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青岛市老龄化进程加快,全市登记在籍的60周岁以上老年人逐年增多,老年消费者这一特殊消费群体在消费领域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为切实保障和维护老年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营造和谐的消费环境,市消保委、市老龄办、市食药监局、市工商局联合制定 《青岛市老年消费维权系列宣传活动实施方案》。与此同时,市老龄办、市公安局、市消保委等部门联合在全市组织各种形式的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集中宣传活动,营造全民防骗的社会氛围。
消费维权活动月月有精彩
当前,老年人消费问题日益突出,一些不法商家利用老年人信息不对称、认知能力弱等特点,通过虚假宣传、设置消费陷阱等手段,骗取老年人财产,对老年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不利影响。
本次“老年消费维权系列宣传活动”的主题为 “护航老年消费 营造和谐环境”。活动自9月中旬起至12月中旬结束,9月份多部门联合向全市老年消费者致一封公开信,编印一本《老年消费教育指导手册》,曝光一批侵害老年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典型案例。 10月份举办一堂大型老年消费维权公开课暨中消协老年消费教育启动仪式,举行一场老年人消费维权主题文艺汇演。 11月份召开一次老年消费维权研讨会,组织一次老年人消费品经营企业公开诚信承诺活动。
整个宣传活动将多层次、全覆盖地将消费维权知识传递给广大老年消费者,提高老年群体的风险防范意识和消费知识,引导科学理性消费,减少其消费纠纷,切实保障老年消费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各方联动让诈骗远离老年人
根据活动方案,各参与单位要加大对系列宣传活动的宣传报道力度,提升活动的社会知晓度和影响力;广泛开展消费维权知识的普及宣传,引导老年消费者科学理性消费,提升老年消费者的消费维权能力和风险防范意识,避开消费陷阱,减少老年人消费问题的发生。各单位要建立相互沟通协调和通报机制,借力银行业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形成工作合力。对于发现的侵害老年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问题,及时通报相关部门调查处理,确保各项活动顺利开展。
据悉,9月份,由市消保委负责公开信起草后,各参与单位通过三种途径将公开信传递给老年消费者,一是通过媒体公开发布;二是在街道、社区和人员集中的商场等地张贴宣传海报;三是通过街道社区、乡镇村委以及老年社团等机构人员向老年家庭发送信件。通过以案说法、寓教于理的形式,向老年消费者揭示不法经营者的侵权形式,并做出科学消费提示,引导老年消费者加强防范,避开消费陷阱。
·中医养生馆理疗烫伤案
消费者屈女士,67岁,患有颈椎病、肾炎、高血压等多种老年病,经医院多次治疗效果不明显,偶然看到小区附近某中医养生馆在做宣传活动,称通过推拿、艾灸、拔火罐等中医疗法可治疗多种老年病,疗效惊人,于是交了4万元办理一张养生会员卡。 2017年3月份因腰疼厉害,听信了养生馆工作人员的宣传,进行“九宫通肾”疗法(拔火罐)治疗腰疼。由于养生馆工作人员操作不当被火罐烫伤,背部起满水泡。屈女士疼痛难忍,要求养生馆承担医疗费,并退回剩余费用,但工作人员称背部起泡属于正常排毒,拒不承认烫伤,并建议屈女士不要相信医院诊断。消保委接到投诉后,立即与养生馆取得联系,进行调查取证,同时与北京总部沟通,要求北京总部派专人实地查看老人伤情,做出妥善处理,最终该投诉获得圆满解决。
【分析点评】养生馆利用老年人渴望健康的心理,夸大疗效,把缓解疾病的功能说成治疗功能,而且其工作人员没有医学基础知识,在操作上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建议老年人一定要理性对待民间养生保健方法,特别是要谨慎对待形形色色的中医理疗机构,一旦身体不适,应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养生公司会员管理费纠纷案
