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献,也是青岛市最早的音乐歌集”,鲁海先生说。上海路的基督教堂里,经常看到王宣忱夫妇的身影,两人一人布道,一人为唱诗班抚琴,音乐界的精英邓余鸿、毕蔚坪、吕超清(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的父亲)都参加演唱排练。一度,人们都认为上海路基督教堂是王宣忱创办,对此孙基亮先生提出了质疑,“王绍麟曾经给过我一张老照片,上面显示教堂建于1920年,当时王宣忱还没在青岛定居”。
毋庸置疑的是,从阳信路4号乐道室里,从教堂里传出来的悠扬乐声,涤荡了一些青岛人的心灵,同时,也为这个音乐世家,悄悄种下一颗颗音乐的种子。
一对姐妹花
在青岛音乐界绽放
■人物专访每年春节,家里都开音乐会
上世纪40年代,兰山路大礼堂内,人声鼎沸,一场音乐会即将在这里举行。大幕拉开,一对漂亮的姐妹出现在观众的面前,“一样的白缎子长旗袍,一样的白色高跟鞋,整齐的卷发,高雅圣洁”,两人一出场顿时引起人们的欢呼,进而是一片寂静。两姐妹气质优雅,黑白琴键前,娴熟的技巧,悦耳的旋律,犹如春风细雨,浸润着观众的心田……一曲终了,掌声雷动。从此以后,上世纪40年代的青岛夏季音乐会、青岛市礼堂(今青岛音乐厅)举办的赈灾音乐会,都少不了这对姐妹花的身影。
“1928年,王宣忱夫妇带着长子王凤振(生于潍县),长女王重生和次女王复生来到青岛,建了阳信路4号别墅”,孙基亮老师告诉记者,此前的1918年,39岁王宣忱去了济南,任基督教青年会德育干事兼董事,到1928年十年间是他在济南办教会传道阶段。
“王重生和王复生原名叫王凤恩和王凤华,两人早在济南的时候,因为年幼时得过一场猩红热,高烧不退,生命危在旦夕。她们的母亲每天给两人擦酒精退烧,一个多月才救过来,于是就给这两个死里逃生的孩子改了名”,孙基亮先生说。两个女儿不但重新获得了生命,还为王家留下了关于音乐的传奇故事。受教会家庭影响,王氏姐妹礼拜天跟着大人上教堂,聆听赞美诗,看母亲弹风琴伴奏,幼小的心灵得到音乐启蒙。耳濡目染之下,两人对音乐情有独钟,在以音乐教育为特长的圣功女子中学(今青岛七中)毕业后,1936年,王重生得到前往梨花学堂(韩国梨花大学)音乐系学钢琴的机会。
王宣忱用实业为王家儿女的腾飞铺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长子王凤振一度成为当时有名的公子,“他拥有青岛第一辆美国轿车,王家的别墅里有门房,有私人医生,有司机”,曾经与王家为邻的孙基亮先生听说,当年王家风光无限。正是因为家庭条件较好,所以王重生在王宣忱的支持下出国进修,第二年,王复生考取了美国玛利曼斯大学公费留学生,为了让两个女儿都能够深造,王宣忱让王重生自费陪着妹妹去留学,搭乘豪华客轮,王氏姐妹踏上求学之路。“王重生是属于陪读性质的,也成了那个学校的学生,她当时还打工,四年没怎么看过外面的世界,挺节约的”,孙基亮先生说。4年之后,两人在毕业演奏会上,用美妙的音乐对学习成果进行了展示,获得几家美国机构的青睐。但是,两姐妹毅然决定回国。
于是,乐坛姐妹花在青岛绽放。
只是后来,王复生从青岛走了出去,先后任教于山东大学、北京辅仁大学,1947年再度赴美,在芝加哥大学攻读硕士,毕业后旅居美国加州。
而此后的半个世纪,王重生一直留在青岛从事家庭钢琴教育,桃李满天下。她最早教过费筱芝的钢琴和英语,费筱芝后在甄审运动中被敌人枪杀,成为烈士,王重生把她最喜爱的肖邦琴谱签名,覆盖在费筱芝的遗体上,王重生很为她感到自豪和骄傲。她还教过一个特殊的学生,盲童金文辉,现在也成为盲人钢琴家。她教的学生考上各地的音乐学院,为国家培养了钢琴人才。诸如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周美玉教授、指挥系管弦系王绍麟教授、西安音乐学院钢琴系邓秋云教授等,都是出自她的门下。她一直坚持为教堂的唱诗班做钢琴伴奏,即便晚年身体条件很差了,仍每逢圣诞节,还是由女儿搀扶,为唱诗班伴奏平安夜《哈利路亚》,直至2001年12月26日圣诞节期间去世。
王重生性情温和,平易近人,“随父亲,她的妹妹王复生性格泼辣,像母亲孟冰仙”,孙基亮先生与王重生的丈夫李忠桥是同事,也是忘年交,听闻过王家众多过往。
1941年,王宣忱的长子王凤振突然去世,留下幼女王绍麟,次年,王宣忱去世,家里失去了两个顶梁柱,“这对王家打击很大,一下子没有了接班人,便紧急把王宣忱的侄子王凤亭从西安叫到青岛,但王凤亭是个文化人,不擅长做买卖,王家家业缩水,青岛解放后,公司充公,再后来,房产也大部分被没收”。
其实,当时,经过他人介绍,王重生已经认识了李忠桥,在经历了家庭变故两年后,两人才得以完婚,“当年他们的婚礼很隆重,整个阳信路都被占了,婚礼是在老东海饭店举行的,豪华气派”。这一次婚礼之后,王家的经济状况每况愈下,但他们的后人,继承起家族的音乐教育事业,重铸起新的辉煌。
乐才代代传
传统继续,后继有人
2013年11月,在加利福尼亚州举办的钢琴比赛上,一位银发老人获得了老年组冠军,她叫王绍麟,已经74岁。而在同一比赛中,她的女儿石芳芳,获得了青年组冠军,母女双双夺冠!
