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 即墨新闻 胶州新闻 平度新闻 莱西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青岛市 > 青岛新闻 > 正文

韩国人用这片的病态拍出了所有人的痛

2018-06-12 15:18   https://www.yybnet.net/

实在是太快了。

周末经历过上影抢票环节的朋友们,应该知道这一届的戛纳系该有多难抢。

看看最快售罄的Top10,《小偷家族》连名次都排不上。但这丝毫不妨碍它半分钟内被抢购一空。

本着佛系抢票的心态,毒药君当然理所当然地错过了这次《小偷家族》的国内首映式。

正当我为此感到遗憾时,另一部戛纳大部头提前放出了资源。

看完我只想说,今年外媒给出的最高分,老调重弹,但也不妨一看。

《燃烧》

Burning

既然说到了口碑,不妨看一下它上个月在戛纳的表现。

刚才说过,这部电影拿到了媒体场刊最高分3.8(满分4分)。

熟悉欧洲三大电影节的朋友应该知道,戛纳的口味向来是多元且挑剔的。

作为艺术片领域的一块圣地,每年有不少高质量文艺片从这里走向全球影迷的硬盘。

今年的《燃烧》之所以格外引人关注,就因为它不单单刷新了主竞赛入围作品在该单元的历史最高分记录,还创造了韩国片在戛纳的高分记录。

放眼今年的主竞赛结局,贾樟柯颗粒无收,而日本和韩国分别以金棕榈、高口碑制霸海外舞台,多少让人惋惜。

▲是枝裕和凭《小偷家族》拿下金棕榈

放下感慨,让我们说回电影本身。

除了作品本身口碑爆棚,电影节上的火热表现,还让《燃烧》的导演李沧东再次回归观众视线。

自《诗》之后,它是这位哲学系出身的导演时隔8年后的新作。

说起来,李沧东不算高产。从处女长片作《绿鱼》算起,前后也就拍了6部作品。但经他之手的每部作品,口碑都相当不错。

他最擅长捕捉人物间若即若离的关系。此次的《燃烧》,继续延续了这种风格。

▲《密阳》把全度妍送上了戛纳影后宝座

说起这部新片,它其实是李导根据村上春树的作品《烧仓房》改编而来。据一些看过原著的朋友表示,电影和原著的气质吻合度还是很高的。

何止是吻合,有人甚至觉得电影超越了原著。

不过,反对的声音也有。

至少,根据我的经验,能拍出超越原著的电影作品,真的少之又少。

比如《别让我走》,这部石黑一雄(诺贝尔文学奖)的力作,其实小说读下来并没有太大触动。相反,电影版添加了很多细节,让人看到了一个更鲜活的女主形象。

但这样的主观性体验实在难得,可遇不可求。

之于《燃烧》,村上春树的原著我没读过,但我相信,普遍意义上而言,文字对于一些细节和抽象符号的打磨应该远胜过电影。

所以,电影想要难拍出小说中的意境,很难。

《燃烧》可能正因为太过追求这种还原感,因此看的过程中,你能够感受到它的节奏有着和韩影明显不一样的叙事节奏。

以往的韩影,看看那些“改变现实的9分主流商业片”,无论《杀人回忆》、《辩护人》、《素媛》、《出租车司机》,你都可以找到很明显的工业化痕迹。

尽管它们的故事原型来源于现实,但故事结构实际上非常套路。什么样的时间点,该发生怎样的戏剧冲突,以及该有怎样的情感处理,都是事先可被预估的。

《燃烧》不同,它一直靠镜头在讲故事,散漫且留白的镜头让你猜不到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韩影中通常存在的夸张和狗血,在该片中虽不存在。不过,也正因为采用这种无限接近文学的表述方式,给人留下了诟病空间。

类似的反应在韩国也有。

▲“很幸福的睡了过去”

“称赞这部电影的都是在装逼”

