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 即墨新闻 胶州新闻 平度新闻 莱西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青岛市 > 青岛新闻 > 正文

老物件带你坐上“时光机”

来源:青岛早报 2018-05-16 06:28   https://www.yybnet.net/

木质风箱、半导体收音机、缝纫机、黑白电视机、粮票、宝塔糖……这些已经淡出人们视线的老物件,再次聚拢在大家面前,面对陌生而又熟悉的老物件,邻居们都能讲出与其有关的温情故事,感悟改革开放40年来的生活变化。昨日,市北区“记忆市北”民俗活动月在水清沟街道海丰广场举行。现场邀请了社区技艺达人展示年画、篆刻、针织、剪纸等传统民俗技艺,居民们还带来了数十年都舍不得扔掉的老物件,感慨时代变迁。

民俗活动120多场

上午10时许,水清沟街道海丰广场成了民俗展览中心,市北“记忆市北”民俗活动月在此启动。 “记忆市北”民俗活动月期间,市北区将组织剪纸、皮影、抖空竹等项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进校园。6月16日,海云广场将举办浮山大鼓、高跷等辖区非遗类项目展示,现场观众都可一试身手。端午节期间,各街道社区还有“我们的节日”包粽子、绣荷包等120多个传统民俗活动相继亮相。让居民在民俗活动的参与体验中,感受市北区厚重的历史文脉。

老物件成“时光机”

开幕式现场,水清沟街道还举办了老物件展。长桌搭成的展台上摆放了各种上世纪居民家中使用的老物件:仍能推拉鼓风的木质风箱、印着天安门的镜框、喇叭声音嘈杂的老式收音机、已经收不到信号的9寸黑白电视机、早已作废的粮证粮票、磨损严重却运转自如的缝纫机……来看老物件展的邻居们围拢在展台前,你一言我一语回忆着与老物件之间的往事。展览现场的居民面对这些老物件,似乎成了可以让时光倒流的“时光机”,老邻居们数十年的温馨往事和生活变迁历历在目。

故事1

风箱记录“厨房革命”

71岁的李慧君小心翼翼打开蛇皮袋,从中拖出一个木制的风箱。 “这是我家的宝贝,搬家住楼房也舍不得扔。 ”李慧君说,她1972年结婚时,还是住在水清沟村的平房里,那时家家户户做饭都用大锅灶,锅灶旁边就放着一个风箱鼓风吹火。李慧君告诉记者,那时候锅灶里烧煤火木柴,自始至终需要来回拉动风箱鼓风,一个人忙活,要左手拉风箱,右手挑弄灶台里的烧火材料,根本离不开人。

到了上世纪80年代,风箱被电动鼓风机取代,一拉电闸就有风不断吹进灶台。 “大约快到上世纪90年代了,家里就用上了煤气罐,虽说每次换煤气罐很麻烦,但又脏又累还占地方的锅灶就可以拆了。”李慧君说,前些年城中村改造,她家早就住进干净宽敞的楼房,厨房里也用上了天然气、电磁炉、微波炉,但这个老风箱她一直没舍得扔。“这是我们老两口半个多世纪的生活念想,也是厨房厨具变化的印证。 ”李慧君说。

故事2

缝纫机是“大家的”

“这台缝纫机是我妈送我的嫁妆,那时用自行车驮一台缝纫机回家,比现在家里有辆车还风光。”现场一台运转自如的缝纫机吸引了众多居民围观,缝纫机的主人盛爱莲告诉记者,这是1980年她结婚时,老母亲托人给她买的嫁妆。64岁的盛爱莲说,那时候企业职工的月工资还不到40元钱,而且当时工资与现在不同,一个月的吃喝生活几乎就占据了工资的全部,每月能存下5元钱就不错了。当时一台缝纫机售价126元,对盛爱莲一家来说,就相当于三四年的积蓄。 “当时娶媳妇结婚讲究的是‘三转一响\’,就是要有能转的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和能响的收音机。 ”盛爱莲说,她16岁就自学了裁缝,一家四口人的衣服都是她买布料做。裁剪好布料,因为家中没有缝纫机,她就到邻居家借用。“当时这些大件不是有钱就能买到,要凭票购买。”盛爱莲说,临近结婚了,老母亲托亲朋好友找到一张缝纫机票,将凑好的126元钱交给她。盛爱莲和未婚夫赶到威海路一家商店,用自行车将这台缝纫机驮回家。

“路上别提多高兴了,觉着旁边的人都在看我俩。 ”盛爱莲美滋滋地回忆道,缝纫机抬回家那天,左邻右舍都跑来看,摸摸机头、转转小轮……“这台缝纫机以后就算咱们大院共有的,谁要用随时过来就行。 ”趁着高兴,盛爱莲向邻居们承诺“缝纫机随便用”。从那以后,左邻右舍谁家给孩子做衣服、谁家给老人缝裤子,就会敲开盛爱莲家的门,打声招呼打开缝纫机就用。盛爱莲两口子还端水送茶陪着说话。这台缝纫机一用就是38年,虽然机械部件磨损得很厉害,但仍能照常使用。

故事3

“宝塔糖”铁盒装满儿时美味

展台上有一个20厘米见方的铁皮盒子,油漆斑驳脱落的铁皮上还能看出“青岛宝塔糖”的字样。这个铁盒对62岁的朱伟丽来说,盛满了儿时的各种美味。 “现在点心盒、月饼盒的包装,比这个精美得多,但包装盒只是包装盒,而我这个铁皮盒,永远有香喷喷的味道。”朱伟丽说,她10多岁时,家里就有这个铁皮盒,而且铁皮盒里永远放在大衣柜的顶上,她踩着小板凳也够不着。当母亲拿下这个铁皮盒时,总能从里面拿出香脆的饼干、松软的桃酥……

“宝塔糖以前是孩子们打蛔虫的药,因为药味道苦,就添加了好多糖遮盖苦味,在糖果缺乏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宝塔糖成了孩子们的美味。 ”朱伟丽说,不知道父母从哪里要来这个宝塔糖的包装盒,用来盛放点心。在当时,一个铁皮做的铁盒也是稀罕物。“现在的孩子哪有哭着喊着要糖要点心吃的,我们小时候可真是做梦都想。 ”朱伟丽出嫁结婚时,也把这个儿时的“美味梦想”带到了新家,希望能给孩子们装点心。没曾想,用了没几年,点心、糖果、巧克力成了平常物,孩子们都懒得吃。铁盒闲置下来,却成了朱伟丽的美好回忆。

记者 赵健鹏 实习生 王格格通讯员 冯浩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国内首次!岛城出租车调价网上搞定

早报讯5月14日,在青岛市启动市区巡游出租车运价动态调整机制后,市区各出租公司按照通知要求,对出租车公里租价进行调整,调整...

青岛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青岛,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老物件带你坐上“时光机”)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