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记者徐杰报道
本报8月14日讯7月下旬,本报联合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青岛慧源国学公益基金启动“2018广场经典诵读”大型公益活动,与市民再次相约广场、诵读经典。首场广场诵读活动在10日举办后,现场诵读演绎经典的场面感染了众多读者,也迎来了报名的小高潮,短短几天时间就新增近百位报名者,这种热情足以显示出市民对传统文化的喜爱,映衬出岛城深厚的文化底蕴。根据活动安排,本月末计划进行第二场广场经典诵读活动,报名继续进行中,期待与你一起在低吟浅唱中,感受经典文化带来的美好、温暖和感动。
8月10日,首场诵读活动在“国学剧场”——李沧区和而剧场举行,几十组选手依次登台。当天的参赛节目中,既有古琴演奏《梅花三弄》、水袖汉服的《采薇舞》、傣族舞《月亮》,又有琴歌《关山月》、歌伴舞《游子吟》、快板表演……一个个经典的作品经过演绎,让现场观众重温国风诗韵,送出了一场当下流行与经典完美结合的国学盛宴。
活动结束后,不少市民深受感染,纷纷报名,希望参加下一场经典诵读活动。“很多时候我们都有一个误解,觉得现代流行的跟历史传承的无法融合到一起,但你们举行的首场诵读活动就给了我一个闪亮的‘出口\’,诵读经典和流行演绎照样能融合在一起。”市民徐浩感慨地说,他也希望能有古琴伴奏诵读清末文人徐熙的《劝孝歌》,袅袅琴音中抒发对父母的感恩。14日,记者通过活动专用H5报名通道发现,后台统计的数据新增近百条,报名参加第二场广场经典诵读的大学生宋仪飞留言称,现场观看了首场广场经典诵读后感触很深,他也要跟学校里文学社的同学一起报名参加。
根据活动安排,本月末计划进行第二场广场经典诵读活动,更多的精彩和感动将呈现到你的面前。而四年来,广场经典诵读活动已成为本报与市民的一份美好约定,大家共聚广场、捧读经典的画面,是每年夏天岛城一道特别的文化风景线,并逐渐成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张有声名片。今年落地青岛的广场经典诵读活动,由本报联合青岛慧源国学公益基金合作主办,快乐沙公益组织承办。青岛慧源国学公益基金发起人赵炳启介绍,近年来,他们一直致力于把国学文化传播到学校、社区和企业,每年都会举办几十场国学传播活动,受益人群达到数万人,也带动了更多的人爱上国学、感悟国学、传播国学。
在低吟浅唱中感受经典文化带来的美好、温暖和感动,一起重温那些动人的文字,2018广场经典诵读,期盼每一个热爱国学、愿意分享的你。市民可拨打本报热线80889319参与,还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天天正能量”,回复“诵读”,在“探寻你心中深藏的经典”互动页面完成趣味测试后,即可进入2018广场经典诵读活动报名通道。除了录下自己的朗诵作品上传参加外,市民还可以通过H5页面的网页链接或二维码(http://act.m-now.cn/markets/now/act/gcsd2018/bandao)测试与自己气质最相契合的经典作品。“2018广场经典诵读”,我们不见不散!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安昊)7月23日—25日,2018年“乡村稼穑情·振兴中国梦”全国农科学子聚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
青岛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青岛,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