这也是为什么《燃烧》的评分自公布以来,一直在往下掉的原因。

▲刚出分时,曾一度拿到过9.0

韩国本土评分网站Naver,也只给出7.9的评价。网民更是直接祭出6.7的及格分。

当然了,对于这类电影,其实用评分去评估它的质量没太多意义。

因为它的解读空间太大,能看出多少,全凭自己的理解能力。没办法形成一个统一的认知。

从毒药君的立场来看,排除那些让观众觉得费解而乏闷的长镜头,其实电影中探讨的主题还是很有意思的。

《燃烧》想要讲的东西简单明了,一言以蔽之,即:富人一直在游戏人间,穷人只能靠臆想的真相站撸。

故事说的是文学系出身的无业青年宗秀,于一次偶然,重遇多年不见的青梅竹马,惠美。

▲资源由小玩剧字幕组译制

两人一见如故,很快就发生了关系。

然而令宗秀想不到的是,女孩很快又勾搭上一个名叫Ben的家伙。

对方不高,也算不上帅,但有钱是真的。

眼见发小被Ben抢去,身无分文的宗秀,很知趣地退出了这场注定不会赢的伴侣之争。

但他的不满,也一直在累积。

面对轻浮的Ben,这种厌恶的情绪时不时会得以显现。

为了表现Ben和宗秀的隔阂,影片会通过一些宗秀的主观镜头,让观众感受到他的所思所想。

比如在一场Party的戏份中,惠美在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游历见闻时,Ben的反应,说明了他并不在乎这个女孩。

察觉到宗秀正看着自己,他回以的只是伪善的假笑。

对于真心爱着惠美的宗秀来说,Ben的这一举动无疑是对自己付出的冒犯。

更令宗秀无法接受的,是Ben那些恶趣味的“怪癖”。

对方告诉宗秀,自己喜欢烧被遗弃的塑料棚。这么做能给自己带来快感。

这成为影片制造悬念的核心事件之一,同时也呼应了片名“燃烧”的主题。

接下来一段时间,通过亲自探点,宗秀意识到这不过是Ben于闲聊中产生的闲侃,实际上他并没有这么做。所谓“烧塑料棚”,不过是他为了凸显自己与众不同的嘴炮罢了。

于是,“燃烧”这个词在影片中变成了一种象征。

它象征着富人虚妄的幻想,以及穷人追求真相过程中被压抑的怒火——当宗秀发现自己被Ben玩儿得团团转,心爱的惠美又消失不见时,愤怒的宗秀最终杀掉了自负且不自知的Ben。

电影《燃烧》真正吸引人,同时也是让人迷惑的部分,在于它至始至终塑造的神秘感。

李沧东曾在放映后接受采访时表示:

“与其说,用电影中神秘的部分去评判世界,我更倾向于努力让观众们去感受神秘本身。”

于是,在这部作品中,除了有象征阶级趣味的隐性暗示,还有诸如女主惠美中途消失这样的处理。

关于惠美的下落,从片中的提供的线索来看,她极有可能是因欠下巨额债务落荒而逃。

又或者,是被Ben杀害。

通过惠美那通打给宗秀但不了了之的电话来看,她肯定出事了,但至于是不是被杀,只能靠观众自己判断。目前网上流行的“烧塑料棚暗示杀人论”,有兴趣的不妨去找来看看。

此外,宗秀在Ben家中找到的惠美曾用过的饰品,似乎也可以理解为那不过是惠美离开Ben后,男人收缴的战利品。

因为有些人就是喜欢收集和女人相关的物品,来增加自己的成就感。

关于惠美的生死问题,影片一直没有明确的交代。这个没有结局的结局,就像宗秀那始终未曾书写的小说一样,令人难以捉摸。

尽管如此,看完《燃烧》,你还是可以感受到明确的焦虑感。

这种焦虑,反映在故事中,既有底层百姓对上层阶级生活求而不得的失落,又有一种身处混沌时局,进而导致方向迷失的挫败。

就像宗秀自己所说,世界,是一个谜。

谜一样的世界,有谜一样的现实。

宗秀尽管身为大学生,但在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毕业即失业,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对于一个带有理想主义情怀的人来说,要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生存已经变得极其不易。

