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路小学生展示画册。文/图半岛记者韩小伟钟迎雪实习生葛昭然通讯员赵翔韩璐报道
本报9月28日讯60年前,为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人民英雄纪念碑正式落成。而来自青岛浮山的碑心石采运的背后凝聚了岛城人民的智慧与汗水。9月28日上午,纪念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60周年暨《历史的丰碑——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纪事》画册首发仪式在(中国)道路交通博物馆举行。
仪式开始后,众人共同向革命先烈默哀一分钟。开国元勋后代、开国大将黄克诚之子黄晴先生出席仪式并郑重宣读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开国元勋后代、冀鲁豫边区主要创建者俞启威之女俞慈声女士出席本次仪式,并与嘉宾一起共同向当年采运碑心石的参与者及后代、先模人物、部队战士等赠送了《历史的丰碑》画册。
画册通过一幅幅的图片和文字介绍,讲述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的完整过程。该书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共商国是决议立碑”讲述了决议兴建纪念碑的前因后果以及奠基仪式,第二章“丰碑兴建巨石采运”着重刻画了纪念碑开工建设以及青岛人民排除万难采运碑心石的光辉事迹,第三章“浮刻述史矗立丰碑”展现了艺术家创作碑身装饰浮雕以及纪念碑落成相关情况。
据《历史的丰碑》画册主要编著者、(中国)道博交通博物馆馆长刘增平介绍,该画册回顾了60多前,以山东省联运公司青岛分公司(交运集团前身)所属的山东省青岛市搬运公司的搬运工人前辈为代表的青岛人民采运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心石的光辉历史,同时结合搜集的档案史料,将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过程进行了较为完整的梳理。
作为本次仪式的主办方之一和画册的主要编纂单位,交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永康在仪式上表示:“交运集团的先辈们所承担的碑心石运输任务,不仅创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史、运输史上的奇迹,更凝聚着我们全体交通人、交运人坚忍执着、矢志不渝的红色精神。由中共青岛市委宣传部和交运集团历时三年,共同编著的《历史的丰碑——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纪事》画册正式出版发行,就是要让信仰之火熊熊不息,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红色精神激发力量。”
据了解,《历史的丰碑——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纪事》已经公开发行,同时在青岛各汽车站均可订购。
■采运大事记
●1952年9月,青岛建筑工程公司第一石料厂开始对石料毛坯进行开采和粗加工。1953年3月31日,石料开采正式动工。
●1953年8月底,碑心石开始起运。青岛市搬运公司起重队工人等,利用枕木、铁轨、千斤顶等原始工具,以每天500米的速度,历时一个多月将料石运到孟庄路车站。10月6日,料石由青岛火车站启运。
●1953年10月13日,运石专列抵达北京。朱德总司令在车站迎接。青岛工人又用老办法,在路上用钢管交替铺垫,滚动运输,从前门西站到广场纪念碑工地,整整花了三天时间。
■幕后故事
为啥选浮山石?300吨巨石如何搬运?
全国大对比,浮山石胜出
人民英雄纪念碑是用1.7万块坚硬的花岗石和洁白的汉白玉砌成的。根据建筑设计,碑身的整石面长14.4米,上宽2.48米,下宽2.72米,厚度为0.6米。从施工考虑,在开采地的石坯需要厚3米,也就是说毛坯将重达320吨以上。
碑心石采运的亲历者马承彬说,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当年在全国十几个省遍访名山大川,经过反复采样分析、比对,浮山石最终脱颖而出。
浮山石石英多、云母少,耐风化、石质坚硬、颜色素雅,最符合纪念碑石要求。按照中国的传统,石碑应是以一块整石剖面的。为了找到一块完整无损的石头,老石匠走遍浮山各个角落,最后将采石地点选在浮山大金顶。
为了确定石头的成色,工人们从山下挑水到山上,将水一遍遍浇在大石头表面,查看不容易看到的细小裂纹。经过一天不停地浇水,石匠们终于确认这是一块没有裂缝的好石材。
用3个多月“啃”下石料
当时马承彬担任起重队工会主席、负责后勤保障工作,今年已90岁高龄。回忆当年情形时他意气风发。采石过程存在巨大困难:使用炸药,用力重了,容易把石料砸烂;用力轻了,又无法使整块石料从山体中分离出来。后来,工匠们决定使用“蚂蚁啃骨头”的办法,选择一大块平整岩体,按照需要的尺寸,一层层小心翼翼地开凿,经过采石工人3个多月的开凿,最终安全、完整地开采出所需的石料,长15.3米,宽3.55米,厚2.1米,重量300吨。
接下来是运输,“我们队上挑选出12名技术高的工人,接受这项光荣的任务。”马承彬说,那时候没有现代化起重设备,靠的是简单的机械和人力。马承彬说,最深刻的就是使用直径一米多的绞盘,跟推磨似的用人力绞动;还会用到滑轮组,在人力配合和推土机的牵引下,将大石缓缓在轨道上拖动。
“从山上到山下,从山下到火车站,最担心的就是石料裂纹。”马承彬说,他记得很清楚,运送过程中工匠们多次暂停下来,往大石料上浇水,以查看巨石是否在运送过程中破损。就这样,青岛人民创造了一个奇迹:碑心石料刚开采出来时重300吨,靠着千斤顶、绞磨、滑轮组等工具,以滑运的方式把巨石运到料石加工厂,最终加工到100多吨。后来又使用1个多月时间,将巨石送上了北上的火车。
村民自愿拆房给巨石让道
当年参与碑心石运输的马承彬和当年报道运输过程的记者顾广援获赠《历史的丰碑》画册。
“那时候道路条件很差,要经过很多菜地和庄稼地,花一个小时才来到浮山下。”今年87岁的顾广援回忆说,当时扛着自行车上山采访。采访过程要经过多个小时,对体力要求很高。
翻看当年碑心石采运过程中留下的文字、图片资料可以看到,无数青岛人在碑心石上倾注了心血。超过300人组成的运石突击队行进了30公里,走了整整34天。运输团队专门组织了修路拆房队开道,还有警察站岗,民兵护卫。队伍走到哪里,一行人的帐篷就搭到哪里。巨石途经王家麦岛、徐家麦岛、辛家庄、浮山所、湛山、延安三路,沿途因为道路狭窄,不得不拆除五间村民的房屋。而得知这块巨石的意义和用途,村民们毫无怨言,一致表示自愿拆屋。
新闻推荐
9月27日,嘉宾在大会间歇观看展板。当日,以“工业互联融通共享”为主题的2018世界互联网工业大会在青岛开幕。来自...
青岛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青岛,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