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 即墨新闻 胶州新闻 平度新闻 莱西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青岛市 > 青岛新闻 > 正文

文艺女青年们的“前半生”

来源:半岛都市报 2017-08-02 12:46   https://www.yybnet.net/

半岛全媒体记者郑天钟

在咱们的生活中,总有一些群体是自带“话题光环”的,比如“文艺女青年”,这个称谓有一丝高冷,有一些让人艳羡,但难免的,也有所谓“不食人间烟火”的调侃……那么,真实生活中的文艺女青年是怎样的STYLE?巧了,咱们“最女人”群体中就有数位岛城非常优秀的“文艺女青年”,别管是演奏、画画还是写作,可以说样样都有精通者,而本期专访,就走近她们的精神世界。

王一平<<<

永做琵琶爬坡人

职业:青岛科技大学艺术学院琵琶、阮专业教师

说起走上琵琶演奏这条艺术道路,王一平笑称是受“家学”影响,“青岛大学民乐系的邵秀崇教授是我家中的长辈,有这么一位大师级的人物在,四岁的我就和琵琶结缘了”,从小有名师指点,王一平的进步很快。1998年,她考入了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小小年纪就到北京学习,师从青年琵琶演奏家董楠老师,“从初中到高中,这六年非常关键,在董老师的教导下,我在琵琶演奏上的技法和一些对细节的把握上,有了明显的进步”,王一平说。

6年的苦没有白吃,2004年,王一平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到中国音乐学院,这次,她的领路人变成了中国知名的琵琶大师刘德海教授,“刘教授给我的感觉是那么近又那么远,说远,是因为他的境界太高,我们难以企及,而说近,他又非常关心我们,经常一番点拨就让我们对琵琶的理解又进了一步,而最重要的是,在他的指导下,我对琵琶演奏的审美不断提升,领悟到更多它的音色之美、音乐之美”。通过在刘德海大师门下多年的学习,王一平终于可以“登堂入室”,进行自己的音乐会了。2013年5月,她在中国音乐学院歌剧厅举行了硕士研究生毕业音乐会,演奏曲目包括《飞花点翠》、《金色的梦》、《昭陵六骏》等;而一个月后,她又在青岛科技大学举行《新古典、新技、新风格、故乡行、指间、抒亲情》琵琶音乐会;2016年5月,王一平在青岛大剧院举行了《为爱而音乐》琵琶音乐会……

对于这些成就,王一平最大的感触就是“只有台下非常努力,才能在台上看起来毫不费力”,“老实说演奏的时候都是看似潇洒,其实当时内心非常理智,甚至是极度理智,我必须小心翼翼地把握好每个细节,才能让曲目本身所蕴含的情感自然地流淌出来。在我们的演奏中,可没有随性的说法”,王一平说,她愿继续努力下去,做琵琶演奏的爬坡人。

姜东昭<<<

“拼”来的人生逆袭

职业:青岛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

姜东昭的绘画之路,就是一个迷茫者的逆袭之路。用她自己的话说,在上小学时就“偏科”,文艺细胞过剩,而数理化则较为糟糕,这种情况一直没有得到改善。为了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实现自己的“大学梦”,姜东昭“走捷径”去学绘画,学素描,最后是于1992年考上了聊城师范学院,而大专毕业后,对于未来路径的选择,她又陷入了迷茫期。

故事至此,似乎还没有一点“青年画家”STYLE的影子。不过,姜东昭一种可贵的品质开始慢慢显现,那就是“拼”!她先是到中央工艺美院进修服装设计,尝试另一条路径,而后又读了山师的函授本科,总之,在学习的道路上一直没闲着。1998年,机会来了,她听说在北京要举办首届重彩画高研班,能去参加的都是小有名气的高校教师或画家,与他们相比,当时的姜东昭可以说是“路人一枚”,但她没有放弃,还是不管不顾地去了,“去北京的路上就晕车,到了之后连车都不敢打,坐上三轮人力车就晃过去了,见到人家之后反复恳求,终于奇迹般地拿到了最后一个名额”,姜东昭回忆说。

这届研修班彻底改变了姜东昭的人生轨迹,也让她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吃绘画这碗饭”,“当时我是一个彻底的新人,也没有什么压力,可以自由自在地创作,在研修班期间就画了两幅画,一幅是《开着的录音机》,另一幅是《镜前女孩》,这两幅画都受到了好评”,姜东昭说,那届研修班的画作在中国美术馆搞了展览,美术馆的馆长也看好了她的画,这无疑给了姜东昭很大的信心。

