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 即墨新闻 胶州新闻 平度新闻 莱西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青岛市 > 青岛新闻 > 正文

电影内外那些事儿大学孕育电影人,本土电影的流产和诞生,宣传也给力

来源:半岛都市报 2017-12-06 11:11   https://www.yybnet.net/

半岛全媒体记者张文艳

青岛与电影关系密切,不仅仅是因为这座城市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还有一批为电影奋斗过的人来自青岛,出自青岛,留恋青岛。他们有的跟随父辈在青岛生活,有的来青岛求学,有的则因一面之缘而爱上这里,从此念念不忘。念念不忘,必有回响,青岛本土电影虽然诞生得较晚,上世纪30年代才真正实现,但曾经有孙瑜这样的导演努力过,尝试过。而且,当电影发展起来时,青岛繁荣的报业为电影注入强劲的动力,也使得电影能够走进百姓的生活。本期让我们跟随电影人和研究专家的脚步,我们一起回顾青岛电影那些事儿……

《西安事变》海报

摄影师董克毅和编剧洪深

赵焕章

《喜盈门》剧照(本版均为资料图片)

一座象牙塔

山大曾是电影人的摇篮

当青岛与电影相连的时候,一连串的名字随之而来,洪深、赵焕章、郑重、李长弓……

他们都是编剧、导演,是电影的幕后英雄。然而,他们生活在不同的年代,如果要寻找他们身上的共同点,那就是山东大学。

正如《山东大学百年史》中所说,“一如屡经磨难而又生生不息的民族一般,山东大学的历史也是几经离合,历尽沧桑”,当它从济南转入青岛以后,同样跌宕起伏。1929年6月3日,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携眷来青,住在私立青岛大学女生宿舍小楼里,于是,优美的环境,宜人的气候,让他坚定认为,“青岛之地势气候,将来必为文化中心点,此大学关系甚大”。国民政府教育部接受了他的意见,经过筹备招生等一系列工作,一所大学应运而生:国立青大。在校长杨振声的带领下,“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学校蒸蒸日上,两年后,由于学潮和经费的问题,杨振声提出辞呈,由教务长赵太侔接任校长一职,学校也正式更名为国立山东大学。

“莫道秋霜不滋物,菊花还借后时黄”,正是由于久经坎坷,才练就了这所学校百折不挠的精神,更为可贵的是,书写在这座学校上的是前所未有的辉煌。而在两个辉煌时期,电影力量也在这所浓郁的人文殿堂中慢慢成长。

教授洪深:电影开拓者

上世纪30年代,此时的山大可谓人文荟萃,大学路上,“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闻一多、梁实秋、黄际遇、游国恩、沈从文、老舍、洪深、王统照、童第周等专家学者先后任教于国立青大、国立山大,一时间,这所大学闻名全国。而与电影休戚相关的除了活跃在校园里的戏剧人,洪深对电影的贡献难以磨灭。

洪深(1894年~1955年)与青岛渊源颇深,早在他就读于清华大学时,父亲洪述祖便以枪杀宋教仁嫌犯的身份,避居在青岛崂山观川台。1934年,洪深再次来到青岛,早已物是人非,他曾在《我的失地》中表达过落寞之情,以此为蓝本,创作了第一部青岛本土电影《劫后桃花》剧本。其实,在来青岛之前,洪深已声名鹊起,他凭借《申屠氏》《四月里底蔷薇处处开》等剧本,成为电影创作的先导人物。他还在中华电影学校讲课,发掘了电影皇后胡蝶。洪深任编剧的电影《歌女红牡丹》,是1931年12月15日在山东大戏院(现为中山路中国电影院)上映的第一部有声影片,观众如潮。

此次他受聘国立山大外文系第二任系主任,“其中原因极其复杂:一方面是洪深被国民党监视了几年,个人的恋爱、事业和友谊都受到打击,心情十分抑郁;另一方面,是为了解决北京大学与山东大学争聘梁实秋先生的难题,在‘梁先生说项,赵太侔校长力请,俞珊从旁劝驾’的情况下,接受了聘请”(《洪深:剧坛先驱救国勇士》)。在山大,洪深开设了《英文》《英国文学史》《戏剧选读》《浪漫诗人》《莎士比亚》《戏剧概论》《大学戏剧》《小说选读》等课程。

