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 即墨新闻 胶州新闻 平度新闻 莱西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青岛市 > 青岛新闻 > 正文

“草根史官”追忆市北往事

来源:青岛早报 2018-01-16 06:56   https://www.yybnet.net/

市北区有近百名平均年龄超过65岁的“草根史官”,虽不担任史官之职,却行史官之责,他们不为名利,走街串巷、访人记事,在一些历史记忆即将消失之前,将其记录整理成册,为这个老城区留下宝贵的文史资料。昨日,这些“草根史官”编撰的第8本《记忆中的市北》出版发行。从2010年开始,他们平均每年出版一本《记忆中的市北》,8本沉甸甸的图书收集了近800篇市北往事。

《记忆中的市北》出了8本

昨日下午1时许,“草根史官”于向阳和尹宪君在办公室翻看散发着油墨香的新书,出版校对时的劳累一扫而光。 69岁的于向阳告诉记者,这本刚出版的《记忆中的市北》是该系列文化丛书的第8本。从2010年至今,他们编撰的《记忆中的市北》文化丛书按照平均每年一册的速度出版。作为副主编的于向阳告诉记者,2010年,市北区档案局找到他,希望挖掘散落在民间的市北历史故事。 “我当时认识不少青岛的作者,他们很早就在采写一些老城民间故事。 ”于向阳说,当时大家还活跃在门户网站的论坛中,招募的帖子一经发出,很快就网罗了五六十位家住市北的“土著”作者,开始着手编写《记忆中的市北》。这些“土著”作者基本都是土生土长的老市北人,最小的年过花甲,最大的已经年近九旬。

“被遗忘的历史”重见天日

“我们寻访的老记忆都是档案馆、史志中没有记录的,主要在民间口口相传的历史过往。 ”于向阳说,这套丛书采写之初,他们就确定了采编方向:不重复已有文字记载,重点挖掘可被证实的坊间传说和百姓故事。大家根据自己的居住地、工作接触、生活阅历等优势,走街串巷寻访认识或不认识的老人,通过老人的回忆,记录下市北区流传于民间的点点滴滴。“市北区许多地方连档案馆都没有记载,比如小村庄后面曾经有个鞑子坟,是元朝时蒙古族统治者与外来异族的公墓。 ”于向阳介绍说,吉林路小学的历史在正规档案馆没有记录,经过他们多次走访,发现吉林路小学的校舍最初是贮水山日本大庙附属的庙宇,日本投降后才改成小学。而位于泰山路和吉林路拐角的针织三厂,原本也是日本大庙的一部分。通过走访,这些历史都被写进《记忆中的市北》。

10多名老作者先后离世

大家采写后,文章汇集到于向阳这里,他再和编委们一起逐一核证、校对。于向阳告诉记者,从最初参加采写“老记忆”的近60名老作者,到现在参与创作的各阶层作者已经超过百人。其间有10多名老作者先后离世,这让于向阳感到无奈。 “这些老作者在市北区生活了七八十年,见证了市北的变迁,掌握了很多一手资料,好多来不及写的东西就此失传。 ”于向阳说,编委中的赵汝永曾经是他最好的搭档,是这些“草根史官”中年龄较大的,也是土生土长的“市北土著”,因此成为“草根史官”们眼中的 “活字典”,许多历史琐事都可以向他咨询。他除了负责老企业、老学校历史故事的采写,还参与后期编撰校对。去年6月,赵汝永患病住院,在病床上还写了 《青岛的自行车工业》《大连山周边轶事》两篇文章,之后就重病去世。 “新出版的这本书中,还有赵汝永的这两篇文章,这成了老赵的绝笔。 ”说到这里,于向阳有些伤感。