消费者范女士,74岁,近两年一直在青岛某养生公司购买保健品,因累计花费近3万元,于2016年4月被该公司邀请成为会员,并获赠一张印刷精美、有效期为2年的会员卡。该公司称范女士的消费额已满足“尊享会员”的条件,向其赠送了围巾、舞茸精片、纪念币等礼品,并召集符合条件的会员前往威海旅游。之后,便要求范女士交纳7920元的会员管理费,承诺会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会员活动,范女士对该公司的赠品和威海旅游活动非常满意,便很顺利地交纳了会费。但等了一年多后,该公司再也没组织过任何活动。眼看会员卡还有半年到期,范女士便多次致电该公司,要求其履行承诺开展会员活动,否则退回会员费,但遭到拒绝。经市消保委调解,该公司同意范女士取消会员身份,在范女士将获赠物品全部退回,并将威海旅游费折算扣除后,将多数会员费退回。
【分析点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面对眼花缭乱的所谓“会员”制,老年人一定要擦亮眼睛,提高警惕,商家不是慈善机构,都是以营利为目的,该公司所推出的会员卡,实际是以半强制的手段强迫老年人消费,最终还是以收钱为目的。
常见电信网络诈骗方式请你擦亮眼
·冒充公检法人员诈骗
【骗术揭秘】犯罪分子冒充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拨打受害人电话,以老年人涉嫌洗钱、贩毒、拐卖儿童或者法院有传票等种种借口,打着帮助受害人洗脱罪名的幌子,要求将其资金转入“安全账户”配合调查,实施诈骗。
【警方提醒】公检法机关绝对不会对违法犯罪行为通过电话进行调查处理;医保、银行、法院、检察院、公安等部门绝对不会相互转接电话。公检法机关不会让公民个人上网查询“通缉令”或“逮捕令”,也不存在“安全账户”或“核查账户”,不会让公民转账汇款。
·冒充熟人诈骗
【骗术揭秘】此类电信诈骗属于冒充亲友、熟人诈骗。犯罪嫌疑人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或随机选择,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被害人向犯罪嫌疑人汇款或转账。
【警方提醒】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增强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最大程度防止个人信息泄露。面对亲友通过电话、网络、短信等方式称因紧急事项需要用钱的情况,老年人要冷静,核实并确认对方是否为本人;若一时联系不上,及时与家人沟通或向公安机关咨询,避免受骗。
·收藏诈骗
【骗术揭秘】犯罪嫌疑人通过非法途径获取具有收藏爱好的老年消费者资料,然后冒充收藏品推销员随机打电话推销“收藏品”。被害人若购买其推销的“收藏品”,就会被告知购买的“收藏品”中奖,继而索取所谓的 “手续费”“公证费”等费用。之后,犯罪嫌疑人会冒充收藏品协会、拍卖公司人员,对其虚称购买的“收藏品”具有巨大的收藏价值并可代为拍卖,继而索要“展览费”“评估费”“公证费”等相关费用。
【警方提醒】若收到推销收藏品、以购买的收藏品中奖等冒充收藏协会、拍卖公司的陌生电话、短信、邮件,应慎之又慎,绝不接受奖品或轻易汇款。
·虚假中奖诈骗
【骗术揭秘】犯罪分子用伪基站或者互联网的软件群发虚假中奖信息或邮件,受害人一旦联系兑奖,犯罪分子就以“个人所得税”“公证费”“转账手续费”“滞纳金”“违约金”等各种名目要求受害人汇钱,实施诈骗。
【警方提醒】犯罪分子通过信息群发的方式发送虚假中奖信息,一旦有人点击信息里的网页链接,输入自己的个人信息,或者拨打所谓的客服电话就会被骗。警方提醒,天上不会掉馅饼,收到所谓中奖信息要提高警惕,做到不信、不理、不汇款。
·虚构遇险诈骗
【骗术揭秘】犯罪分子往往会虚构受害人亲属或朋友遭遇车祸、坠楼、触电、突发疾病等危急情况以需要马上治疗为由,要求对方转账汇款。当事人因情况紧急,不知所措往往会按照嫌疑人指示将钱款打入指定账户后被骗。
【警方提醒】该类案件特点是犯罪分子首先非法获取受害人的个人信息,熟悉受害人的相关情况,利用受害人急于救治亲人的心理实施诈骗。遇到此类诈骗应第一时间拨打亲属、朋友电话求证,如电话第一时间未接通,也不要过于着急,要设法再与其他相关人员联系了解情况,确认是否属实。
·利用ATM机告示诈骗
【骗术揭秘】犯罪分子事先堵塞遮挡ATM机出卡口、堵塞取款口等,并在ATM机上张贴虚假服务告示,诱骗老年人按照虚假告示联系犯罪分子,犯罪分子就会伺机套取银行卡卡号、密码等信息,从而盗取老年人卡内现金。
【警方提醒】银行不会在ATM机上粘贴卡片等物品,客户取款时应先检查取款机是否有异常,发现异常立即停止使用,联系相应银行的工作人员处理,切勿相信ATM机上粘贴的小卡片,不要盲目拨打各种“电话”自行解决。本版撰稿 记者 于顺 通讯员 冷亮世实习生 卢瑶
新闻推荐
李振奎表示,青岛校区拥有先进的教学设施,高标准的教学区全部配备了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和云桌面系统,均设有公共课教师办公室和临时休息室。目前,校区各类教室总数已达上百间,座位数上万个,教室全部配备了...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