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 即墨新闻 胶州新闻 平度新闻 莱西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青岛市 > 青岛新闻 > 正文

他是“蛟龙”号首位下潜科学家 探秘深海近三十年

来源:澎湃新闻 2018-09-03 08:28   https://www.yybnet.net/

他心系蓝色海洋,长年奋战在我国海洋科学教学科研的第一线,十余次担纲我国大洋和近海科学考察的首席科学家;他矢志于“自主创新”,获一系列重要科学新发现和首创性学术成果。

他是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周怀阳。几十年来,他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色情怀、一名教育和科研工作者的赤诚初心,忠诚书写着我国海洋自主创新、海洋强国的奋斗篇章。

周怀阳与团队青年教师进行学术交流 周游 摄

心怀强国使命

周怀阳的“阳”字,是太阳的“阳”,但是,他的事业却与它的谐音“海洋”中的“洋”结下了不解之缘。

早在1990年代,在国际新一轮“蓝色圈地”运动背景下,周怀阳就认识到,海洋研究不仅事关经济社会发展,更关系到国家的国防和外交,涉及国家安全和国家核心利益。

中国要强大,必须走向深海,必须发展海洋科学。而当时,我国的海洋科学还很弱小,特别是海洋研究中基础性学科之一的海洋地质学刚刚起步。于是,原本学地质学、研究地质学的周怀阳,从1991年开始,将研究重点从陆地转向了海洋。

自此,他近三十年如一日,以最饱满的热诚活跃在海洋教学科研工作的第一线。

周怀阳是国内较早呼吁开展载人潜水器科学研究的倡议人之一,从2004年就开始参与“蛟龙”号的科研工作,负责承担“7000米载人潜水器海试选址”的研究工作,在南海为“蛟龙”号的安全海试圈定了1000米、3500至4000米水深级别的场址。

周怀阳起航往南海科考

2013年,在“蛟龙”号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中,他不仅是首个航段——南海航段的科学负责人,成功设计了航次调查方案,还成为“蛟龙”号首位下潜科学家。

海洋科学在转型,海底长期观测是未来趋势。他是我国海底观测网技术和海底原位监测技术的重要推动者之一,带领研究团队在“十一五”期间承担了国家863重点项目“海底长期观测网络试验节点关键技术”,研发的相关技术和设备于2011年在美国MARS网联网海试获得成功,并稳定运行半年,推动中国的深海观测技术跨出了实质性的第一步,为我国即将开始大规模建设的海底科学观测系统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赤诚践行“科研报国”

“与地球的历史、人类的历史相比,人生确实是太短暂了。人生一辈子,总要做一些对社会、对国家有益的事情。”怀着这样的人生信念,周怀阳在教学科研的道路上一直执著前行、锐意奋进。

翻阅周怀阳的人生履历和学术成就,可以看到他与一连串首创性“第一”连在一起。

2005年,在首次中美联合深潜科学航次中,周怀阳自行设计开发了深海热液喷口原位温度长期探测系统,并使用该系统成功进行了国际深海海底首例人工黑烟囱生长实验。基于该实验样品进行研究的成果于2009年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

周怀阳在遥控深潜机器人前

他自2002年开始自主成功研发我国首台高温高压开放式深海生物地球化学实验研究平台,并开发了沉积物保真采样和间隙水采集等装置。2008年,指导博士生利用这一平台在国际上首次模拟海底热液环境成功合成了丁烷和戊烷,该成果对油气无机成因研究和地球生命起源研究意义重大。

2007年,他领导建立完成了我国首个海洋资源的矿床地质模型,为我国和国际海底管理局多金属结核资源的预测和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获国际海底管理局好评。

2013年2月,由周怀阳作为第一作者完成的研究成果《支撑马里安隆起亏损地幔的薄洋壳证据》作为主题论文发表于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杂志,对40多年前外国学者提出并沿用至今的“地幔羽”假说提出了挑战。

中科院院士、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汪品先教授认为,“这是中国科学家在深海硬岩石研究领域取得的突破性成果,是中国在大洋岩石圈研究上头一回出彩。”

在2013年6月 “蛟龙”号载人深潜器首个科学试验性应用航次——南海航次中,他利用自行研制的流体采样器等设备,为我国首次在深海海底采集到了保压流体等多种珍贵样品。

2017年,周怀阳教授作为通讯作者的研究论文发表于国际地球科学著名杂志《深海研究》,这是国际上第一篇有关西南印度洋热液区海底热液流体化学方面的论文,也是我国依靠“蛟龙”号取样公开发表的首篇有关海底热液流体化学研究的论文。

在不久前他担任首席科学家的“南海深部计划”南海遥控深潜科考航次中,他首次在南海海底发现了古热液区,并采集到古热液烟囱样品。

……

倾心培育提携后学

中国海洋事业方兴未艾,急需一大批新生力量接续奋斗。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周怀阳牢记“教书育人”乃师者之天职。

他强调教育“入心为要”,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学习兴趣。他以严谨的治学态度、新颖的教学方式,循循善诱,带领学生深入了解专业方向及学科知识。

周怀阳教授指导研究生做实验 周游 摄

他常常这样告诫自己的学生:“海洋地质研究既艰苦,又没有很好的物质回报,耐不住寂寞就请不要来做这个工作。”“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它需要有踏实的工作态度。”

他时常这样对学生解读“压力”:“如果压力来自于外部,那你的确会感到不堪重负;如果压力来自于你内心,它就是你不断努力学习和工作的驱动力。”

如今,他的研究团队已经成长为一支专业基础扎实、团结协作、富于创新、朝气蓬勃的青年学术群体。他培养指导的一批批青年学子已逐渐成长起来,成为我国海洋科学研究的生力军。

周怀阳不仅为学生以身示范如何为学,还身体力行,给学生们示范如何为人。

2013年,周怀阳获同济大学“卓越教师奖”后,又将所获10万奖金全部捐赠给所在海洋学院,设立“海洋学院卓越励志奖”,以奖励学院热爱所学专业、勤奋好学并学有所长的优秀本科农村生源学子,激励他们志存高远,追求卓越。

周怀阳教授在为国际班学生授课

他培养的博士、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副研究员孙治雷说,“周老师为我国海洋地质基础理论创新和工程技术进步无私奉献了大半生,是我一生的楷模,他的精神无时无刻不在鼓励我,使我不敢懈怠。”

周怀阳说,他生逢好的时代,很幸运地走上了海洋地质研究这条道路,让他感受到了常人体会不到的酸甜苦辣,也观赏到了常人看不到的美好风景。

“中国逐步走向深海舞台中心是必然趋势,但我们距离中心还有很远的路程,也许需要几代人的持续努力和艰难跋涉。”他说,“我希望不辜负这个时代,愿意与同仁们一道,为我国海洋科技发展水平获国际认可、真正实现“海洋强国”目标而不懈奋斗。”

新闻推荐

苦累的农活都让机器抢着干了

以前,小麦播种时用手扶拖拉机,两人一天最多耕种两亩地;现在,七八道播种程序由一台小麦免耕播种机来完成,机械作业一天就能耕种...

青岛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青岛再添一缕书香2018-09-03 05:28
猜你喜欢:
评论:(他是“蛟龙”号首位下潜科学家 探秘深海近三十年)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