2000年,姜东昭考入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攻读国画专业硕士学位,学成之后成为了青岛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现在在学校里是教学多过创作,在学生那里下的功夫比较多”,姜东昭说,她常鼓励学生们多读书,增加传统文化的“学养”,多练书法,增强对毛笔的运用能力。

于潇湉<<<

作文小达人的晋级之路

职业:儿童文学作家

与姜东昭类似,80后作家于潇湉也是打小就偏科,语文非常好,作文尤其出色,几乎每写一篇就成了班级范文,“主要是小时候就喜欢阅读,从大仲马的小说到泰戈尔的诗歌,从《红楼梦》到《三国演义》,可以说是一个地道的书虫;另外就是对文字比较敏感,这个大概也是天生的吧”,于潇湉说,她原本是一个内向的人,是写作给了她信心,而老师又经常让她读自己的范文,这同样给她巨大的鼓励,“那时候我就明确了自己的志向——作家”。

这个志向显然是没法“一蹴而就”的,和很多志同道合者一样,于潇湉先是给报纸、杂志投稿,等待回信、改稿,终于有一天,欣喜地看到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然后难免“虚荣”地买上几本,给同学们看一看。就这样,青春的日子过得很快。大学毕业后,她成了青岛出版社的一名编辑,可以接触到顶级的作家,甚至,在某些时候,她也可以给作家提出修改建议了。

就这样,于潇湉的写作才能“二次觉醒”,2008年,她出版了自己的处女作——《空煜断锦》,这是一本关于南唐后主李煜的“小说+鉴赏集”,这无疑为她后来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接下来,由于工作的需要,于潇湉被调至青岛出版社少儿期刊中心,“老实说,我当时对儿童文学可以说一无所知,于是赶紧恶补了《爱丽丝梦游仙境》、《小王子》、《安徒生童话》等名著”,于潇湉很快意识到,儿童文学绝不幼稚,它有自己的哲学思想与巧妙情结,它的读者也并不限定是儿童。就这样,于潇湉对儿童文学从“喜欢”发展到了“尝试”,先后创作了《一只在故事里睡觉的鱼》与《摘下熊猫的黑眼圈儿》等作品。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2014年冰心儿童文学奖评选中,于潇湉以一篇动物小说《小象奥菲》摘得冰心儿童文学奖小说类新作奖项,该书讲了一段“母子情深”的故事。

■记者手记不需要的“拯救”

前段时间,《我的前半生》热播,一时朋友圈里“段子”与“鸡汤”齐飞,“渣男”共“绿茶”一色,喧嚣之下,徒增点击量,而该剧对于女性自强与女性独立的描摹(或许不够成功),反倒落于幕后。

其实,在记者看来,《我的前半生》最成功之处,恰在于罗子君的女性独立精神和忠于自我,虽然有对贺涵的默默喜欢,但她有自己的原则坚守,一个失婚少妇并没有让白马王子完成他的“终极拯救”。我想,这恰是女性时代精神的一种体现,她们不愿再单纯地依附男性而存在。而本期《最女人》周刊所走访的几位优秀文艺女青年,恰恰都体现了这种独立性,比如王一平对于琵琶演奏“永无止境”的追求,她形容在这条艺术道路上的前行就像翻越一座座山峰,而越过眼前的这座,还会有更高的山峰等待她征服;再如姜东昭,在人生处于低谷期时,不是想“干得好不如嫁得好”,而是不断地通过学习来充实自己,进而把握住事业的转机;还有更为年轻的于潇湉,对于自己人生事业的每一步都有明确的追求与规划,通过不断努力,一步步实现自己当作家的梦想,或许,她们所取得的成就大小不一,但在对事业的追求上,都很纯粹,这是一种对事业单纯的爱,却也是一种独立的姿态。

“白马王子”谁都想,但更重要的是,与他在一起时,匹配他的速度。女性的尊严,女性的独立,不需要靠谁的“拯救”,而是自我的“救赎”。

新闻推荐

与顶尖帆船手并肩比赛的机会来了 2017“市长杯”青岛国际帆船绕岛赛“自由人”选拔招募工作启动,面向全国公开选拔20人

半岛全媒体记者杜金城2017第九届青岛国际帆船周·青岛国际海洋节将于8月11日至20日在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举办。作为国际帆船周·青岛国际海洋节期间重要的赛事,2017“市长杯”国际帆船绕岛赛...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文艺女青年们的“前半生”)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