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 即墨新闻 胶州新闻 平度新闻 莱西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青岛市 > 青岛新闻 > 正文

开学叩首不可少

来源:半岛都市报 2018-07-17 08:29   https://www.yybnet.net/

见面有礼

大年正月十六,一位白发长须的老先生在众人的注视下,沐手焚香,对着孔子像行三叩首大礼,随后,年长的学童带领着学生分批向孔子行三叩首礼,之后便向先生行一叩首礼。

这一幕便是徐荣寰先生记忆中的私塾开学典礼。

前面提到,私塾分多钟,主要是家族私塾和村中私塾,家族私塾在青岛最早以书院的形式存在,以后我们会具体展开介绍,而占据着大部分生源的,是村塾,也是我们介绍的重点。

在开始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个人:学董。“学董是热心倡办私塾的主要发起人和组织者,向适龄学童的家长动员,让子弟入私塾,也就是诉说的‘成书局\’”(《私塾钩沉》)。如果双方谈得投机,自然适龄儿童就能顺利入学了,如果谈得不愉快,儿童就只能失学或者到外村里读书。当然,读书需要的是钱财,此时学董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果交不起学价(学费),学董可以酌情考虑予以照顾,给先生的用餐见面,由其他学生均摊,但如果实在是交不起一点费用,那也只好失学在家了。

值得注意的是,学董除了个人,还有一个机构,翟广顺先生说,德国人在调查清末青岛乡村私塾的设立办法时,发现了一个由5到20名塾东组成的类似于“校董事会”的权力机构,其职能是筹集聘任塾师所需的资金,商议选择合适的校址。德国人这样描述:“‘校董事会\’以自己的方式选出一位主席(正董),他负责联系要聘任的老师和协商老师的薪水,向董事会成员收取学费、见面礼和节礼,经手给老师的现金。担任正董的往往是有威望的较大地主,且有闲暇料理学校事务。同时,不应把‘校董事会\’理解为一个按法律准则行事的机构,即理解为一个对老师及其教学方法和教学科目进行监督的组织。”“老师和学校正董通过口头约定达成协议,规定好学生家长应向他支付多少现金和实物。这份报酬通常由见面礼、薪水、节礼、免费住房和免费膳食组成。”(《胶澳保护区的中国乡村学校》)。

青岛建置及开埠前主要是私塾蒙学教育。

翟广顺先生查阅了青岛的大量村志,得出了一组组的权威数据,“据记载,1891年沧口的坊子街、徐家宋哥庄、盐滩、阎家山、湾头等村庄办有私塾,塾生达180人”,“据崂山大麦岛的村志记载,村子里几个文化水平较高的从政人员都上过私塾。可见,青岛地区明清世家的科甲遗风始终得以传承,而且大有遍及四方、惠及更多士子之势”。据德国人统计的1903年的塾生情况,入塾学生占人口总数的3.7%,约占18岁以下男孩的20%。入塾学生最小的5岁,8到15岁年龄段的学生居多,也包括十七八岁乃至20岁的塾生。

当然,女孩子大学数是不能入塾读书的,她们的命运是相夫教子。即便是男孩,因为经济、政治等各种原因,失学儿童普遍存在。“记得当年塾内书声琅琅,塾外失学的儿童,有的围窗羡慕,有的登高或者上树窥视,有的在书房外含泪而不愿意离去,这样的情形,在开学伊始尤甚”,徐荣寰回忆道。

等孩子们都到齐了,就是开学的日子,除了上面提到的正月十六外,正月十九、正月廿三都是春初开学日,另外,每年的秋末冬初,一般是农历十月初三,也是新入塾儿童的入学日,这个时候就需要学董带领家长与先生见面,互相答谢寒暄一番,等学龄儿童行礼完毕后,学董带着新生家长向孔子行三叩首礼,向先生行一叩首礼,当然,谦虚的先生往往会拒绝家长行礼,随后,学童行礼,这个时候,先生就会泰然接受了。

风范不俗

先生工资几何?

