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磊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主题为“共享健康资源,共建和谐家庭”。市精神卫生中心积极创新服务模式,以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强化医疗质量,致力建设百姓满意医院———
他们情绪难以自控,有时自戕或者伤人,有时会变得很安静,投来的目光却让人不寒而栗。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精神障碍患者。
作为日照市唯一一家市级精神卫生专业医院,市精神卫生中心承担着全市精神疾病预防、医疗、康复及重点优抚对象的查体、保健、疗养等工作任务,另外还担负全市心理援助热线、市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及12355青少年心理服务台等职责。
近年来,市精神卫生中心紧跟医药改革发展新形势,深化患者至上服务理念,加强“学科、技术、管理、服务、安全”建设,提升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增强医院综合实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这里,为精神障碍患者打开一扇心灵之窗,点亮一盏回家的路灯,筑起一座温馨的“心灵港湾”。
创新模式
做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灵卫士”
提起精神病院,在人们印象里往往是重重铁门铁窗,发狂的病人被绳捆锁绑,关在里面。然而,走进市精神卫生中心封闭式病区,楼道整洁明亮,病房整齐干净,窗户上贴着“福”字,更像一个“家”,医生护士和病人们零距离接触,聊天、谈心,如同家人一般。
在位于一楼的康复训练中心内,健身区、阅览室、舞蹈室、治疗室等一应俱全,设置有书法、绘画、手工、棋牌等娱乐项目和团体治疗、生物反馈治疗和计算机认知矫正等治疗设施,活动室内还摆放着由患者完成手工、绘画等精美作品。与其他医院略有不同,每道门需要医护人员上门“解锁”。
今年37岁的齐心(化名)患有严重的精神分裂,经过3年多的治疗,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吃过早饭,他早早来到工作区,开始了布艺饰品的裁剪工作。与他一起的,还有6名病友。通过劳动不仅可以促进病情康复,而且还能获得一些报酬,让齐心和病友们干活时“十分卖力”。
市精神卫生中心康复训练中心主任张廷侠介绍,这是从2015年起,该中心创新探索工娱疗康复治疗手段,促进精神病人康复,使患者重树信心,为回归社会创造条件。
多年来,该中心按照三级精神专科医院标准化建设要求,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和规范化管理,为患者提供专业的治疗和人性化的医疗服务,形成了有优势、有特色、技术精、设施全、服务好的精神卫生预防、医疗、康复体系。
设立普通精神科、心理康复科、老年科及酒依赖治疗中心,根据患者不同特点开展针对性的治疗康复活动,充分运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经颅磁治疗、团体生物反馈治疗等疗法配合药物治疗各类精神障碍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康复训练中心承担着住院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服务,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复发率和再住院率,恢复社会功能,促进全面康复。老年科集医疗、托养、疗养于一体,重点针对老年痴呆、抑郁等精神疾病进行普及预防和综合诊治。
儿童心理行为康复中心主要针对孤独症儿童实施“医教结合”干预模式,在社会适应、语言交流等方面快速融合提高;睡眠障碍诊疗中心主要针对失眠、嗜睡、梦魇等各类睡眠障碍者实行专业诊治,让病人回归健康睡眠,享受阳光生活。
除做好本区域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外,还吸引了来自青岛、潍坊、临沂、连云港等地的患者。
筑牢“生命线”
规范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医疗质量和安全,是医院工作的“生命线”,也是医院管理的核心与精髓,它不仅跟患者的生命息息相关,更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生存和发展。
近年来,市精神卫生中心注重加强与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南京脑科医院、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等国内知名精神专科医院的友好交流,多次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授课深化学术交流,每年派出医疗护理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先进诊疗技术。不断加强院校合作,市精神卫生中心继2015年与日照卫校签约实习医院后,2016年初又与济宁医学院签约成为其实践教学医院,并与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的技术合作也达成初步意向。
通过质管标准的严格落实,保证各项医疗活动在规定范围内进行。相继开展了医疗质量安全专项整顿、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落实年、H7N9防控培训等活动,进一步提升医院流程化管理水平,将医疗、护理安全管理的关口进行前移。
