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在超市选购西瓜。编者按:明村西瓜、云山大樱桃、仁兆蒜薹……平度农产品种类多、规模大、产量高、品质好,区域和资源优势明显,是我国著名的农业大市(县),多种农产品通过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认定或登记,为农民创收。对此,本报记者将视角对准这些农产品品牌,探访它们的发展之路。
立夏过后,温度逐渐上升,近日,记者走访了解到,明村西瓜大量上市,因为口感好、价格实惠已经慢慢成为“主角”,目前明村大棚西瓜批发价每斤1块钱左右,跟去年相差不大,现代化的种植和管理让明村西瓜的品质和产量不断提高,老百姓收入越来越高。
明村西瓜上市,价格下降
记者走访平度农贸市场和超市了解到,随着气温上升,本地明村西瓜大量上市且价格亲民,受到老百姓欢迎。“之前都是外地西瓜,现在本地西瓜下来了,价格便宜,口感也好。”杭州路一家商场的售货员告诉记者。
在一处农贸市场卖西瓜的摊主刘先生表示,五一前西瓜主要都是外地瓜,买一个西瓜最起码得20多块,现在基本上全是本地瓜,价格较之前便宜不少。“五一前西瓜卖到4元/斤左右,现在都不用2块钱了,天气热了,大家吃得也多,销量也见长。”超市内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西瓜获丰收,腰包鼓起来
记者了解到,平度明村是青岛本地西瓜种植的主产区,明村西瓜年产量在4000万公斤左右,约占平度西瓜产量的2/3。5月13日,记者来到明村镇范家集村看到,今年大棚西瓜开始收获,一个个成色十足的西瓜躺在瓜棚里,长势喜人,前来收购的车辆络绎不绝。“我们这里是西瓜销售的集散地,村里的西瓜都在我们这里卖。我们家每天能销出8万多斤,整个市场一天销出30多万斤。”范家集西瓜市场销售大户范德照告诉记者。此外,记者在明村镇大黄埠村看到,瓜农们在忙着收西瓜,瓜农吴仁杰告诉记者,今年他们村100多个大棚开始收获,这几天已经卖出一百多万斤。
“从五一开始成熟上市,现在我们村100多个大棚都已经收获了,成交了大概一百多万斤,还有的正在收,今年产量和价格都跟去年差不多,批发价1块多钱。”吴仁杰告诉记者。记者采访了解到,种植西瓜总体来说比种庄稼收入高很多,特别是行情好的时候,收入翻好几番。“前年行情挺好,瓜农都赚了不少,一亩地平均六七千元,种庄稼一亩地一年下来也就剩一两千块钱,种西瓜就是种一季,接下来还可以再种玉米,可以说行情好的时候,比种庄稼的收入翻好几番。”吴仁杰告诉记者。
现代化种植管理省心省力
记者了解到,明村镇具有西瓜种植的传统历史和得天独厚的条件,从1993年开始,明村镇引进了大棚西瓜种植技术,并获得成功。经过10多年的发展,西瓜生产初具规模,独具特色,形成了大田和高温棚、大拱棚、简易棚设施栽培系列化无公害栽培技术,大大提高了西瓜的质量和产量,也让老百姓更加省心。“现在大棚越来越简洁,功能也越来越强大,加上栽培系列化无公害栽培技术,西瓜品质非常好而且也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增加我们收入。”吴仁杰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2003年10月,胶河牌西瓜被认定为“省级无公害农产品”,2004年2月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如今,现代化的种植管理让西瓜品质更上一层楼。“我们的大棚西瓜都是严格按照绿色、有机食品生产标准进行种植,严格生产记录,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严格保证西瓜品质,全国各地商客纷纷到我们这儿采购,是对我们的西瓜最大的肯定。”明村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
文/图本报记者禚佩佩
[初夏乡村行]
新闻推荐
面对重要的人生抉择,往往是时间越临近,越容易焦虑。焦虑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准备不足、方向不明、没有把握。后天就到了中考志愿填报的日子,相信很多有意填报职校的考生和家长们,对于一些事关志...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