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城的儿童剧市场热度不减,记者调查近来一段时间的演出情况发现,儿童剧在长假、周末期间更为受宠,“一拖二”全家总动员(指一家三口,一个孩子和两个家长)的模式也助推了儿童剧演出上的一票难求。显然,伴随着文化青岛建设的持续深入,加上政府文化惠民措施的持续实施,全家一起走进剧院看儿童剧渐成一种消费趋势。
想看儿童剧,必须抢
以前说起青岛的演出市场,大多人习惯是托人要票,而现如今,想看儿童剧必须要去抢票。作为岛城儿童剧演出的“龙头老大”,青岛话剧院今年在国庆长假期间仍然无休,“这8天假期,剧院演出了14场戏,一场读剧会,还有一部复排戏。”青岛市话剧院院长苗青介绍说,从2005年开始,话剧院首推儿童剧“亲子场”品牌,经过十多年的市场培育,“青话亲子场”儿童剧演出品牌早已成为享誉全国的典范之作,更是成为岛城市民心中看儿童剧的首选。
除了常规的周末演出,能在法定节假日期间连续演出儿童剧的院团也就“青话”一家,作为国庆节的主打剧目《小蝌蚪找妈妈》,在开演前一个月票房基本就已售出八成,演出现场再次出现一票难求的火爆场面。
与“青话亲子场”备受热捧如出一辙,受益于政府的文化惠民举措,四方剧院、李沧剧院等儿童剧的常驻地也成为了周末小朋友们的聚集地。李沧剧院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说,儿童剧的演出项目占到了剧院常规演出项目的三分之一,场场演出上座率都可以用爆棚来形容,赵波回忆,经常是微信公号一推送消息,马上就会掀起抢购热潮,“3月25日,演出季正式开票前一天,我们的微信公号推送了一个消息,结果24小时内就卖出了一万张票,要知道整个剧场不过才能容纳16000人,105分钟,4月份首场演出的门票全部售罄。 ”
见识到了儿童剧的抢购热潮,让李沧剧院的赵波经理不得不 “多个心眼”:“通常在儿童剧开票前,我们都会提前锁住一小部分的门票,待到演出当天解锁发售,因为开演前经常会有很多老人带着孩子来看剧,他们不会在网上抢票,又不能总让他们失望而归。 ”
益智加陪伴,所以火
“家长带孩子看戏,肯定还是希望他从中能获得一些知识和启发,所以,我们在看剧之前会全面了解一部剧,比如演出单位和剧情什么的。”市民崔女士告诉记者,“品质”是她在择剧时最为重视的,在选择剧目时会更倾向一些中外经典故事改编的戏,比如《小蝌蚪找妈妈》这种,十一期间,她带着孩子到青话小剧场看戏,就像是跟着孩子重新回到了自己的童年,孩子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得到了关于母爱、关于环保的教益。
勿容置疑,儿童戏剧在儿童成长和受教育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发展儿童剧也就成为提高全民素质国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部好的儿童剧,会关乎一个孩子的成长,甚至能够影响他的一生。”苗青说,目前儿童剧的家长基本是以80后为主体,家长文化程度的提高也使家庭文化消费观念逐渐成型,而政府的文化惠民举措也助推儿童演出的市场需求增大。目前青话的儿童剧演出一方面依靠市场化运作,另一方面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也为市民提供了更多丰富的演出资源。“以前,家长给孩子吃顿大餐买个玩具都要花上几百块钱,大家都觉得很正常;如果花几十块钱买票看戏,就会觉得没什么意思,不过现在大家的观念在慢慢转变。”苗青表示,今年两节长假,青话首次尝试在假期的首尾安排儿童剧的演出,既为全家出游留出时间,又为观剧提供了更多剧目选择,相比平日里“别无选择”的观剧时间,一票难求的火爆场面更甚以往。
此外,赵波提到了一个观点,就是“一拖二”观剧模式对儿童剧热的助推,“现在的家庭越来越注重陪伴,因此‘一拖二\’已经成为最为常见的观剧群体”,赵波强调,特别是青岛惠民院线推出的系列儿童剧奉行低票价政策,分别为10元、30元、40元,这样的票价对于大部分的家庭来说,即便是三人同行也能负担得起,如单张票价飙升到80元,一家三口每周观剧就要拿出240元,连续四周就是上千元的花销,这对普通家长来说就是不小的负担,“所以说,‘一拖二\’的观剧模式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票价的高低,现如今剧目的制作成本、演出水准差别巨大,如果在演出剧目的性价比上找不到最佳的结合点,就成为了儿童剧市场发展的掣肘。 ” 记者 周洁
新闻推荐
早报讯昨日,一只憨态可掬的“斑马”出现在青岛高新区的人行横道上,护卫行人安全通过马路。近日,高新区交警大队开展礼让斑马线专项整治活动,除了加强对斑马线上汽车礼让行人的监督之外,还用“斑马”人...
青岛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青岛,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