塾师的收入根据所教学生的数量来定,或由学生均摊,或根据在塾年限承担,一位塾师一年的薪资平均约30吊钱。总体看,清末青岛地区的塾师收入能勉强维持一个五口之家的生计,基本能代表自给自足经济中产阶级的水平。

私塾无论学生多寡,都只能聘请一位塾师授业解惑,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先生,即一塾一师。

塾师为什么叫先生不叫老师?

“因‘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为儒学中万世师表,如果他人称‘师\’字,有僭越之最罪”(《私塾钩沉》)。

塾师通常不是“一般人”,有资格成为塾师的,大都是经过院试获得取录的“生员”,也有落第秀才、老童生及贡生等身份的。一句话,都得有学问。必须能讲授经书,吟诵诗词歌赋,因为一个学生从启蒙到应试,都是一人包教到底。

如果说只有这些,还完全不够,塾师还得会写春联、婚联、编戏台长联,填写媒柬、还愿文疏,甚至全面了解丧礼中的繁琐礼序等,这就需要广泛的知识面和经验,否则难以应付自如。

塾师一个月拿多少工资?

翟广顺先生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换算,“塾师的收入根据所教学生的数量来定,或由学生均摊,或根据在塾年限承担,一位塾师一年的薪资平均约30吊钱。清末时期的青岛,1吊钱能买20斤小麦。1吊钱=1000文制钱,1升高粱(18斤)值550文制钱,1斤晚红薯值5文制钱,1斤萝卜值4文制钱,1斤大白菜值6文制钱。据对崂山东九水村塾师的调查,一年的薪资少时30吊,多时40~50吊。有的私塾则根据学生入塾年限缴钱,年级高的学生每年每生交8吊钱,开蒙学生则纳2吊钱。杨家群村开蒙学生的学费相当于一升小麦的折价”。

当然,也有以粮代资的,年底合伙给塾师缴纳一定数量的粮食作为报酬。“龙泉村河西崖私塾每个学生每年向塾师交15~16斤地瓜干。如果塾师是延聘的外村人,则由塾生家庭轮流给塾师提供饭食,如七峪村、江家土寨、王哥庄、杨家群、毕家上庄、毛公地、大枣园等村塾均为塾师轮流派饭。此外,在特定的年节(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学生家长携带礼金或礼品向塾师拜谢,这笔馈赠年均约7~8吊钱。杨家群村村民每年夏冬两季,还要集资为塾师添置衣服、毯子、靴子等物品。总体看,清末青岛地区的塾师收入能勉强维持一个五口之家的生计,基本能代表自给自足经济中产阶级的水平”。

塾师的聘期通常为3年,期满后由塾东议定其去留。

但是,教书先生的饭碗也不是铁的,往往没有什么保障,更不用说退休金了。

徐荣寰提道,先生任教之时,往往称“设帐”,如果离开了,则称“撤帐”,撤帐的原因有的是学董对任教先生不满意,打算将其辞退,就会在当年冬至后的10天内,暗示先生明年撤帐,请您另谋高就。如果先生主动提出离开,通常叫“撤馆”,学董如果觉得可惜,就会力争挽留,也就是留馆,这一项工作一般是在冬至后进行,如果留馆成功,皆大欢喜,学董就会设宴招待先生,并在孔子像前,焚香奠酒,三叩首,以示庆贺。还有纳贽,意思是学董提前定下某位先生,相约明年到塾任教,需要在冬至后带着礼物酒肉,到先生处欢宴一次,表示定聘。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大多事情都是一场诚挚的宴席解决的。

好的塾师非常受欢迎。翟广顺先生说,《毕家上流村志》中有记载,明清两代曾出过百余名私塾先生,其中多数受聘离家去他乡教书。每当过完春节,牵着驴来请先生的外乡人络绎不绝。因此,毕家上流村沿街住户的院墙都设有拴驴的橛子,用青石或白石头雕凿而成,有一个圆孔能穿过缰绳拴驴用。

课堂拾零

如何放假?学些啥?

