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我国新一代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科学”号圆满完成西太平洋麦哲伦海山系统多学科综合调查,顺利返回青岛母港。在该航次中,科学家从地质、水文物理、化学和生物生态等多学科调查入手,对海山进行了综合探测研究。此次科考是“科学”号首次探索深水海山,并对其中一座海山开展了全要素探索,而科学家要公开征集这座海山的名字,这也是我国第一次面向社会公众为海山征名。
探测麦哲伦海山链
“科学”号这次执行的西太平洋麦哲伦海山系统多学科综合调查是于3月10日从青岛起航,历时41天,搭载了来自中科院海洋所、声学所、山东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等单位的80名考察人员,徐奎栋研究员担任首席科学家,陶振铖副研究员任作业队长。
陶振铖告诉记者,海山又称 “海底山”,是指从海底高度超过1000米、但仍未突出海平面的隆起。海洋中估计有逾3万座海山,其中60%以上分布在太平洋,尤以西太平洋居多。海山系统因其丰富的渔业和矿产资源和海洋生物多样性,对其研究和开发活动日趋活跃。
太平洋海底有多个海山区,其中麦哲伦海山链位于西太平洋,由十多座大型的平顶海山组成。麦哲伦海山链是一个全球关注的富钴结壳区,由几十座大大小小的海山构成,中国、俄罗斯、日本和韩国均在该区域有矿产合同区。项目科研团队针对位于东经152度-153度,北纬17度的麦哲伦海山链的典型海山,从地质、水文物理、化学和生物生态等多学科调查入手,对海山进行了综合探测研究。我国在此区域的富钴结壳合同区内有采薇海山和维嘉海山,其山顶均位于海水下1400米以深。
征名海山富饶而神秘
在此次航行中,科学家系统探查了一座没有名字的海山,并第一次面向社会公众为该海山征名。据介绍,在太平洋底给海山镌刻一个“中国名字”,是非常难得的机会。这是自从我国正式开展给国际海底地理实体命名,第一次面向社会公众征名。一旦有国民提供的名字被采纳,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将先向中国大洋协会申报,后者再向国际上的海底地名分委会申报,一旦通过将获得国际认可。给海山起一个中国名字,这是中国人对国际海洋事务的贡献,是中国人在国际海底的话语权和国家综合实力的象征。
陶振铖表示,这座海山富饶而神秘,与北京直线距离4500公里左右,高4300米,最高处位于海下1200米。这座海山上黑色的富钴结壳满山遍野,白色的有孔虫砂点缀其间,是许多古老神秘的海洋生物世代家园。
徐奎栋表示,“就像地理发现一样,海山命名必须开展调查,对面积、环境等因素了解清楚,只有科技实力达到一定程度的国家,才可以为一座海山命名。 ”徐奎栋告诉记者,征名方式及时间等会在不久后对外发布。
获取大量新奇物种
记者了解到,科学家在这次调查中,通过多波束测深,获得了两座海山的精密地形图,对位于东经153度、北纬17度的一座海山,进行了地形地貌、底质环境、水体理化环境、底栖生物和生态等多学科综合调查。调查表明,两座海山均为平顶海山,进行全面调查的海山周边的最大水深是5500米,山顶最浅水深约1200米,海山高于基底4300多米;山顶面积约188平方公里,呈不规则的三角形状;海山东北、西南和南部各有一个延伸较大的海岭。
科学家还利用温盐深仪、垂直拖网和分层拖网等完成了海山“十”字断面22个全水深站位的水文、化学和生物生态调查。利用“发现”号遥控无人潜水器(ROV)进行了7次下潜作业,获取了巨型和大型底栖生物的宝贵样品356个,涉及刺胞动物、棘皮动物、多孔动物、甲壳动物、软体动物和多毛类等135种生物,包括许多之前未见的新奇物种。此外,采获岩石样品33个,主要为玄武岩、富钴结壳和铁锰结核,获得了4个站位的沉积物样品,以及大量原位实测数据和影像资料。
麦哲伦海山发现“珊瑚林”
科学家告诉记者,他们这次还在海下1400米左右的西太平洋麦哲伦海山上发现了 “珊瑚林”,其中最大一株珊瑚高达2米多,这在热带西太平洋的海底十分罕见。通过“科学”号搭载的“发现”号深海机器人传回的视频,科学家看到在幽深暗蓝的海山上,2米多高的粉红色水螅珊瑚生机勃勃,繁茂的“花枝”上,附着了海百合或捕蝇草海葵;近3米宽的竹柳珊瑚,牢牢地附着在海山的岩石上,枝丫上生长了无数的珊瑚虫;竖琴结构的白色丑柳珊瑚,枝繁叶茂;螺旋状生长的金柳珊瑚,飘逸潇洒,像极了一枝正在开花的芦苇。本版撰稿摄影(除署名外)记者 徐栋 通讯员 王敏
新闻推荐
小埠东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王峰鲁信长春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常允金东城国际社区党委书记高利平文/图半岛全媒体记者张海玉张杨王鹏樱花烂漫的季节,埠东管区各社区“两...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