为保护历史脉络尽一份力

于向阳告诉记者,他们编撰的《记忆中的市北》每本书都分四大板块,第一板块为红色记忆,基本搜集记录青岛的百年历史中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史;第二板块为山头、村庄、街道、大杂院,叙述市北老城区的百年变迁,发生在村庄、街道、大杂院的民俗故事;第三板块讲述市北区的民俗民风,从百姓的衣食住行到民间节日的集、会;第四板块则重点记录市北区商业老字号、名企名校。据介绍,“草根史官”们挖掘整理这些历史故事,每篇文章的稿费只有100元,无法和付出的努力画等号。“大家并不看重这点稿费,只想为保护市北历史脉络尽一份力,留下一笔记录。”于向阳说。截至目前,8本书已经收录了近800篇老市北故事,丰富了市北区的文脉历史记录。

“大窑沟”得名于德国窑厂

老青岛说起中山路,免不了提及大窑沟。但随着城市变迁,大窑沟正逐渐从青岛的历史记忆中消失。根据作者徐明臣走访记录,大窑沟这个十分乡土气的名字,是从德国人占领青岛后才有的,此后100多年人们一直称呼中山路北头一带为大窑沟。

最初这儿确实有条大深沟,因沟的北面有个孟家村,因此叫孟家沟。 1897年德国人强占青岛后,筹划建设城市,需要大量的砖瓦等建筑材料。在大鲍岛山东麓,现市场一、二、三路的大片土地上,使用德国技术建成捷成窑厂等德资大型窑厂。在当时,由青岛本地人从没见过的蒸汽机动力机械制造砖瓦,高大的烟囱和巨大的厂房被人们冠以“大窑”之名。市场三路是原孟家沟沟底,沧口路则在沟的南沿、大鲍岛东山北麓,从市场三路和沧口路上的青岛著名的三条大台阶来看,这条沟应该很深。市场一路、二路、三路经过烧窑用土,再加上原孟家沟大量用土回填,降低了孟家沟北沿的高度,形成一个缓坡,便形成现在市场一、二、三路的样子。

日占时期,日商在市场三路建起最大的零售商场——劝业场,这里就成了百货、南北干果、干鲜海货、油盐酱醋茶的销售旺地。但大窑沟的地标作用并没有被取代,也没有人能改变大窑沟的地名,大窑沟就这样代代相传至今。

商河路军火库爆炸酿惨案

根据于向阳的寻访记录,1948年3月9日下午,距离商河路茂昌蛋业公司不远的一处军火库发生大爆炸,仓库及附近房屋全被炸毁,邻近的三层楼房上部全部被炸飞,周围几百米的门窗玻璃被炸碎,弹片、瓦片、碎玻璃横飞,死伤近300人。这是民国青岛史上继湖岛撞车案之后又一大惨案。

爆炸的仓库位于商河路29号,是当时国民党第八军的军火库。仓库四周多是三层住宅楼以及一些平房,人口比较密集。这里原本只是存放布纱等土产货物的仓库,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第八军进驻青岛接收日本陆海军的军用品,将一部分弹药被服存放在了仓库里。第八军奉命向解放区进攻,并任命刘子辉为留守主任负责看管仓库。刘子辉利用职权盗卖仓库中的军需物资,不到3年时间,库内的物资已所剩不多。东窗事发后,刘子辉一不做二不休,在仓库中安放定时炸弹,从而造成了此次惨案。刘子辉随后逃亡。

大爆炸使周围不少百姓房屋受灾严重,无法居住。当局在李村路的青岛电影院举行募捐,用所得钱财在四方剧院以北处建造了7排平房共50余户,安置军火库爆炸案中的受灾民众,这便是后来建国北村最早的房屋,也是整个建国村的来源。

本版撰稿摄影 记者 赵健鹏于向阳(左)和尹宪君翻看出版的新书。

新闻推荐

公共文化服务将立法保障 “关于尽快出台《青岛市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的议案”被列为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大会议案

半岛全媒体记者徐杰李晓哲报道本报1月13日讯13日,青岛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主席团第四次会议通过青岛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主席团关于议案处理意见的决定。按照青...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体育老师“躺枪”2018-01-16 05:23
猜你喜欢:
评论:(“草根史官”追忆市北往事)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