通过完善护理质控体系,形成流程化管理模式,进行专项整改和培训,逐渐规范护理工作项目。在已开展患者风险评估项目的基础上,更加系统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启动标准化沟通模式的应用,将SBAR和CICARE标准化沟通模式融会贯通到临床护理工作中,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内涵,提高护士服务能力。
在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方面,加大基层工作人员培训,建立健全信息管理制度,实行严重精神障碍管理工作信息通报制度。
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进一步完善各岗位值班工作,加大消防安全培训,强化安全意识,加强对全院的巡查力度,为职工和患者了提供一个安全、优质的医疗环境。并制定应急各项预案,按标准配备卫生应急队伍装备,并通过组织多场实战演练,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
服务至上
致力建设百姓满意医院
“您好,这里是12355青少年心理服务台,请问有什么问题可以帮助您……”深夜,位于市精神卫生中心的12355热线办公室仍然灯火通明,接线员全神贯注地回复着关于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不同诉求。
这是一条24小时不“下线”的公益热线,随时针对青少年生活、学习和成长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通过正确的心理知识和科学的方式帮助青少年正确认识自我,认识世界,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人格品性。
用真心打动患者,用爱心回馈社会。
近年来,市精神卫生中心积极开展公益活动,提高市民心理健康水平。制定宣传工作实施方案,发布心理卫生科普知识和医院工作动态,推介医院特色科室及特色项目,及时做好新闻发布和信息公开。结合世界睡眠日、世界精神卫生日、无偿献血日、家庭医生日等卫生节日纪念日,到社区及农村组织开展义诊咨询、健康宣教等活动。
同时,充分发挥12355青少年心理服务台职责,中高考前夕组织心理咨询师到海曲高中、银河社区等举办专题心理讲座,向公众普及精神卫生知识,满足市民对心理健康知识的需求。
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以满足特殊人群需要。
——睡眠诊疗中心积极开展多导睡眠监测、经颅磁刺激治疗、失眠治疗仪治疗、多参数生物反馈治疗等特色诊疗项目,进一步完善、规范各项制度及临床工作流程,落实一级质控,提升质量安全意识,特聘专家四川华西医院郑重教授、北大六院孙伟博士、重庆第二军医大蒋成刚医师定期到中心进行坐诊及学术指导。
——儿童康复中心进一步完善“ABA”个别训练、团体训练的规范化操作和结构化教学技术的运用,邀请南京脑科医院柯晓燕博士前来进行义诊及学术交流,举办了ASD儿童家长培训班以及科普知识讲座,加强与患儿家长的沟通交流,通过定期联谊会形式拓宽学科宣传及社会的影响面。
——康复训练中心积极组织精神障碍患者开展特殊工娱疗、手工制作、体育锻炼、脑电生物反馈、认知矫正治疗等康复训练项目,使患者生活功能和社会技能不断提升,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社会适应能力,为患者融入社会、回归家庭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栉风沐雨
乘势而上再谱发展新篇
据了解,市精神卫生中心先后荣获“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先进集体”“省级文明单位”“全省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市拥军优属先进集体”“省级青年文明号”“省级巾帼文明示范岗”“市级五一劳动奖状”等称号。
随着医院改革的深入,是机遇,更是挑战。
展望未来,市精神卫生中心理事长安晓东告诉记者,医院将继续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积极配合全市公立医院改革,创新医院管理体制;开展“解放思想树标杆,争先进位走在前”活动;加强院校合作,全面提升医疗技术水平;推进精神康复,大力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加强心理危机干预,做好心理咨询工作;扎实推进重性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和做好优抚对象医疗康复工作。
同时,适时探索开展医养结合型相关养老服务产业。考虑针对老年精神障碍患者开展医养结合工作,收治老年性痴呆、老年精神障碍患者,提供生活护理服务、精神心理服务、老年文化服务、医疗康复服务,做好精神卫生与养老服务的融合发展。
安晓东表示,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遇到各种精神卫生问题,它就像感冒一样平常,精神疾病患者更需要理解尊重帮助,社会上对精神疾病的种种偏见依然存在,有的患者宁可自己忍受痛苦而不愿寻求到医院需求帮助,结果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有的导致他们中的很多人拒绝重新踏入社会,宁愿把自己锁在壳子里。
关注心理健康,正确认识精神疾病,告别冰冷、孤独、无助,多一些关爱和宽容,为他们点亮一盏灯,照亮回家的路。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王霞/文李大伟曹钰迪/摄金秋的日照大地,蓝天下的江豪城热流涌动,巍峨的江豪大厦流光溢彩、气象万千、生机盎然。10月1日国庆佳节,江豪灯具馆披红挂绿、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成了...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