洪深在山大授课之余,潜心文艺创作,完成了电影剧本《劫后桃花》。他集编、导、演于一身,一生写了30多部电影剧本,40多部话剧剧本,导演了59部电影、话剧,写了十多部电影、戏剧理论专著,编办过《戏剧与电影》等多种文学和电影戏剧刊物、丛书。

艺术系孕育大牌电影人

山大的另一个黄金岁月在上世纪50年代,当时的山东大学学科齐备,组建了文、理、工、医、农“五院十八系”的强大阵容,陆侃如、冯沅君、杨向奎、高亨、萧涤非、童书业、曾呈奎等大师巨子和华岗、成仿吾两位著名校长一起,再次将山大带进新的辉煌。而在此阶段,山大曾短暂成立艺术系,其中的戏剧专业更是培养出大量电影人的上海戏剧学院的前身!

青岛文史专家鲁海先生告诉记者,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在山东解放区的临沂建立了山东大学,设有文艺系,后改为华东大学,曾在潍县设有艺术系,下设戏剧、音乐、美术三个专业。1949年,山东省6个文工团的一大批成员进入“华大”艺术系,成为华东大学学员最多的大系,1950年华东大学进入青岛。一年后,华东大学合并于山东大学,臧云远任艺术系主任。但是1952年我国高等教育进行院系调整,艺术系的音乐、美术专业调至无锡,后去南京成立了南京艺术学院,戏剧专业调至上海,与上海戏剧专科学校合并建立了上海戏剧学院。山东大学艺术系没有了,但曾在此就读的学员中许多人后来成为新中国戏剧和电影事业的人才。

“山大艺术系的学生和领导干部,大都来自山东各地文工团,不少人在山东解放区长期从事文艺工作,1949年11月,上海电影制片厂宣告成立。中共华东局决定,从山东大学艺术系抽调骨干人员支援上影建设。1952年秋,上影厂副厂长叶以群亲赴青岛,选调了50余名艺术系学生(戏剧、音乐、美术)和部分干部去上影厂工作”,山东校报界领军人物、《新山大》首任编辑田广渠先生在《山大人与“电影之都”的渊源》一文中称。于是,一批山大人成为上海电影圈的骨干力量,“如迟习道为上海电影制片厂副厂长,李长弓为上海电影制片厂导演,导演过《楚天风云》等影片,刘非为著名电影演员,是饰演周恩来的特型演员之一,李梓为上海电影译制厂主要译制配音演员,山大艺术系肄业的仲星火,在上海电影制片厂主演过《李双双》《今天我休息》等,他们都是电影艺术人才”,鲁海先生说。

还有两位值得特别一提,一位是著名导演赵焕章,一位是著名编剧郑重。

熟悉早期电影的人,对赵焕章这个名字不会陌生,他曾执导过高评分、高口碑电影“农村三部曲”《喜盈门》和《咱们的牛百岁》《咱们的退伍兵》。作为从山大走出去的第一批电影人才,赵焕章当过场记,也当过演员,最后加入导演的行列,一步一个脚印地进入电影艺术的殿堂。1963年,他作为导演助理,曾经来青岛拍摄《水手长的故事》,返回曾经就读两年的青岛,他非常兴奋,在青岛住了一个多月。他真正成为导演后,拍的第一部影片是《蔓萝花》,之后他还拍摄了《八仙的传说》。

新闻推荐

李炳银:生活的丰富性超越了虚构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作协报告文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文艺评论家李炳银对青岛组织召开此次研讨会给予了充分肯定,对繁荣报告文学创作方面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李炳银认为,这些年文学...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电影内外那些事儿大学孕育电影人,本土电影的流产和诞生,宣传也给力)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