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启正为农户做技术指导。
工作时的徐记波(中)
新区第四初级中学教师丁莉。半岛全媒体记者陶琳邱云丁霞
本期《谁影响了西海岸》栏目,记者采访了来自新区农村经济发展局果树技术指导站的研究员丁启正、新区供电公司运维检修职工徐记波和新区第四初级中学教师丁莉,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尽职尽责,用坚守书写着质朴人生。
丁启正:西海岸新区农村经济发展局果树技术指导站正科级干部、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
农户眼中的“救星”,同事眼中的模范好人
“82年毕业后就一直在这工作,30来年就干了一个事。”给农户培训上课,手把手指导剪枝,挨户传授先进技术……至此36年整,西海岸新区农村经济发展局果树技术指导站正科级干部、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丁启正,常年奔走于新区的田间地头,专注于为农户提供果树技术服务。从大集体生产到分户经营,再到大企业投资规模化农业园区,新区果树种植业的发展变化进程中,也有着丁启正忙碌的身影,通过此,丁启正积累了丰富的果树种植技术经验,是同事们交口称赞的榜样模范,甚至成了农户眼中的果树“救星”。
说起新区果树种植业的发展变化,丁启正最大的感触就是:“农民们的思想紧跟时代形势的发展,比较能接受新技术。”丁启正告诉记者,新区宝山镇上有几户二三十亩的农业园区,种有苹果蓝莓大樱桃等,虽然面积不大,但都按照国际上先进的模式搞了起来。据了解,自2011年起,省里邀请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农业专家教授开班授课,区农发局都会组织本地农户去学习国际上先进的果树种植技术。
“老模式和新模式最大的差别就是省力化栽培。”丁启正告诉记者,以往到了相应季节,农民要自己背着喷雾器去打药,而新模式是宽行密植高效栽培,行间距拉开后,拖拉机可进入打药,节省人力。更有效的是提高了果品质量,宽行密植让每一个果子都能见到光线,且便于随时监控生长质量,不好的提前就剪掉,新技术新模式保障每一个果子都好吃。2016年,在云南昆明全国农产品交易会上,宝山一户果农的苹果最贵卖到10多块钱一个。
既是技术指导,丁启正也是农户间好技术、妙窍门的传播者。新区一农妇在种植蓝莓的过程中发现“手指掐枝法”比用剪刀还方便快捷,丁启正了解后,也将这个方法传授给其他农户,让大伙都受益。“我还是喜欢手把手给他们做指导,比起办培训讲课,真正走进园区里,搞出来实实在在的东西,让他们看得见成果,他们也会更信任我。”丁启正说道。就这样,丁启正一天最多跑过四五个园区,邻桌同事告诉记者:“一年365天很少有在家的时候,连周末都给人家去指导。”据了解,在农户中广为流传的不仅仅是丁启正专业的业务水平,各个乡镇领导都指导,农发局里有个姓丁的果树专家,老百姓想请他吃个饭他蹭蹭就跑了。
几近退休年龄的丁启正,仍然十分享受现在的工作,“果树收成好了,农户们开心了,我比他们还开心。”丁启正告诉记者,等退了休还要像现在一样继续在各个果园间转悠。说起对未来新区果蔬种植业的期望,丁启正写下了八个字:“果满枝头,果香四溢”。
徐记波:国网青岛市黄岛区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副主任
将心比心,坚守岗位15载
三伏已至,酷暑已来。随着天气的越来越炎热,西海岸新区的用电负荷连创新高,这对供电运行维护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而作为供电一线人员,也到了他们最为忙碌的时候,不管白天还是深夜24小时坚守着岗位,随叫随到。哪有供电问题,第一时间总能看到他们匆匆忙忙又雷厉风行的身影。
“将心比心,老百姓用电出了问题,我们比他们都着急,能做的一定力所能及第一时间去办。”徐记波,国网青岛市黄岛区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副主任,从2003年最初一线的线路专工到现在,在供电系统工作已有15个年头,他用自己的切身感受诉说了关于供电人的平凡故事。
精心改造,乡村用上“无忧电”
2009年徐记波在新区城南供电所任副所长时,供电公司正在进行农村电气化低压台区改造。他所负责的大哨头村,村里共有1500多户村民。当时该村电网很薄弱,尤其是在用电高峰的夏天,每家每户的空调等电器产品基本上都无法正常使用,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大哨头村多为老旧线路,电压低、供电不稳定。为了彻底解决该问题,徐记波深入该村了解情况后,对大哨头村低压线路进行了“开刀”。
