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前,廖锦妃反复翻看大学录取通知书。多年来,廖锦妃一人居住在简陋的土瓦房。
梧 州
影 像
本报记者 卢海燕 文/摄
9月1日,廖锦妃终于来到梦想的大学——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
跨进大学大门,也许只是几步之遥,然而,在此之前,她一个人坚守简陋的瓦房独自生活,以梦想为动力,埋头苦读,经历过同龄人不会拥有的孤独,付出了比同龄人更多的努力,才站到了这所学校的大门之下。
廖锦妃是长洲区倒水镇旭村飞鹤村小组的村民,她是目前村小组唯一一名大学生。当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她便成为了村里人的骄傲。
泥砖墙,旧瓦顶,陈旧的木门,狭小的庭院没有铺设水泥,一场雨后,地面泥泞湿滑,这栋低矮的两层瓦房,便是廖锦妃的家。
在廖锦妃即将奔赴大学前,她再次回望自己的房间,房间被一张简陋的床铺占据了大部分空间,陈旧的木门上还贴着她往日的学习计划。面对来访的记者,她红着脸介绍:“房间有点小。”
皮肤黝黑且瘦弱的廖锦妃,独自一人生活了十几年。自幼,廖锦妃的母亲就离开了她,父亲也长期不在身边。本来与她相依为命的爷爷,在她五年级时去世了,剩下廖锦妃一个人独自生活。
面对生活的重重困难,廖锦妃并没有自怨自艾,也没有自暴自弃,越是艰难越是自强不息,她心态积极阳光,立志通过努力学习改变命运。
在交流过程中,廖锦妃说得最多的是“不让爸爸担心”。她告诉记者,爸爸在广东赚钱,长期不在身边,逢年过节父亲不回家,对她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从小,廖锦妃就懂得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解决。对物质要求简单,衣服能穿就行,生活用品能用就行。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小学时期,爷爷仍在世时,她就帮爷爷种菜、收拾家里、烧菜做饭。爷爷离世后,小学五年级以后她就开始了一个人生活,她也能把自己照顾得很好,从未让远在异地的爸爸担心。“爸爸在外打工太辛苦了,照顾好自己,就是帮爸爸分担。”廖锦妃眼泛泪光地说。
在她的印象中,对父亲最深刻的记忆便是有一年春节,父亲回来过年,给她买了一件新衣服,当时她觉得既开心又惊喜。这件衣服,廖锦妃一直舍不得穿,吊牌至今还在。渴望父爱,又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无奈,这是这个倔强小姑娘对抗生活的唯一方式。
除了必要的生活开支,廖锦妃一般情况下不随意花钱。虽然自己的家庭状况在班里同学比,算比较糟糕,但是她并没有因此而感到自卑,仍然心中充满阳光。从初中开始,每年的暑假,她都去做暑假工,帮忙父亲减轻经济上的负担。
在初三即将结束时,廖锦妃遇到一件糟糕的事情,老师告诉她,因为没有上户口,她可能不能上高中。父亲远在广东,因为工作原因不能回来。这种事情要是换作别人早就不淡定了,但是她没有,尽管因为焦急她哭了,但过后还是坚强地独自面对。最终,在当地老师、派出所等人的帮助下,顺利解决户口问题并就读高中。“从小到大,我得到过很多人的帮助,我都铭记在心,所以我会以更积极的态度面对困难,相信明天会更好。”廖锦妃的内心处处充满阳光。
在学习上,廖锦妃也是从来没有让家人担心过。小学的时候,每年她都努力学习争取获得奖状,廖锦妃永远记得小学时,从学校拿回奖状那一刻,爷爷脸上的皱纹绽放成花……家人脸上的笑脸,成了她刻苦学习的动力。到了学业紧张的高中,她也没有丝毫放松过,总是最早一批到教室学习。她与同桌约定,在她犯困时要第一时间提醒她“不要睡,听课!”高中三年的刻苦学习,廖锦妃在高考中考取了不错的成绩。
今年8月6日,廖锦妃的录取通知书寄到学校时,她正在广东的餐厅做着一份服务员的工作,录取的消息是班主任通知她的。接到通知的第一时间,廖锦妃内心有过片刻的雀跃,但是随之而来的是担忧,她马上拿起手机查询这所大学的学费。盯着屏幕上的数字,屏幕亮了又暗,暗了又亮,这所大学的学费于她来说实在是无力承担,紧扣在手机上的手指发白了,她松下掌心,内心犹豫起来,要不要放弃这个读大学的机会,选择重读,再考一所学费低点儿的大学……
在煎熬地纠结数日后,她才拨通了父亲的电话,告诉他自己被录取,“无论如何,都支持读大学。”父亲的回答给了廖锦妃很大的鼓励,让她久久追逐的大学梦终于成为现实。
旭村飞鹤村小组的村民得知廖锦妃考上了大学,也深知这个女孩家里的经济情况,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让她在学费这个难关上没有后顾之忧。8月29日,即将出发前往大学的这一天,廖锦妃特意写了一封感谢信,致所有给予过她帮忙的人。“尽管现在还未能报答大家的恩情,但是我会加倍努力学习,用实际行动来感谢帮助过我的人。”这是廖锦妃的心声。
“奇迹只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这是廖锦妃的座右铭,对于寒门学子来说,他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但是廖锦妃将重重困难化为动力,通过读书改变未来,以乐观上进态度笑对苦难,显然,她已经成功地迈出了与贫困抗争的第一步。
新闻推荐
本报讯9月8日,家住青岛市市南区香港中路街道江西路社区的李炳录即将迎来自己的70岁生日,曾在山东省烟草进出口公司工作的他...
青岛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青岛,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