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 即墨新闻 胶州新闻 平度新闻 莱西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青岛市 > 青岛新闻 > 正文

让史料讲述真实的历史

来源:齐鲁晚报 2018-08-04 02:02   https://www.yybnet.net/

□曲鹏

抗战期间,梅贻琦出任西南联合大学校务委员会常委兼主席,一直到战争胜利。《梅贻琦西南联大日记》收录时间段为1941年至1946年,正是西南联合大学在昆明八年的关键时期,真实记录了当时一些社会情状以及他与商界政界学界诸人斡旋的记录。物价飞涨,生活紧张,不少教工兼职增加收入,而学校领导到处筹款,设法增加教职员工补助;经常跑警报,生命财产没有保障,当时敌机经常来轰炸昆明,日记中有炸毁联大财产、炸死联大职工的记录;校务繁重,应酬频繁,为了维持联大,争取科研、教学经费,提高联大的声誉,要和中央各部委、地方政府打交道,要和金融界、银行界打交道,要和军界打交道,还少不了国际联系,接待外国使团、学者,等等。日记文字言简意赅,一如他平日里严谨少言的个性。难怪他的学生曾作打油诗模仿他说话的语气:“大概或者也许是,不过我们不敢说,可是学校总认为,恐怕仿佛不见得。”而在陈寅恪看来,“假使一个政府的法令,可以和梅先生说话那样谨严,那样少,那个政府就是最理想的。”中华书局此前出版的《郑天挺西南联大日记》一书,二者均可作为研究西南联大史的重要史料。

沈从文的传记已经有很多版本,金介甫的《沈从文传》是西方学者写的第一部沈从文的传记。在西方,沈从文的最忠实读者大多是学术界人士,他们都认为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少有的几位伟大作家之一。1977年,29岁的金介甫以《沈从文笔下的中国社会与文化》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79年,他写信给沈从文,表示对他家乡的历史感兴趣,随后沈从文回复:愿意接受金介甫的访问。1980年6月,金介甫在北京第一次见到了沈从文,在随后的日子里,在中国和美国,金介甫和沈从文多次见面并交谈,金介甫做了大量的笔记,并到沈从文的故乡湖南凤凰考察。1987年,《沈从文传》英文版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出版。随后金介甫将书寄给沈从文,荒芜等人看到后,建议翻译家符家钦尽快将此书译出。全书注释646条,附录的著作年表收录了沈从文的736篇论著,专集85种,注释中提到的晤谈的作家、学者有118人次。“言必有据,无征不信”,金介甫对作品人物原型考证最为缜密,他考证出《边城》里的翠翠,是沈从文与夫人张兆和1933年去青岛崂山游览,在溪边洗手时看到对岸的一个穿孝服的姑娘;沈从文的《八骏图》中,有梁实秋、闻一多等人的影子;他还考证出沈从文和丁玲由十分默契到突然疏远的那段过程,从多侧面反映出传主的心路历程。时至今日,金介甫的这本《沈从文传》仍然在沈从文研究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

作为英国文化委员会和十名赴英学习的中国学生的交流项目,吴芳思于1975年至1976年在北京大学学习,后来出版了一本《留学北京:我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中国》专门回忆此事。1977年她进入伦敦大英图书馆工作,负责管理中国典藏,并出任中文部主任,被称为大英图书馆“掌管中国历史的人”。出于对中国的深情与好感,她将目光聚焦于中国近代鸦片战争后的条约口岸历史,《口岸往事》填补了中国学者因语言材料所限,难以一窥海外侨民在中国多重景象的空白,是一部努力沟通中西文化的用心之作,吴芳思希望人们不要否定历史,而是正视历史,不否认口岸侨民与中国邻居的隔离,更要建立彼此之间更好的理解。英文原著以“NodogsandnotmanyChinese”为题,即常被人引述为立在上海公园门口的“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告示牌,尽管一度传说这样的告示牌根本不存在,但事实是,公园的禁令不止于此,上海的民众无论过去和现在都有理由愤怒。关于通商口岸、租界、租借地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过去由于种种原因被过分简单化,更鲜有人将研究视角对准这一个世纪里的在华侨民,吴芳思试图从大量侨民的回忆资料中将历史还原,他们已经成为中国近代史的一部分。

从2015年初诗作在网上走红到现在,余秀华相继出版了三本诗集并获得若干诗歌奖项,诗歌带着她走出家乡,足迹遍及北京、香港等地甚至远至海外。与诗歌无关的事,她也经历了很多——离婚了,母亲去世了,家搬进了现代小区。尽管如此,余秀华依然在写作。《无端欢喜》收录的是她2015年以来在写诗之余,断断续续写的散文。书名是她自己起的,“无端欢喜就是告诉自己无论什么时候都要高兴,快乐就叫欢喜,但是欢喜是高于快乐的”。从一个大多数人眼中的患有脑瘫残疾的农妇,变成了家喻户晓的诗人,余秀华并未被突然闯入生活的人与事冲昏了头脑。面对各种压力与质疑,她在文章中进行了回复:“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我会突然撞进人们的视线,为什么被许多人接纳和认识,为什么人生的聚光灯会一下子打在我这连配角都不是的人身上,我何德何能?这样想的时候,我对那些无端侮辱、谩骂我的人就没有那么多恨意了:这是我原本就应该承担的苦难,不过是在这样热闹的时候到来了,它也许来的时间不对,让我手忙脚乱,但它注定是会到来的。”余秀华写诗写散文,还写小说,今年《收获》第2期刊发了余秀华的自传体小说《且在人间》,女主人公周玉身上呈现着余秀华真实的人生经历,小说寄托着作者对于生命存在之谜的深度追问。

新闻推荐

公益微电影延续九月大爱

昨天上午,由青岛广播电视台、青岛演艺集团、青岛广电传媒集团和青岛早报联合策划的公益微电影《九月》在位于福宁园公墓的...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让史料讲述真实的历史)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