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沦为三和大神一样的存在。

然而,这个世界上偏偏有一种名叫“富人”的物种。影片中Ben的形象,满足了小市民对这类人的固有想象:

他们有钱,干着神秘的职业,然而时间又异常充裕。当普通工薪阶层每天拿着固定工资在公司点头哈腰时,这些富人却坐拥豪宅香车,到处在全球浪。

鸡汤文教育普通百姓,平淡是真,要学会知足。

可当赤裸裸的现实摆在你面前,要你直面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时,你真的能淡然以对吗?

所以,《燃烧》与其说是一个悬疑故事,倒不如说是一部对社会结构的观察录。它回归的核心,仍旧是对格差社会中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探讨。

此外,对于什么是“真实”,通过《燃烧》可以看到,真实实际上并不具有普遍性。它之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含义。

错把自己的真实当做世界的真实,是很多人通常会犯的毛病,这当然也包括宗秀。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当他眼睁睁看到自己曾经相信的世界崩塌后,会陷入一种强烈的愤怒。

什么是压垮人的最后一根稻草呢?摧毁TA的信仰就对了。虽然Ben并没有蓄意挑起矛盾,但出身,决定了他注定无法和宗秀想到一块儿。

除了因身份差异和Ben对女人的轻浮态度点燃了宗秀的怒火。和父亲隔代遗传的暴力,似乎是影片《燃烧》想要传递的另一个主题。

根据宗秀的介绍,自己的父亲因为情绪管理存在严重缺陷,致使自己的愤怒经常得罪周围人,导致家庭破裂。

宗秀痛恨这样的父亲,但潜移默化中,对于这个不公的世界,他自己的暴力倾向,亦在不知不觉萌发……

类似的上述话题,其实不少电影都提到过。对因身份带来的认知差异,进而引发阶级间的矛盾。说到底,其实还是源于地位的不平等。

当社会财富分配不公时,暴力,成为了这类作品解决争端的唯一方式。这也是底层百姓维护尊严的最后武器。

《愚行录》中的哥哥,正是用这样的方式,守护着他和妹妹的尊严——尽管二人的关系本身也足够病态扭曲。

现如今,随便点开一篇文章,时不时就看到诸如“你正在被有钱的同龄人抛弃”“你正在假装生活”之类的爆款文。

贩卖焦虑,差不多已经是这个时代的通性。它未尝不是那些养尊处优之人对陷入困境之人的一次收割。

但,什么时候是个头呢?

人的欲望很多,可怕的不是心比天高,可怕的是,自己的能力并不能支撑自己到达想要的彼岸,而你还误以为你已经到达。

讽刺的是,这个彼岸似乎也和欲望一样没有尽头。天才瑞普利,就是用这样无止尽的欲望,成功获得自己想要的一切。

他快乐吗?似乎也不尽然。

于是也就有了影片展示的这荒诞的一幕:在一轮轮欲求不满中,富人只能在谎言中,用莫须有的段子掩盖自己精神的空虚。而穷人,只能利用一次又一次的自渎,排遣生理上的寂寥。

他们很可怜,却又如此真实的存在于生活之中。

这,大概就是这个沉闷乏味的世界的本来面貌。

《燃烧》用暴力作为全片结局,其实,也更像是底层人对自己在阶层社会中无能为力的抗议。

没人替自己主持正义,自己就只能成为正义的化身。

跨出的那一步或许是阴暗,但不跨,连迎接光明的机会都没有。

所以,男孩最终选择了燃烧。

近期热点

新闻推荐

从“第一生产力”到“第一动力”——厚积薄发的中国科技

集装箱船在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靠泊作业。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是我国完全自主创新并设计建设的亚洲首个、全球...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韩国人用这片的病态拍出了所有人的痛)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