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亩产为620.95公斤,大大超出了我们的预期!”9月28日,在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举行的“耐盐碱水稻材料评测会”上,“海水稻”实地测产结果一经宣布,现场人群沸腾了——这个亩产意味着我国在“海水稻”研发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据测算,我国盐碱地总数约15亿亩,其中有约3亿亩具有改造潜力。如果在1亿亩盐碱地推广“海水稻”,按亩产300公斤保守计算,年产量也将达到300亿公斤,能养活8000万人口。
稀释海水浇灌,试验材料亩产测产均超过预计
走进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实验基地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道路南侧10余亩试验田,被整齐分成了12块,总共种植了1000多份不同的水稻材料——技术人员解释说,通过品种审定前,这些不同的水稻不能称之为品种,只能称之为材料。其中,7号和8号试验田中种植了312份具有较强耐盐碱性的“海水稻”材料,平时用3至6不同盐度的咸水浇灌。
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育种工程师邹丹丹说,“海水稻”是耐盐碱水稻的俗称,传统水稻在较高盐碱浓度的水田里无法正常生长结实。目前,这里的“海水稻”已能在6盐度的咸水灌溉条件下正常生长结实,未来随着相关研究进一步推进,期待新的海水稻材料能用更咸更碱的水进行灌溉。
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由袁隆平担任主任和首席科学家。眼下,这些“海水稻”进入成熟期,稻穗已金黄。
28日,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水稻研究所、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等权威科研机构在青岛举行了“耐盐碱水稻材料评测会”和“盐碱地改良技术评测会”,对“海水稻”产量等相关技术成果进行评测。
“最高亩产为620.95公斤,原来的预期目标为300公斤,大大超过了我们的预期!”扬州大学教授、“耐盐碱水稻材料评测会”测产组组长刘世平在经过多个步骤后,宣布了“海水稻”实地测产结果,现场嘉宾和工作人员欢呼雀跃。电话连线中,袁隆平说,“可以给结果打个优秀。”
此外,还有三个材料亩产测产突破了400公斤,分别为547.72公斤、490.47公斤、438.14公斤,都远远超过了原先预计的300公斤数值。
突破高产难题,超过目前已知“海水稻”最高产量
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张国栋说,这次培育的“海水稻”实现了多个技术突破,最重大的技术突破在于可以用含盐6的咸水直接灌溉并且产量大幅提高,620.95公斤的亩产量,已超过了目前已知含盐6咸水中生长的“海水稻”最高产量。
“其实,海水稻本身并非新事物,高产高耐盐的海水稻才是稀罕物。”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技术处处长王克响说,通常水稻品种的耐盐度在3以下,在国内外的“半咸水”地区也已发现了多种耐盐度为3至12的野生水稻资源,但普遍存在产量低、米质差、株叶形态不佳等缺点,多年来相关技术难题一直难以攻克,造成现有“海水稻”品种无法直接推广。
袁隆平说,现有“海水稻”品种多为半野生状态,亩产只有100公斤左右,农民种了连成本都收不回来。但如果亩产能提高到300公斤以上,农民种“海水稻”就划得来。
这次“海水稻”低产技术难关取得突破,离不开科学的技术路线。袁隆平作为“杂交水稻之父”,带领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以杂交路线为特色开展“海水稻”研究,最终取得了成功。
前景广阔,将使人类的饭碗多了个重要支撑点
袁隆平说,全球有142.5亿亩盐碱地,亚洲有48亿亩,占全球的1/3以上。我国有15亿亩盐碱地,其中约3亿亩可以开发利用。这些盐碱地如果种上高产“海水稻”,粮食增产前景十分广阔。
推广“海水稻”还有更多好处。专家们认为,一是“海水稻”的灌溉用水可以使用半咸水,能够节约淡水资源;二是由于盐碱地中微量元素较高,“海水稻”矿物质含量比普通稻要高;三是“海水稻”在条件恶劣的盐碱地生长,很少会患普通稻的病虫害,基本不需要农药,因此是天然的绿色有机食品。
目前,“海水稻”已走出青岛迈向全国。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联合国内多家科研单位,今年成立了国内首个耐盐碱水稻区试协作组,并首次制定了耐盐碱水稻相关审定标准,组织35个耐盐碱水稻品种(系)在全国23个区试点进行了区域试验。
袁隆平团队破解粮食安全问题的目标远不止于此,他们提出了一个分“两步走”的雄心勃勃的计划。第一步,要用3年时间,让耐盐碱水稻的抗盐碱能力超过6且亩产300公斤以上;第二步,再用5年时间,实现稻作改良盐碱地技术产业化,为国家增加1亿亩耕地,多养活8000万人口。
◎新闻链接
水稻去镉技术
实现突破“近期我们在水稻育种上有了一个突破性技术,可以把亲本中的含镉或者吸镉的基因敲掉,亲本干净了,种子自然就干净了。”近日,在2017年国家水稻新品种与新技术展示现场观摩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宣布了一项剔除水稻中重金属镉的新成果。该技术可以敲除亲本中的含镉或者吸镉的基因,将有助于改善我国部分农作物重金属含量超标的情况。
水稻自身拥有的某些独特基因,使水稻米粒吸收土壤中某些金属离子的能力较强,所以镉污染在水稻中表现得十分明显。中山大学2010年研究显示,研究人员抽取的21个水稻品种镉和铅超标率分别达100%和71%。国家农业部稻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也曾对我国市场的稻米进行安全性抽检,结果镉超标率高达10.3%。
土壤的好坏关系着食用大米的品质。镉主要用于电池、染料或塑胶的稳定剂,它比其它重金属更容易被农作物所吸附。镉被人体吸收后,在体内形成镉硫蛋白,选择性地蓄积在肝、肾中,其中肾脏可吸收进入体内近1/3的镉,是镉中毒的“靶器官”。
本报综合新华社等报道
新闻推荐
9月28日,在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测产专家组专家在对取样海水稻进行面积测量
9月28日,在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测产专家组专家在对取样海水稻进行面积测量。金秋九月,黄海之滨,一片生长在咸水中的特殊水稻已稻穗累累、压弯枝头。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领衔...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