王绍麟,便是1939年出生在青岛的王凤振之女,王宣忱唯一的嫡系孙女。“她自幼跟随姑母王重生学钢琴,是王重生的第一位钢琴学生。在教会家庭礼拜堂,接受教会音乐的熏陶,1947年6月28日,青岛音乐厅举办赈灾义演,七岁半的王绍麟钢琴独奏,她的两位姑姑王重生、王复生登台演出,上海路基督教会诗班献诗,美国航空母舰管弦乐团合奏。这次演出堪称建堂以来的最高水准。她参加过青岛迎宾馆的儿童选美比赛,在钢琴、舞蹈、服饰、休养方面全才第一名”,孙基亮先生说,在光环中长大的王绍麟,在音乐的道路上步步腾飞,1987年,王绍麟移居美国加州,至今仍从事音乐教育事业。
而王重生的四位子女,除一位因历史原因,三位都终生从事音乐教育。“李厚义是王宣忱的外孙,王重生之子。曾跟随青岛著名提琴家董吉亭学提琴,是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并且不计报酬培养学生,和母亲一样桃李芬芳;王重生的长女李厚礼,也是从小就进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学习钢琴,现在是青岛艺校退休的钢琴教授;次女李厚信是母亲王重生的个人学生,一直跟随母亲学习钢琴,现在是钢琴老师。姐妹俩继承了母亲的钢琴教育事业,在青岛市是很有名望的钢琴教师。而李厚信的儿子黄栋,受到外婆王重生的影响,成为芭蕾王子,美国华裔艺术家”,孙基亮说,不仅如此,王宣忱的重外孙、李厚义的儿子李传韵,1980年诞生于阳信路,“在充满音乐梦想的别墅里,度过了生命的最初阶段。李传韵在两岁八个月,便拿起了小提琴的琴弓。沐浴在老外祖父、祖母、父母、姑姑一代代的音乐长河中,秉承家族的音乐传统,最终破土而出,勇猛地攀登上弦乐奥妙的艺术殿堂”。
如今,阳信路4号的老楼还在,只是已经斑驳,原来的主人也大都搬走。鲁海先生建议将这栋别墅改建成音乐博物馆。虽然结论还未定,不过,已有蓬莱复原后的文会馆,将王家的钢琴、大钟和沙发、柜橱等从乐道室中运走,放到蓬莱文会馆博物馆展览,后人们目送车辆远去,心情复杂,有对旧物的眷恋,也有对童年记忆的不舍。
简介:李厚信,1952年出生,王重生的女儿,继承母亲的事业,至今仍在教钢琴
半岛记者:您跟着母亲学音乐,母亲严厉吗?
李厚信:母亲是一位很慈善也很严厉的人,她教琴的时候很严厉,会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地指出来,要求严格,发现出错必须纠正,她常对我们说:一个完整的曲子我们不能光把它弹出来,要对每一个音符都负责,母亲对待学生比较认真,细腻。私下里,她脾气很好,经常和我们的孩子们一起玩,特别幽默。
半岛记者:作为音乐世家,你们平日里是不是经常弹琴唱歌?
李厚信:是的。每年母亲都会和她的学生们在家里举办一到两次音乐会,让同学们展示一下。因为那个年代没有那么多的考级和表演,所以这样能增加学生们的兴趣和积极性,互相比较激励。
音乐会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初比较频繁,这相当于为学生举办的一个小考。而且,每年大年初一,学生们来给母亲拜年的时候,都会过来开一场音乐会,即使已经不跟着她学音乐了,也会过来热闹热闹。
半岛记者:您的母亲和父亲是怎么认识的?
李厚信:是朋友介绍的,当时姥姥不同意,因为我父亲从小时候就没有了父亲,是叔叔抚养他长大的,奶奶生了13个孩子,父亲是最小的一个。大伯早年也已经去世了,留下孩子和妻室,姥姥觉得我父亲的家庭负担太重。姥姥性格强势,说一不二。但我母亲的性子好,她也喜欢父亲,因为父亲有才,是燕京大学毕业的,长得也帅,后来他们结了婚,母亲还供父亲的侄女上学。当年母亲和我姨都到美国留学,后来我姨又出去,去了美国,我母亲没去,都是因为父亲的缘故。母亲很喜欢开玩笑,是很开明的一个人。其实,如果她当年出了国,现在也会取得不小的成就。
1998年,我的孩子黄栋也去了美国,他小时候也弹钢琴,小学六年级的时候青岛歌舞团选演员,把他选上了,他就去考试。当时歌舞团里男演员少,经过层层考试,他最终被录取了,学了五年,考上了北京舞蹈学院,但家里最终决定让他出国深造。
新闻推荐
半岛全媒体记者潘立超通讯员梁子翰报道本报7月31日讯“这是我当兵这些年来收到的最特殊的礼物,谢谢孩子们。”在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山东海警第二支队的官兵们应邀来到青岛雕塑馆参观纪...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