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8岁双胞胎女孩不幸意外的发生,让海边游泳的安全性再度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 “野浴场”、离岸流、溺水姿势的判断、黄金时间救援、游泳圈的选择……这些字眼都频繁地出现在朋友圈里,也成为该事件后大家搜索最多的词。对此,记者采访了海水浴场管理方、专业救援人员等,分析溺水形成的原因,海水游泳存在的潜在危险以及当遇到溺水时如何自救和他救。
正规浴场高清摄像头全覆盖
“几乎每年到了夏季,都会出现游客意外溺水身亡的事件,作为分管海水浴场的部门,我们通过多种渠道再三呼吁游客和市民到正规的海水浴场游泳。”昨日,市城市管理局市容景观处工作人员介绍,截至目前,青岛市共有8处官方确定的正规海水浴场,当中包括第一海水浴场、第二海水浴场、第三海水浴场、第六海水浴场、石老人海水浴场、金沙滩海水浴场、银沙滩海水浴场、灵山湾海水浴场,以及正在建设待开放的仰口海水浴场。
工作人员介绍,之所以鼓励大家到正规的海水浴场,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这8处海水浴场都配有专业的救生团队,一旦出现游客溺水事故,可以在第一时间开展黄金救援,竭尽全力挽回游客生命。沙滩上都设有多处瞭望塔,瞭望员时时关注海域中的游客,海滩上还有专业的巡视员来回巡逻。在海水浴场内配备了大量的高清摄像头,24小时监控沙滩与游泳区的情况。监控覆盖的范围直达防鲨网位置,甚至超过防鲨网外10米的隔离漂浮球的区域。监管部门会每周对各大浴场进行工作检查,在考核排名中,安全问题是排在最首位,对于救援队伍的组建、监控设备的建设、防鲨网的建设等都位列其中。这所有的安保因素加起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游客的安全,为游泳增加不少安全系数。
溺水等意外发生原因多种多样
“从总体统计来看,我们石老人海水浴场是接待外地游客最多的浴场。 ”石老人海水浴场负责人刘海鹏介绍,考虑到很多外地游客不熟悉环境,浴场管理方在救援方面下了不少功夫。所有的救援队员都必须有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救生员资格证;救护队员具有红十字会颁发的初级急救员证;浴场有一个大型瞭望塔和4个小型瞭望塔;海上摩托艇,在游泳区域来回巡逻;循环广播游泳安全知识;每天播放天气情况和海浪情况等。
“即便这样,我们仍不能完全保证每位下海游客的安全,因为不论是自然因素还是人为因素都有太多不确定性。”刘海鹏说,夏季3个月,救援人员大约需要出动50多次。发生溺水或其他事故的可能性也是多种多样。例如,第一,游泳中遇海蜇,新鲜海蜇的刺丝囊内含有毒液,一旦蜇到人抢救不及时很有可能有生命危险。第二,大浪对于不熟悉水性的游客很危险,一旦被浪拍到脑袋,一时反应不过来呛水,发生溺水意外可能就是短短的几十秒。第三,很多会游泳的游客也可能会因为盲目自信导致发生意外。这些情况都是曾发生过的意外,因为溺水的过程实在太快只有几十秒,很多都是救援人员还未赶到意外就发生了。不仅如此,人流量大也是一个极大的隐患。目前石老人海水浴场最大的客容量能达到8万人次,但是救生队员一共40人,很难保证在偏僻的地方当发生意外时会被他人及时发现。
石老人海水浴场救援队队长辛克好介绍,在他们参与的救援中,成人遇到意外的情况要比孩子多,很多都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从发生意外的类型上看,被风刮到深海区回不来的情况是最多的。尤其在立秋后刮北风,外地游客虽然身上带着救生圈,却因为不熟悉海水的深度,不知不觉就被海水带到深海区,自己又没有能力游回来,当海上摩托救援队发现后,就会将他们再带回来。
浅海游泳警惕离岸流
“很多游客觉得只要我不到深海区,我在脚能够到的海底区域内游玩应该就很安全了,其实这样的说法也不是绝对的。 ”辛克好说,浅海区域可能会出现离岸流,有的溺水事件就是离岸流导致的,离岸流没有浪花,很难引起人注意。离岸流也叫断层海潮、回卷流,是一股狭窄而强劲的水流,它以垂直或接近垂直于海岸的方向向外海流去。宽度一般不超过10米,长度一般在30到50米之间,有的甚至可以达到几百米。速度很快,流速可高达每秒2米以上,持续时间为两三分钟甚至更长。
