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青岛又冒出了一件疑似“天价大虾”事件。有网友发布微博称,7月26日晚,在青岛遇到“海鲜黑店”,被出租车司机告知的70元/斤的龙虾结账时价格为368元/斤,点的一份2.6斤的龙虾椒盐三吃,被收了956.8元。有关部门通报称,该餐厅采用标价签与价目表方式标价,明码标价不违规。(8月1日新华网)
关于“天价”消费,早有共识的是,天价没问题,不明码标价的欺诈才是问题。
最新消息显示,涉事餐厅不但是明码标价,而且点菜间影像记录的点菜过程显示,游客现场挑选龙虾并拍照的过程平和;点菜间的称具经检测合格,菜单上显示龙虾椒盐三吃并有该游客签字。并不是什么“最后付款告知368一斤”。涉事餐厅自证了清白,那应该是自称挨宰的西安游客所述有不实之处。但引爆舆论的并不是西安游客,也不是媒体;因为游客说了什么,也只是一面之词;媒体报道也只是引证各方信息,客观叙述。误导舆论质疑“天价虾卷土重来”的是事件发生后当地的官方发布——崂山区新闻办称,“餐厅已联系网友退款并停业整顿”。
公众当然会认为,若不违规,餐厅凭什么退款?凭什么让人家停业整顿?而不违规却给顾客退款,那只能是迫于官方压力。官方还未调查清楚,就先入为主地乱判商家有错,不但对商家不公,更是严重误导了媒体和公众舆论,导致了一次乌龙的舆论监督。一方面,是政府公信受损;另一方面,青岛当地网友和外地网友在网上大打了一场口水战,现在看,是无谓的争论。
或许是上一次“青岛大虾”事件搞得当地官方比较紧张,因而导致了监管上的偏激思维?紧张一些,从严一些,按理说没有坏处,但重调查、重事实的原则任何时候都不能偏废。认真、负责任的监管,更要体现在效率上,比如及时调查、发布信息,而不是要调查上好几天。“真相要跑在谣言前面”是官方调查和信息发布的重要原则,而这一事件中,却是“官方误导”跑在了真相前面。不管是危机公关,还是依法监管,这都是一个失败的案例。官方自导这样一个乌龙,却没有一个检讨和道歉,恐怕说不过去。
作为整个事件的关键人物之一——涉事的出租车司机至今没有被找到。通报称交通部门正在进一步深入排查。因此,就仍然存在出租车司机当托带客、收取回扣的可能性。在这一疑问被彻底厘清之前,我们仅仅只能说涉事餐厅不存在“价格违规”,而不能说它完全不存在“违规”。将此事彻底说成是“乌龙”,还有些言之尚早。 (马涤明)
新闻推荐
半岛全媒体记者杜金城报道本报7月30日讯第四届青岛沙滩柔道赛日前在青岛第三海水浴场落下帷幕。来自全国各地42支队伍近500名运动员、教练等前来参加此次比赛,规模远超往届沙滩柔道赛。200...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