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青岛沧口街长大的,在青岛只有市南、市北、台东、四方、沧口五个区的时候,沧口属于青岛市区的最北端。人们俗称的 “街里”,就是市南区的繁华地段。我和同学们去市南,就叫“上街里”。成年人心目中的“街里”是中山路周边,而我们则是把栈桥、水族馆、中山公园当成“街里”最好的去处。
那时,“上街里”对我们来说是兴奋不已的乐事,但去一次实属不易。记得学校组织过两次集体“上街里”,都是在1966年之前,也就是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一次是清明节为烈士扫墓,另一次是参加青岛市小学生运动会开幕式。我们去程是步行四十里,返程是坐火车。由于是集体活动,从青岛火车站坐到沧口火车站,每人只需一毛钱。
清明节扫墓那次,一大早我们就从永宁路小学出发,几个班的学生由老师带着,排着长队一路跋涉走到中山公园北门。进园后往东又走了一段山路,就到了湛山革命烈士公墓。班主任郑燕燕老师,带领我们为烈士敬献花圈,肃立默哀。悼念仪式结束后,我们再集体返回中山公园踏青。
那时中山公园学生集体入园免费,散客门票大人一毛钱,儿童五分钱。公园和动物园是一体的没有分隔,随意游玩。走累了,也到午饭时间了。午饭都是个人自带,我妈特意为我烙了葱花油饼。我又掏出家里特意为我“上街里”准备的零花钱,咬咬牙买了一瓶汽水,因为那瓶汽水相当于一张电影票的钱。
参加青岛市小学生运动会开幕式那次,我们展示的是大型团体操“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之前已经排练了很长时间。运动会在中山公园南门对面的第一体育场举行,开幕式定在早晨八点。教导主任反复强调必须高度重视,全力以赴为学校争光。家住沧口的我们迫于路途遥远,害怕耽误表演,不得不提前在体育场周边住宿。
运动会前一天午后,我们从沧口步行到第一体育场实地排练,然后返回中山公园游玩至傍晚,再步行到鲁迅公园短暂游览,便抵达了栈桥东侧的太平路小学,借宿在学校教室里。
说到此,难免令人感慨。改革开放以来,孩子们若是参加集体外出活动,真可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吃的用的样样具备不说,都是大鼻子校车专人专车接送,最不济也是坐着学校租来的大巴车。以现在的路况车况,即便住在版图扩大之后的青岛最边缘,也用不着提前赶到市区借宿了。
而那时候,我们这帮十岁上下的孩子,稀里糊涂在太平路小学住了一晚,既没有铺的也没有盖的,嬉笑打闹一番过后,要么躺在课桌上,要么躺在椅子上,还有的干脆就躺在地上,枕着各自的小书包就入梦了。时光悄悄流过了半个多世纪,这样的同城借宿,回想起来还真是五味杂陈。
感叹时光不能倒流,儿时对“上街里”的憧憬,到了“街里”之后的亢奋和欢乐,对于我和我的同学们来说,早已是一个个艰辛却美好的回忆了。
王瑞华
新闻推荐
半岛全媒体记者王鑫鑫来自患者的感谢信和锦旗是医院最经常收到的礼物,然而,最近一份特殊的礼物“暖哭”了青岛市胸科医院胸五科的所有医护人员。一位肺结核小伙儿为了表达对医护人员的感谢之情...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