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 即墨新闻 胶州新闻 平度新闻 莱西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青岛市 > 青岛新闻 > 正文

20年,由3人的小作坊走向国际大市场,树起民营企业标杆,张万明完成华丽转身 扔掉“铁饭碗”,捧起“金饭碗”

来源:半岛都市报 2018-10-25 02:31   https://www.yybnet.net/

厂区生产作业情况。

海力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万明。

公司外景。文/半岛记者李潇图/受访者提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1998年5月4日,三十岁的张万明毅然决定从深圳的高薪企业辞职,带着两个兄弟和筹借来的7万元资金,成立了青岛环力密封有限公司(青岛海力威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名称)。20年间,当初的三人小作坊已经成长为集研发、生产橡胶密封件和橡胶减震制品为重点的国家级企业。

作为本土民营企业的代表,如今的青岛海力威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经过岁月的沉淀和时代的洗礼,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逐步成为橡胶制品行业中的翘楚。张万明称自己是“幸运”的,这份幸运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政策和团队的开拓创新。

创业之初:1998年~2001年

首笔订单损失四万,决心自主开拓市场

俗话说得好:“万事开头难”。时间追溯到1998年,刚创业没多久,张万明的小团队便经历了一次彻头彻尾的打击。“那时候也不懂,只有一腔热情,接了一批做配件的订单,给他们发了十几箱货,也没见钱回来,第一笔单就被骗走了三四万。从那时候起,我们就决定自己做市场推广。”谈起创业之初的经历,张万明感慨道。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第一笔订单的失败让张万明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团队来开拓市场的重要性,从当年8月份开始,团队紧跟行业前沿、不断调研市场需求,逐步进入到农用发动机厂密封配套体系。“了解了市场需求,我们就自己出去找订单,用自己的产品赢得了客户的信任,这才让创业之路慢慢走上正轨。”张万明笑着回忆道。三年时间,当初的青岛环力密封有限公司逐步占领了小型发动机市场,到2001年,公司产值突破了1000万元。

捕捉市场需求,通过产品质量赢得口碑,这是海力威创始人小试牛刀的第一步。张万明坦言,那时的青岛环力密封有限公司管理上是主动和粗放的。但团队成员都注重学习,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艰苦创业的精神,赚取了第一桶金。谈及创业之初的那三年,张万明也说道,这个时间也逐渐孕育出了海力威的企业文化,艰苦奋斗、诚信经营、拼搏奉献成为那个时期企业的发展名片。

突破阶段:2002年~2011年

加入重卡发动机,产值突破1亿元

2002年,青岛环力密封有限公司的小型柴油机在行业内有很高的声誉。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在发动机领域立于不败之地,公司领导审时度势,根据市场需求,开始引进同行业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还筹建了新工厂,涉足重卡发动机领域。

2004年7月,青岛环力密封有限公司与加拿大公司合资成立青岛海力威密封有限公司,开始打开国际市场,发展国际业务。2005年,全面进入商用车发动机、车桥、变速箱三大汽车总成国内知名主机厂,配套密封产品。2006年,开始涉足国产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2007年,在美国密歇根州成立办事处,产品走向国际市场。2009年,成功进入铁路轨道减震制品领域,开始走上了以高分子新材料应用和成果转化的多元化发展道路。2011年,又开始涉足煤矿液压支护设备密封产品和煤矿消防沟槽管件产品领域。

丰富多元化的产品和生产技术,让企业在发展中成长为行业标杆,获得了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称号。“2005年开始做开发,2007年-2008年开始大量生产,到2011年我们重卡发动机产品突破了1个亿,重卡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张万明自豪地说道,公司进入迅速商用车车桥厂密封配备体系的快车道,2010年5月完成股份制改革,更名为青岛海力威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随着公司的发展,公司销售范围扩大,产品范围增加。员工也从当初的三个人扩大到了300多人,产品销量也逐年增长。”张万明笑着说道。这一时期,公司进行战略规划,加快产品从农用车向商用车市场调整。强化内部管理,集中控制,借鉴同行业标杆企业的先进管理思路,把人才摆在重要位置。“近年来,在企业发展的同时,也不断引进高分子和橡胶专业人才,很多员工来自青岛科技大学相关专业。”公司安环部部长肖倩说道。

跨越阶段:2012年至今

专注行业领域,打造标杆企业

青岛海力威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过瓶颈期。“2010年到2015年的时候,重卡发动机领域出现了饱和,我们当时处于每年无盈利的状态。”张万明回忆道,考虑到这种实际情况和国家支持发展的高铁项目,我们及时转变思路,在做好原有业务的基础上,开始做高铁相关项目研发工作。

转型升级是痛苦的,但也是快乐的,张万明坦言,2010年开始发展高铁业务的他们是痛苦的,走出企业熟悉的领域和舒适区,需要跟进市场需求,了解国家政策,做到有机统一。“我们的目标是到2021年,销售收入突破10个亿,争取每年都能翻番。”张万明说。采访的两个多小时中,张万明提到最多的就是“幸运”二字,从1998年辞职创业开始,他也想过有一天自己可能会失败,但20多年的同企业一起成长创新、不断突破发展的经历,让他和团队成员无惧风雨和挑战。

“我们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对市场的准确捕捉和改革开放的政策,我们后期的主攻方向主要是两条路:一是重卡这块,二是高铁这块。”张万明说道,“高铁现在是中国的名片,随着经济和国际社会的发展,高铁相关领域也会迅猛发展,我们跟进市场就不会掉队。”如今的青岛海力威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着力打造企业核心团队,实施人性化管理,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有力的文化氛围和环境。“下一步,我们企业不仅局限在配件生产,还要专注专业领域,用研发主导市场,努力把公司打造成民营企业中的标杆。”张万明表示,公司对未来的发展充满期待和信心。

新闻推荐

今年最后豪华邮轮之旅来袭 明天在半岛举行说明会,现场有特惠

半岛记者刘红报道本报10月24日讯11月,又将迎来精致轻奢级邮轮歌诗达新浪漫号的北方首秀,还有丽星邮轮旗舰船处女星...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 校园短波 】2018-10-25 02:31
诺奖得主现身39中2018-10-25 02:31
猜你喜欢:
评论:(20年,由3人的小作坊走向国际大市场,树起民营企业标杆,张万明完成华丽转身 扔掉“铁饭碗”,捧起“金饭碗”)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