心脏起搏器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治疗心动过缓的最为有效的方法。传统的心脏起搏系统置入途径主要采用两种方法:分别是经头静脉途径手术置入和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入心脏起搏器系统。第一种方法因血管细小,切开寻找耗时久,导致手术难度和风险增加。第二种方法虽然操作简便、迅速,但易出现气胸、血气胸等并发症,若误穿动脉,会导致压迫止血困难等危险。而且,由于受锁骨和第一肋骨挤压的影响,容易导致电极导线磨损。
朱为勇带领团队采用目前国内最先进的方法是经胸前区盲穿法行腋静脉穿刺法,不仅位置相对固定,容易操作,手术成功率高,而且不易导致并发症,手术风险很小。目前他们经腋静脉完成心脏起搏系统置入手术30多例,经过随访患者康复良好。
紧急手术给老寿星“心”希望
最近朱为勇带领心内科团队先后为两名90多岁的老寿星完成了心脏起搏器置入手术。其中一名96岁的老大爷此前身体一直很好,但最近经常感觉头晕,甚至会突然摔倒。他被送到医院后还经常出现抽搐、意识丧失等症状。老人先在神经内科详细检查,但并没有发现异常。老人最近一次发病后,神经内科联系心内科医生会诊,才发现老人患上的是心源性的阿-斯综合征,是因为老人心跳过慢,导致大脑缺氧缺血,甚至会导致意识丧失和晕厥。
朱为勇为两名老人紧急检查后确定,只有置入心脏起搏器才能治疗老人心动过缓。经家属同意,朱为勇带领医疗团队为老人尽快实施了这场高难度也是高风险的手术,手术后一周老人就能出院,现在96岁的老人生活完全能够自理,每天还能自己去小公园遛弯。
朱为勇介绍,房颤患者在我国有900万人之多,75岁以上的老人患病率高达10%。房颤轻者可致心慌、气短、乏力,影响生活和工作,重者可致中风、瘫痪、心力衰竭、肢体血管阻塞造成截肢等。目前,朱为勇带领心内科团队针对房颤患者开展规范化系统治疗,包括健康指导、药物治疗及先进的微创导管消融治疗,大大提高了房颤患者的治愈率,减少了因房颤所致的各种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记者 黄飞 摄影报道
【医生档案】
朱为勇,青岛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主任,主任医师。从事心血管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30余年,自1992年始主要从事心脏病的介入性诊断与治疗工作。主编相关专著4部、发表专业论文40余篇、获省医学科技成果奖和市科技成果奖各一项,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现兼任山东省心血管专业心电生理及冠心病介入治疗(EPCI)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诊断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预防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青岛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青岛市医学会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分会副主任委员。
责编:于春初 美编:粟娟 审读:侯玉娟
新闻推荐
[史海钩沉]半岛记者刘婷婷整理中韩街道宋家下庄的柳腔戏从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是最盛行的时期。有几句顺口溜:...
青岛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