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全国铁路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正式开启暑运模式。同时,由我国自主研制的全球最长高铁列车——16辆长编组“复兴号”也正式与公众见面。据悉,相比8辆编组“复兴号”,加长版“复兴号”每列定员达到了1193人,更环保的同时载客量更大,乘客也能够明显感觉到车内座椅更宽敞、舒适。
“苦在囧途”到“乐在途中”
回顾新中国铁路的变迁,从绿皮火车到高铁动车组列车,从“闷罐车”到全程WiFi,从时速40千米到时速400千米,中国的铁路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革,同时也见证着中国人生活的变迁。
五十多年前的火车,是如今许多人难以想象的“闷罐车”,里面铺上些稻草与席子,就载客上路了。没有餐食供应,厕所是用几块木板挡着的马桶,从广州到北京,慢慢悠悠地开上7、8天。那时的蒸汽机车平均速度不到40公里每小时,火车司机远看就像“煤贩子”,烧煤的火车头一路排放的烟气让乘客满脸灰尘,仅一段200公里的路,就差不多要烧掉七八吨煤。
今天的“复兴号”,内部空间和座位间距宽敞,多种照明控制模式提供不同的光线环境,时速350公里下还能平稳地立起硬币。2018年6月8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出席中俄友好交流活动,乘坐高铁“复兴号”时表示:“有种浪漫的感觉”。
“浪漫”的中国高铁,让国人出行从“苦在囧途”到“乐在途中”,人的活动半径得以大大提高,不断满足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一年来,高铁“复兴号”累计发送旅客4130万人次,平均客座率达到了94%……作为一个庞大的产业集群,中国高铁取得这些成绩的背后,是一大批“幕后”企业的不懈努力。
小而不微的隐形力量
中国高铁总设计师梁建英有个习惯,每到一个地方就要体验一下当地的轨道交通。她出差去瑞士的时候,买了张苏黎世到日内瓦的车票,想起沿途的风景,心潮澎湃……不过火车晃晃悠悠的,坐着坐着有点晕,很痛苦。梁总师说:“我希望我们生产的产品,一定要让大家坐在上面,能够有一个良好的体验。”正是出于这种匠人精神,高铁产业链上至转向架、IGBT芯片、牵引变流器等核心零部件,下至润滑油、紧固件等基础装备,每一个环节都是精益求精。
以不甚起眼的润滑油为例,此前,我国高铁一直使用的是德国、日本的润滑油。作为机械的“血液”,润滑油对于高铁平稳、长生命周期地运行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进口油的替代过程极为谨慎。2012年,在中车青岛四方的支持下,中国领先的润滑油企业长城润滑油着手推动高铁配套用油的国产化替代,成立了齿轮箱、减震器等部件润滑油脂专项攻关小组。
润滑油虽然不是核心部件,但为了进一步推进高铁的“中国标准”,中车青岛四方将仅有的两个台架,专门拨出一台供长城润滑油进行“350公里中国标准动车组”台架测试。历经了各种复杂路况、工况的严苛考验后,长城润滑油最终不负厚望,不仅通过了两个多月350公里/小时的台架试验,同时油品寿命达到了60万公里,远超“欧洲标准”的30万公里寿命的油品,为254项重要标准中84%的中国标准填上了不可或缺的一笔。
如今高铁“复兴号”安全平稳运营一周年,列车的始发、终到正点率分别达到了98.7%、94%,这是中国铁路事业的成绩,但背后一滴小小润滑油发挥的润滑保障作用亦值得我们的点赞。值得一提的是,在长城润滑油完成对“复兴号”进口油的替代后,高铁润滑油平均所需成本下降了一倍之多,“复兴号”提速不提价,也有这滴小小润滑油的一份功劳。
一辆高铁动车组上有4万个零部件,需要600多家企业供应,庞大的高铁产业链中,如长城润滑油一样的“隐形力量”还有很多,配套车轴的晋西车轴,提供紧固件的晋亿实业,供给车轮的太原重工,研发高速列车制动系统的南京浦镇车辆……它们可能不比“复兴号”三个字这般耀眼,但这些“幕后”企业的努力,才凝聚成了“复兴号”这一享誉世界的品牌,极大地改善了国人的出行质量。
1978年,邓小平坐在日本新干线上感慨万千,他说:“就像推着我们跑一样,我们现在很需要跑。”四十年里,无数“隐形力量”担负起了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水平、推进国民经济建设的重任,让中国高铁跑出了“世界速度”,让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跑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中国经济腾飞的当下,这些默默无闻的隐形力量,值得我们铭记。
新闻推荐
暑假来临,炎热的高温天气里市民们都愿意到哪里出游呢?记者近日走访了宣城市多家旅行社和部分自驾游团体,发现现在已经进入了...
青岛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青岛,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