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计划经济时期,许多商品都是凭票供应的。就是说,对紧俏商品而言,即使有钱,没有“票”也买不到。特别是像电视机之类的“时尚品”,更是一票难求。
上世纪70年代,我姨夫在青岛的一家交电商店当经理。在千家万户求之若渴的情况下,凭票才能买到的名牌自行车、收音机、电视机,那是“一个萝卜顶着一个窝”,谁也不能截留。而交电商店经销的那些杂牌货,姨夫就能 “近水楼台先得月”了。 1972年夏天,父亲筹措了一些钱,从姨夫工作的店里买回一台天津产“三峰牌”电视机。
在我的记忆里,那台卧式9英寸“三峰牌”黑白电视机右侧有两个旋钮,上面那个旋转起来 “嘎巴嘎巴”响的是选台用的,下面的是调控亮度的。再往下还有一个左右滑动的把,是用来控制音量的。
还没来得及架室外天线,当天晚上父亲就迫不及待地举行了“首映”,邻居们把我们不大的家挤得满满当当,来晚了的干脆就站在窗外探着头往屋里看。首播由父亲一手操作,因为使用的是随机的两根拉杆式室内天线,信号很弱,画面不清晰也不稳定。忙活来忙活去,等到把画面和伴音调好,父亲的脸上已经全是汗水了。
之后,当父亲不在家的时候,我就成了放映员,天天晚上为邻居们放电视。但是家小人多,热气蒸腾,终究不是长久之计。父亲计划把电视机搬到院子里,他领着我们用水泥和石子硬化了院子,制作了安放电视机的桌橱,又把在村里预制板厂焊接的室外天线架到了平房顶上。这样一来,不仅电视画面和伴音比以前更好,来看电视的人更多了,着实给我家带来了旺盛的人气。邻居们晚上聚到我家看电视,白天走在街上相互也多了一些和气,这是我们始料不及的额外收获。
自从我家有了这台电视机,一家人陪着熬夜是很自然的事,电费比以前明显增加不说,第二天早上清扫院子也非常麻烦。看到我和姐妹的不快,父亲说:“这不是因为别人家没有嘛,不然,你请这么多人到咱家里来,人家也不愿意来啊! ”
夏天过去了,秋天到我家看电视的人有增无减。最让人受不了的是冬季,不能在院子里看电视了,又要回到屋里看。炕上坐的和地下站的多是中老年人,抽烟的人很多,屋子里烟雾弥漫,气味非常难闻。就是这样,我们也得忍着。
后来,也是得益于姨夫工作的便利,我们家又换了一台12英寸“青岛牌”黑白电视机,顿时让我觉得心境更宽,眼前更亮了。电视机换了,但是一切照旧,观众还是那些恋恋不舍地邻居,义务播放的依然是我和父亲。这样的情形一直持续了好几年。
在那个过去的年代,我家一前一后的两台电视机带给我们许多欢乐,也让我们和邻居之间的关系更为亲密了。如今回忆起来,感到还是很有意义的。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商品凭票供应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各种家电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电视的种类多了,屏幕大了,画面清晰度达到了“高清”,我家的邻居们家家户户早就在自己家里尽情享受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了,真应了父亲当年那句话:“你请这么多人到咱家里来,人家也不愿意来啊! ”
新闻推荐
实战演练进社区,防患未然保安全 康城社区多个小区进行消防演习,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半岛全媒体记者张杨通讯员于雅洁报道本报讯“大家躬着腰,用湿毛巾捂好口鼻,扶好把手按秩序撤离……”4月24日,康城社区尚东区小区博海物业组织保安、保洁和热心业主,组织了一场内容丰...
青岛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