由于该村道路硬化,敷设地埋电缆需破路施工,无疑增加了整个工程的难度,而1500户村民的用电却迫在眉睫。为尽量提早完成改造保证村民正常用电,他带着团队每天工作至少12个小时,早起晚归,不畏困苦,把原本是4个月的工期缩短至3个月,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让村民用上“无忧”电。同时,把原本不属于他们这次改造工程的村民入户线,不计成本地免费帮村民全部更换。徐记波说,“既然要改造,那就改造彻底,能不让老百姓花的钱就不花。这次工程村民都很支持,大热天的经常给我们送水”,边说边嘴角上扬,脸上露出了满足开心的笑容。
坚守岗位,“挑灯夜战”紧急抢修
2017年腊月廿七晚11点,正当大多数人们都已进入甜美梦乡的时候,徐记波的电话却在此时焦急地响起。“徐主任,灵山湾那边电出故障了,附近不少居民停电……”还没等当天的值班人员讲完话,徐记波立即穿上衣服出了门。“快过年了,又是寒冬腊月,特别冷。到了现场之后我们一行人先巡视线路,查找故障点。故障线路全部为地埋电缆,而当时的电力井盖因冰冻根本打不开,给抢修带来很大难度,我们只得联系挖掘机和吊车……抢修工作一直持续到腊月廿八晚上10点。整整23个小时,大家一直奋战在抢修现场,家都没回……”
徐记波说,“我们的工作都是24小时值班,越是节假日工作越紧张,越是遇到恶劣天气,工作越忙碌。只要电出问题了我们就要随时出动,及时到位”。当记者问及徐记波如何协调自己的工作与家庭时,他告诉记者,“孩子从出生到现在我基本上没帮过忙,多亏了孩子的妈妈。明明顺路可以送孩子上学,但因为时间紧张也从来没送过”。又有多少供电人跟徐记波一样,夜幕降临他们在“挑灯夜战”赶进度,因工作而顾不上家,却依然在岗位上贡献着力量。小角色,大作用,平凡的岗位,亦能做出不平凡的贡献,向这些可爱的供电人致敬!
丁莉:青岛西海岸新区第四初级中学教师
左手爱,右手严
丁莉是青岛西海岸新区第四初级中学的一名语文教师。2000年9月,带着青春的无限激情,满怀对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丁莉踏上了三尺讲台。十几年来,她一直恪守“德为师之本”的原则。“左手爱,右手严”,丁莉在学校是出了名的“慈母严师”,既对学生付出满腔的爱,又对学生教育极其严格。
丁莉担任班主任多年来,所带班级班风正,学风浓,多次被评为“新区先进班集体”“青岛市先进班集体”;在教学上,她不断探索创新,历年所教学课成绩均名列前茅,并出示过区、市公开课、研究课,所写论文多次获得国家级一等奖;连续多年被评为学校优秀教师,2017年获得“黄岛区优秀教师”的荣誉称号。
给予学生慈母般的关爱
当半岛记者问丁莉带班有什么高招,她的回答很简单,就是宽严相济,严爱并举。有一天中午还没打午休铃,丁莉却发现小马同学竟开始午休了,走过去一看,原来他是趴在课桌上默默地流泪。丁莉把他叫到教室外,学生哭着告诉她,“爸爸妈妈离婚了,我妈妈今天来看我了。”看着孩子哭得那么伤心,丁莉心里也很难受,安慰学生说:“父母虽然离婚了,但他们还是像以前一样爱你。”经过一番语重心长的谈心后,学生停止了哭泣,心情好多了。
下午放学后,丁莉依然放心不下这个学生,她到超市精心挑选了一本笔记本,在笔记本的扉页上写了一大堆鼓励的话,第二天一早就送给了学生。课间时,孩子走到她身边,笑着对她表示感谢。“看着孩子阳光一样灿烂的笑脸,我的心里是愉悦的、满足的、欣慰的。”丁莉感慨地告诉半岛记者,从此,这个孩子发生了重大转变,上课时坐姿特别端正,听讲特别认真,学习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学生
丁莉认为,对于学生的爱和严是两把不同的钥匙。如同我们的双手一样,爱是左手,严是右手。只有两手同时协调,才能达到最佳效果。一方面是“严己”。丁莉在班级工作中时刻注意自身形象,事事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自己的学生。另一方面就是“严纪”。丁莉经常告诫学生,没有纪律,就没有一切。她在班上公布了三条“高压线”,一是课堂上不得无礼顶撞老师。如果老师冤枉了学生,学生可以在课下心平气和地跟老师解释清楚;二是不得欺凌同学。丁莉经常告诉学生们:同学间的情谊最纯粹,等到毕业后,就会发现这种情谊是多么可贵。三是考试不得作弊。“人人都想取得好成绩,但好成绩是靠平时的刻苦努力得来的,而不是在考场上的投机取巧得来的。”在丁莉的严格要求下,学生们纪律严明,一身正气。
“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多年来,丁莉一直如此严格要求自己,她也赢得了学校领导、老师及家长的广泛赞誉。丁莉对学生的无私关爱,如春风化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灵;她对学生的严格教育,却让学生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得更加充实与坚定。
新闻推荐
半岛全媒体记者魏海洋实习生宋京姝报道本报7月19日讯目前,涉及普高招生的所有分数线都已经公布,中职的“3+4”...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