离岸流会在人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突然出现,而且在任何天气条件下都可能发生,它会出现在多种类型的海滩上。与因猛烈撞击而发出巨大声响的波浪不同,离岸流一般不会引起人的注意,直到人身陷其中才会发觉。离岸流有一股强大的力量把人带离海岸,有时连摩托艇都无法靠近,给救援增加了很大难度。海边的溺水大部分是离岸流导致的。
辛克好说,离岸流是较深层的水流,所以大部分颜色比较深。常出现在离海岸三四十米远的白浪附近,离岸流出现的地方海面会比两边低。有一些离岸流表面上看起来几乎没什么浪,同周边的白浪和浪涌相比,它们较安静,也因此骗过了很多游泳者。当你看到有断层的海潮时,你就应该立即上岸,因为这里是极易产生浪涡危险之地。也可以选择顺着离岸流的水流方向,沿着与沙滩平行的方向游离,脱离离岸流后,再转向游回岸边。若遇到困在离岸流的遇险者,尽可能给予帮助漂浮的器具,其他人千万不要贸然下水救援。
“野浴场”发生意外不易察觉
青岛红十字会蓝天救援队队长李延照对海上救援有着丰富的经验。他表示,救援多发生在成年人身上,从身体原因来分析,溺水事故多发生于体质较弱或患有隐性疾病的游泳者,由于游泳时间过长,水温过低,运动过于剧烈和体力消耗过大,而引起眩晕,昏厥或隐性病患的疾病发作,从而导致溺水事故发生。从技术原因来分析,多见于初学者,一般初学者因未能掌握正确的游泳技术,因而在游泳中往往会呛水,喝水,加之疲劳和其他突发原因,使正确的动作技术遭到破坏,而导致身体下沉,并造成溺水事故。 但对于儿童发生溺水意外,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因为家长看护不力而造成的。
“很多意外都发生在非开放区的浴场内,就是我们俗称的‘野浴场\’,在这里游泳是非常危险的。 ”李延照说,非开放区域的浴场通常是该海域有着复杂多变的海况,例如:海沟、洋流、海底大陆架的起伏变化。对于专业救生员来说,可能很快通过游泳者异常的姿态辨认出对方溺水,并作出及时的救援。但对于没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来说,可能根本就看不出来,而且最重要的是,“野浴场”根本没有专业的救援人员,不可能提供第一时间的救援。例如,孩子溺水很多时候是站在水里,没有挣扎,很多时候大人就在身边而浑然不知。如果你能及时发现溺水迹象可以及时救命。从事发你只有30秒钟去把孩子救出水中。
充气游泳圈不适合海上使用
明明套着游泳圈,孩子为什么会突然溺水?国家级救生员讲师、考评员,青岛水上“第一响应人”讲师李勇进介绍,原来充气游泳圈内圈太大,在大浪打来时,泳圈容易被掀翻,导致孩子溺水。他表示,从本质上讲,充气游泳圈更像是一种玩具,更适合在游泳池的浅水区域使用。而在开放水域的海滨浴场,水域环境比游泳池复杂不少,不适合用充气游泳圈。
李勇进解释说,海边气温高,充气游泳圈容易热胀冷缩,存在漏气隐患;海上漂浮着垃圾及海上暗礁,也很容易划破充气泳圈表面,引发溺水。另外,一些游泳圈的质量也参差不齐,很难保证安全。还有部分游客喜欢带着类似船造型的游泳圈平板,放在海中平躺晒太阳或嬉戏,这类产品也极其不安全,一旦大浪打过来,平板上的人全部都会打落水中,对于不会游泳的人,如果不能及时抓住这个平板,则发生溺水的可能性极大。
对于市面上受冷遇的泡沫救生圈,李勇进表示,这类救生圈能承受近100kg的重量,在海里遇到异物或者暗礁不容易被损坏,也不会像充气游泳圈一样漏气,安全性较高。即便海里游泳时遇险,只要紧紧抓住救生圈,可以保证不会下沉,为救援争取时间。
把握4分钟黄金抢救时间
“人溺水后表现很平静,很难被人察觉,他们并不会呼救,因为他们必须先能呼吸,才能说话;溺水后也无法挥手求救,因为他们会本能地将双臂往水里压,好让嘴巴浮出水面。 ”李勇进介绍,专业救生人员在进行水中救援时通常会先评估淹溺者存活的可能性。根据临床研究,如果淹没时间少于10分钟,那么淹溺者预后良好的可能性非常高,而如果淹没时间超过25分钟那么预后极差。将溺水者营救上岸后,立即检查溺水者有无呼吸,若无呼吸或呼吸不正常,应立即拨打120并给溺水者进行心肺复苏。心跳停止4分钟内是“黄金抢救时间”,超过这一时间,被救活的希望就很渺茫。
新闻推荐
零售药店试点“互联网+定点管理” 确保24小时远程监控销售情况的,允许适当增加经营品种
半岛记者肖玲玲报道本报8月6日讯8月6日,记者从市人社局获悉,该局近日发布《关于开展零售药店“互联网+定点管理”...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