鸡声不如书声早,

灯影常随月影斜。

这是私塾门上常贴的对联,足可以说明,当时读私塾和现在学生读书一样辛苦,黎明晨诵,挑灯夜读。

“学生在塾的时间长短不一,视家庭经济状况和个人的学习情况而定,清末青岛地区大部分学生在塾时间为4到5年,也有个别超过11年的”,翟广顺先生说。

当年的私塾,没有周末,节假日也少。在以农业为主的村塾中,长假是麦收假,一般是在夏至前5日放假20天,没有暑假,立秋后放秋收假。从农历十月初三上到腊月廿三,放年假,一直到来年正月十六或者十九等开学,如此反复。不过有趣的是,正月如果遇上庙会,会放几天庙会假。一学年入塾大约10个半月。

每天学童的作息是黎明起床,梳洗之后到校,根据学龄长短背书。早饭后先生开讲,午饭前开始练书法,午饭后夏季午休一个半小时左右,“全都曲肱而睡”,其他季节则没有这个待遇,午休结束后继续背书,相信大家在影视剧中都见过这样的场景,先生一句“念书”,下面学生摇头晃脑,高声念诵,直到日落西山。晚饭后,并没有结束,“农历正月至四月底、九月至腊月初的晚上还要加课2到3个小时”,学生还要读“灯书”,先生也陪着学生夜读,从不偷闲。

那么私塾到底读什么内容呢?

在青岛收藏家邹勇先生家中,半岛记者见到了各种私塾的课本,大都是《三字经》等基础内容解读,《四书五经》等的“小题大做”(成语小题大做就是用“五经”文的写法,作“四书”文,四书是小题,五经是大作)。比如道光年间李氏家塾的《小题正鹄二集》,以及《三字经窃说》等,邹勇先生说,这些大都是私塾先生自己撰写的讲义,由此可见,当时先生的水平不一般。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是私塾的启蒙课本,蒙童必须在三个月到半月内背熟读透。“先生授业时,将学生叫到桌前,先生念一句,学生循一句,教到能自念为止”,徐荣寰称,先生还会从中观察学生的聪敏程度,因材施教,“20天左右,即可在新生中分解出上、中、下三类不同程度的学童,有时全塾15名学生,能分解出13个学阶来,先生逐个施教”。可见,当时的私塾也有值得借鉴的一面。

之后,就开始进入四书五经的阶段。“先生首先开讲私塾,《论语》为首,当天,先生洗手漱口,焚香奠酒于孔子位前,正襟危坐,目不斜视,全塾学生静坐无声,一片肃穆”。

“私塾的课程没有太大的区别,不外读书与习字两种,也有属对作文、赋诗等功课,这与传统农耕的社会知识结构有关。必须承认的事实是,清末青岛私塾的生活是沉闷、枯燥的。崂山大麦岛村志对村塾不无批评地指出:‘既无学制年限,又无教学计划和具体要求,进度不一,只读不讲,背熟一本再读一本……读书背书,天天如此,无上下课和活动时间’”,翟广顺先生表示。

私塾的检查很严格,先生不但让学生直接背诵全文,还会挑着背,也就是在你按次序背诵之时,突然说一句“春光不与四时同”,学生要立刻接“接天莲叶无穷碧”,然后再继续原来背诵的内容。当然,最难的当属“倒背如流”了。

如果背不过,后果很严重。“轻者罚跪再念,重则挨木板子”(《大麦岛村志》)。

除了传统的背诵、临帖也就是写大字的课程,有的私塾还教学珠算,练习打算盘。德国人统计,有17%的私塾开设了算术课,主要教授九九乘法表和用算盘运算。另外,“还有不少私塾增加了日用杂事、世事应酬的教育。据卧龙村志记载,村塾还讲授契约、春联、喜联、挽联、媒谏等实用内容”。

新闻推荐

都怪一时腿懒醉驾被查傻眼了

半岛全媒体记者尹彦鑫张伟通讯员韩通科王磊报道本报7月16日讯7月15日,李沧交警在虎山路与枣园路路口设岗夜...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开学叩首不可少)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