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是“健康心理,快乐人生——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旨在通过多途径的宣传教育,让儿童青少年掌握精神卫生、心理健康相关知识,使家长、学校、社会了解儿童青少年心理特点,全社会共同维护和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拥有健康快乐的人生。
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非常普遍但又被严重忽视的问题,独生子女家庭或者新出现的二孩家庭,常常在不经意间产生各种亲子关系问题。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医院李玉焕主任指出,心理健康直接影响着儿童青少年的成长,妥善处理好家长和孩子间关系、准确引导儿童青少年非常必要。从近两年来青岛市心理咨询中心和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医院心理咨询门诊的就诊情况可看出,亲子关系引发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比例不断升高,大约每年因此导致心理问题的青少年占门诊心理咨询总数的20%。
案例一
13岁孩子患“腹痛”怪病
据孩子母亲讲述,大约3年前孩子渐渐出现肚子疼痛症状,尤其是在周一早上起床后明显加重,疼痛时难以忍受,有时甚至在地上打滚。家人带他到多家综合性医院就诊,都没有发现身体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每次孩子肚子痛,父母就会给孩子请病假不去学校。但家长慢慢发现,只要让孩子在家休息,其腹痛就会减轻甚至消失,一旦返回学校,过一段时间就会旧病复发。孩子因疼痛难忍,经常对家人发脾气,埋怨家人不关心自己。最后父母没办法,给孩子办理了休学,在家休息。
经医生了解,孩子还有一个姐姐,学习优秀,现在国外上大学。父母均是做生意的,给孩子创造了很好的物质条件,但也因为忙生意没有时间管孩子,并过分溺爱,纵容孩子的一些错误行为,没有及时引导孩子。在学习上,更让孩子以其姐姐为榜样,忽略了孩子的内心感受。“青少年的自我意识正处于较快发展阶段,因而他们对自尊需求明显增强。当青少年的自我表现遭到外界的压制或忽视时,当他们感到自己的需要不被理解和关注时,就可能会以激愤或消极的情绪来得到他人的认同和关注,从而增强了逆反心理。”李玉焕指出,这名13岁的孩子就是这种情况。
分析:“问题”出在亲子关系上
李玉焕介绍,亲子关系就是指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亲子关系是每个人来到世间的第一个人际关系,它对人的心身健康十分重要。孩子融入社会很大程度上是在亲子相互作用之中进行的,亲子关系的好坏决定着其融入社会的过程是否顺利。“亲子关系不仅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还会影响到儿童将要形成的不同层次的人际关系。 ”李玉焕说,特别是在独生子女和最近大量增加的二孩家庭中,不良的亲子关系,一是会影响青少年的独立性,二是会影响青少年的自尊,三是影响青少年的应对方式。
李玉焕说,大家眼中的“问题”孩子,突出表现是人际关系出现问题,孩子的表现可能是身体不适、学习困难、与同学老师关系紧张等等,但问题的根源大部分在父母,是父母亲与孩子的互动出现了问题。
应该怎样处理亲子关系?李玉焕建议做好以下几方面:一是要充分认识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作为父母要能够理解关心孩子,有助于青少年更好地了解自己、认识自己,且更能理解父母,更加客观更加理智地对待他人和社会。二是要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实施家庭教育。父母双方的观点和态度的一致是很重要的,需要父母在与孩子交流之前做好讨论沟通,达成一致性意见。三是父母需要不断学习,陪伴孩子并与孩子一起成长。在满足孩子物质需求的同时,更要注重孩子的心理需求。四是要加强与孩子的亲子沟通。父母需要学会并运用语言表达负性情绪,并教会孩子用语言表达情绪。用语言表达负性情绪比用行动表达负性情绪的伤害轻微。五是父母相对稳定的情绪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的人格健康比父母的所作所为更重要,这更需要父母去学习和成长。六是父母要当好孩子的“心理医生”,如善于发现孩子的心理偏差,学会欣赏、赞美孩子,尊重孩子、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对孩子提出合理的期待,做孩子的知心朋友,给孩子足够的休息和娱乐时间。
案例二
开朗女孩患惊恐障碍症
小美(化名)是一名高中生,性格活泼开朗,经常和同学朋友一起出游。恰逢暑假去西海岸新区玩,经过海底隧道时,朋友说有人经过海底隧道时会觉得胸闷心慌,并询问小美有没有过类似的感觉?小美刚开始并没有这样的感觉,但当公交车行至海底隧道中段时,小美竟毫无缘由地紧张起来,感觉胸闷、心跳加速。当车开出海底隧道时,小美的胸闷感觉才消失。小美第二天到综合医院做了全面的检查,但并无异常。没过几天,小美遇到大堵车,跟同学约好见面的时间快到了,她急得不得了,毫无预兆的,胸闷心慌感再次出现,她感觉心脏好像要跳出来了,自己快要憋死了。类似的症状不时出现,对小美的心情、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后来小美到了市心理咨询中心就诊,姜桂兰主任确诊她患有惊恐障碍症。
分析:负面情绪积压过多是诱因
姜桂兰主任介绍,惊恐障碍症的发生与心理和精神两方面都是息息相关的。人如果长期处于多方面负面情绪的影响下,会造成心理的防线降低,当负面情绪积压过多,到达一个顶点之后,就会对身边的环境或事物产生惊悚、恐惧、畏惧等多方面的情绪,从而造成惊恐障碍。另外,惊恐障碍的发生和日常的生活也是有一定的关系的,比如因突发性事故、事件等造成很大的心理冲击,刺激到神经系统,造成一定的心理创伤。大脑内神经递质的改变等生理原因也都是惊恐障碍症的诱因。
姜桂兰说,惊恐障碍的发作没有明显诱因,无特定环境,发作不可预测。发作时情绪表现强烈的恐惧、焦虑,并有濒死感等,身体上有许多自主神经症状,比如头晕、心慌、过度换气、胸闷、窒息感、眩晕感、震颤、手脚麻木、手抖、出汗、胃肠道不适等。患者因为担心发病时摔倒、死亡、出现精神失控与精神错乱等,这些负面思想会加重惊恐障碍发作,把病情推向高峰。惊恐障碍发作时,患者十分难受与恐惧,又无法摆脱,所以多数人会回避可能引发症状发作的场合或活动。
在临床治疗上,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需要服用抗抑郁药物和抗焦虑药物,在这些药物的帮助下,改善情绪。患者要把重心放在自身恢复和调节上,同时要认识到惊恐障碍症属于心理性的疾病,所以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尽量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和工作,保持心情的愉悦,不要让自己长期处于消极的情绪之中,以预防惊恐障碍症。另外,如果在生活中遇到什么突发性的事故,也不要过于惊慌,要沉着冷静地面对,给自己正能量。最后,如孩子出现了明显的心理问题,还要及时到专业医院就诊,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就诊时最好父母能陪同孩子一起过来,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
本版撰稿 记者 黄飞 通讯员 齐文博
相关链接
“世界精神卫生日”科普活动
在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之际,为进一步向社会普及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知识,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将于今天上午9时到11时,在市北区新业广场举行 “世界精神卫生日”大型义诊宣传活动,现场解答市民朋友咨询的问题,发放各种心理卫生科普材料。
10月13日(星期六)上午9时到下午4时,青岛市心理健康教育基地(安徽路32号)向市民开展心理健康活动,届时将举办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讲座,免费进行心理测试,还有参观青岛市心理健康教育基地沙盘和情绪宣泄体验等内容。
新闻推荐
市场变天
青岛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青岛,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