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 即墨新闻 胶州新闻 平度新闻 莱西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青岛市 > 青岛新闻 > 正文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黄靖斐 实

来源:半岛都市报 2017-08-04 12:08   https://www.yybnet.net/

文/图半岛全媒体记者黄靖斐实习生肖金凤

每位读书人都会碰到这样的问题:你为什么读书?读书可以得到什么?8月2日下午,青岛新华书店特邀著名学者葛剑雄做客青岛书城城市课堂,解读读书的意义,他以自己读书的个人经历为例娓娓道来,为众多读者在浩瀚的书海里拨开迷雾。

读书兴趣:

爱与不爱都要尊重个体差异

葛剑雄是中国著名学者,曾任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72岁在央视《开讲啦》做过“读书永无毕业”讲座深受好评。此次做客青岛书城,葛剑雄再次谈到读书,他认为,爱不爱读书很大程度上是与生俱来的,“有的人非常爱,可以不吃饭不睡觉,有人是真的没兴趣,看几页就眼睛睁不开,这也不用勉强,在对书的接受方面,本来就有个体差异的”。葛剑雄透露,他从小对有文字的东西非常有感觉,小时候没有条件读书,爱读书的葛剑雄看到什么书就读什么书,大人看什么就跟着看,偶然看到好的书印象特别深刻,“初中读了《牛虻》,看了一整晚,天亮才看完,实在难以描述那种读书读到心满意足的感受”。

对于读书改变命运、读书不应该功利化等说法,葛剑雄认为,一切都是相对的,“读书能改变命运吗?只能说在一定的条件和前提下,要看一个人的天赋,所以,可以爱读书,但不能迷信读书。因为人对社会的贡献也是有很多途径的”。他说,在求知、研究的阶段读书,是有一定目标性的,“比如说我看书为了考个什么执照,这个功利性就很好,我不是去走后门,而是通过自己努力”。

在没有专业研究的要求下,只是为了丰富自己的人生而读,可以不设框架。“如果他为了快乐而读,那他只要感到快乐就可以”,葛剑雄认为,最幸福、最能代表人类社会最高发展水平的就是把读书看作人生的享受,这是读书的最高境界。对于家长而言,在孩子小的时候,让他随心所欲地读书,可能就能激发出在阅读方面的兴趣和潜能。

读书方法:

成功经验不可复制只能借鉴

至于推荐书单,葛剑雄认为这也是非常个人化的事情,他说自己之前读的书和后来从事的专业并没有太多关系,有些书是起到潜移默化作用的,不仅仅是某一本特定的书起到的作用。有很多人找他推荐书单,他一般都拒绝,“适合我的书,不见得适合你,读书说到底是一个私人化的事情”。

葛剑雄在文化方面涉猎广博又精深,但在读书方法上,他遵循“因人而异”原则,“每个人的经历、记忆力、理解能力以及客观条件不同,方法也各不相同。片面强调阅读是不科学的,很多关于读书的成功经验是不可复制的,只能说基本的原则可以参考”。葛剑雄认为,读书的经验只对个人有借鉴作用,所以应该用理性的方式来看待,“比如记笔记,我就根本不记,但是你说这个方法适不适合其他人呢?别人的读书方法不要随意干预,只要他认真在读”。

葛剑雄认为,现在很多人认为没必要背唐诗宋词,很多知识上网就能查到,“这也是一种误解,背诵记忆只是一个训练方法,并不一定要去记什么,如果一开始就依赖工具,就会失去逻辑”。他说,读书还要有思辨能力,“就是综合分析能力,一些西方大学对大学生的基本训练就是读书,要求读书以后写摘要,比如写一个1000字的摘要,再写一个5000字的摘要,有些人以为把5000字的摘要再砍掉一些就是1000字,这个逻辑是不行的。”

青岛文化:

难得的国际化有吸引力

在葛剑雄的诸多身份中,曾任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的身份让大家好奇:是不是当馆长能看到任何想看的书?他透露,其实馆长只是一个管理者,为广大读者服务,“我在复旦大学任馆长七年的最大成就,就是让复旦大学的洗手间放上了手纸,并且这一做法在各大学校得到了推广”。

葛剑雄说,复旦大学图书馆馆藏的图书在他任职期间约有300万种,仅次于北京大学,“没有在图书馆完完全全看完一本书,甚至借都没有借,工作都是在处理各种杂事,所以大家不要误解”。

生活中的葛剑雄一直坚持不用手机,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葛教授现场解释说,他并不是完全排斥新科技产品,之所以不用手机,是因为手机对他个人来说是一个弊大于利的工具,事实上,他是复旦大学最早使用电脑的教师之一。他告诫年轻人,不要随大流,要善于判断工具的利弊,应该“人去掌握工具,而不是让工具掌握你”。因此,对现在大家谈论的纸质阅读和数字阅读问题,葛剑雄有着清醒和宽容的认识,“数字阅读是大势所趋,但不是说纸质阅读就没有空间,图书馆、书店承载的不仅是一个文化符号,真正爱读书的人需要有这样一个家园”。

现场,葛剑雄应读者要求对青岛的文化底蕴进行了较为客观的分析,他认为,谈到一个地方的文化,来源有两种,“一是本地建设,二是外来迁移的,青岛虽然在本地建设方面比较有限,历史不是很长,和北京、上海等城市相比积累不够”。但不能否认,在外来的文化迁移方面,青岛有着非常难得的国际化、异域情调,有点像上海,“吸引了很多文化大家来此定居,这在文化沉淀上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新闻推荐

文创博山,踏踪寻迹 青岛农业大学调研团赴博山调研民俗文化

晚报讯近日,青岛农业大学“文创博山,踏踪寻迹”赴博山实践调研团进行的博山民俗文化探索活动已结束,基本完成了对博山饮食文化、陶琉文化和孝文化的探索,同时给博山当地居民带来了慰问演出,送...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黄靖斐 实)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