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道集——六话室说史》作者:杨本良出版社:青岛出版社曲指算来,我与杨本良老先生相识已经十年之久了。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有那么一两年,我具体编辑《文史》专刊。就在那个阶段,我与杨老相识了。杨老当时是我们文史方面的重量级作者,他写的那些历史典故、传说、民俗、风情、人物和自然等,深受读者欢迎。在当时,“文史专家”这个名称还不像当下这么流俗,杨老自始自终认为自己是普通作者,从不说自己是个什么家,而作为责任编辑的我,当时在心里就已经把杨先生尊为专家了,只是口头上没说。
论起来,在杨老面前,我是后辈。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他就已经发表了许多文史方面的文章,令我十分惊奇,感觉杨老学问很大,上下九流,无所不通。后来,当得知杨老的专业是电气工程师而不是人文历史研究时,我就更加敬佩了。
我印象中,杨老撰写了数量非常大的文史文章,并不怎么局限于本土本地,他探讨的是中国历史的变故和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逻辑及风情。这就很不简单了,首先,作者得熟识历史发展的脉络,而且还要洞悉中华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政治和文化风俗的不同变化。对一位专门研究历史的学者来说,这些可能不难,但对于一个专业的电气工程师来说,这需要怎样的阅读和资料占有,才能积累这么多的系统知识啊。当然,杨老笔下写的都是历史常识,常识看起来似乎不深奥,而且零碎,却能够异常准确地反映出真实的历史和文化特征,对洞悉事件、解读迷津、启迪生活,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其实,把点点滴滴的常识集大成者,就是贡献。在某种程度上,这还是大贡献。我觉得,杨老正是这样的人。
据我了解,在当今文史研究圈里,有时候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的现象时有发生。而杨老始终洒脱地跳在这个怪圈之外,他和善、亲热、与世无争,至少在我面前,绝口不提这方面的话题。先前,杨老的住处离报社很近,一条马路相隔,杨老来报社见了我,总是邀请我到他家小酌。他说,儿女都大了,也很孝敬他和老伴,家里存了些好酒。他还说,到他家,菜好不好他不敢夸口,酒是绝对可口。奇怪的是,有许多研究文史的人在我面前说过许多貌似深奥的话我都忘记了,唯独杨老说的这些话,我至今没忘,并且一想起来就感到十分亲切。遗憾的是,直到杨老搬家到了城市东部之前,我始终没有机会与他老人家坐在一起,端起酒杯碰一下。
杨本良先生已是八旬老人了,他的第一本人文历史研究专著《门道集——六话室说史》出版了。这是杨老晚年中的一件大事,作为一名本分老实的知识分子,把自己多年撰写的、深受读者喜爱的文章集结成书,是对自己的一种慰藉,也是对读者和社会的一种贡献。
新闻推荐
半岛全媒体记者刘玉凡通讯员袁世波报道本报7月8日讯近年来,青岛市区增添了多处共享汽车投放点,但共享汽车在为市...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