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泊河文史风情馆
被认定为首批历史文化记忆博物馆的海泊河文史风情馆,坐落在镇江路街道敦化路22号的海泊河岸边。展馆通过上百幅珍贵历史图片和众多历史老物件,再现青岛城区“母亲河”百余年的历史沧桑。
岛城文史专家鲁海告诉记者,德国占领青岛后,为解决饮用水问题,开始勘测考察城区周边水系,寻找饮用水。发现海泊河河床4米深处有不透水的黏土层,其下有约12厘米厚的透水砂层,这里蕴藏着优质的地下水。因此,德国殖民者最终放弃从崂山引水的方案,转而在海泊河建起水源地。从1900年春开始,德国人在海泊河下游横穿河谷打了50眼集水井,并使用一条虹吸管抽取水井中的水,再用水泵加压,送到贮水山顶500立方米容积的水池中,并由此向全市供水。海泊河成为青岛第一水源地。
“海泊河不但是青岛城区的母亲河,也是护城河。”展馆讲解员指着馆内3D打印的地图告诉记者,在德国殖民者统治时期,海泊河是青岛市区的“护城河”,德国殖民当局以海泊河作为市区、郊区的分界线,在其南侧修建了部分炮台,其中包括镇江路炮台、内蒙古路和沈阳路交界的5号炮台。沿海泊河的炮台成为一道屏障。德军沿海泊河中下游一线,构筑起终端至入海口的全长6公里的步兵堡垒防御工事,这条防线正是依托海泊河作为天然屏障建立的。一战时日德在青岛开战,海泊河两岸一片焦土。战争结束后,多数炮台被拆,海泊河正式成为一条城市河流。
据介绍,为真实再现海泊河在一战中作为日德战场的场景,筹建方专门从德国订制了一战德军士兵的头盔和单兵装备,海泊河周边老村庄的居民们捐出了家中珍藏的洗衣棒槌、马鞍、风箱等老物件。该展馆全天免费开放。
首席记者 赵健鹏 通讯员 王恩全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半岛记者吴璟通讯员王佳报道8月21日,市北区网络普法进社区活动在台东街道步行街社区正式启动,来自青岛市网警支...
青岛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青岛,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